演出与讲学

演出与讲学

艺术常青树——记老教师专场音乐会

信息来源:中央音乐学院 发布日期:2010-03-08 00:00:00 更新日期:2023-08-22 21:39:07


         第九届中央音乐学院音乐节“艺术常青树——老教师专场音乐会”于2009年12月13日晚在学院音乐厅举行。老教师、老职工登上舞台,在我院音乐节历史上尚属首次,它深刻体现了院领导的亲切关怀。
         音乐会演出阵容强大,主要由享有盛誉的老一辈音乐家出演,并特邀中年教师赵登营、杨晓萍等同台献艺,另外还有老年教职工合唱团的积极参与。
         大合唱拉开了音乐会的序幕。这个老年教职工合唱团,是兼有社区居民参加的业余合唱团,多数人没有经过专门训练,音乐水准参差不齐。77岁的指挥徐蓉桢勇挑重担,坚持每周两次高强度的排练。在两个多月的排练过程中,从发音、练声、呼吸、换气、吐字、音准等基本功开始,通过不断地训练,使队员们初步掌握了丹田发声、鼻腔共鸣的方法,逐步实现“字正腔圆”、达到声音“唯美”的效果,合唱采取了二声部的形式。钢琴伴奏姚雪华平时温文尔雅、态度平和,弹起琴来热情洋溢,感染力十足。各方通力合作,圆满完成了《我们走在大路上》、《我和我的祖国》、《歌唱祖国》、《长江之歌》一组祝贺祖国60周年华诞颂歌。此外,徐蓉桢还推出了“女声小合唱”, 由于专业老师洪月华、侯孟玲的加盟,使她们的演绎更趋理性化。 她们用二声部形式演唱了门德尔松的《乘着歌声的翅膀》、王立平的《大海,故乡》两首艺术歌曲。之后,由声乐歌剧系二年级学生——男高音夏侯金旭,以及徐明达、王长泰一起担纲意大利歌曲《登山缆车》的领唱让人倍感青春的活力。由于领唱与合唱配合默契,声情并茂,赢得了观众的喝彩。这两个非专业团体的出演,体现了本届音乐节的广泛性,也增强了学院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在演出过程中,还有许多亮点,另人回味无穷。
         陈圆在演奏布鲁赫的《晚祷》时,沉静、安详,柔韧有度,确实把大提琴演奏与气功的气息调节浑然一体。赵薇与严涛演奏巴赫《d小调双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时,两人配合美妙和谐、饶有趣味;还演奏了《竞赛歌》(赵薇曲),此曲明朗欢快,充分表达了你追我赶、乐观向上的精神。以钢琴世家著称的凌远、赵聆母女用双钢琴演奏了普朗克的《达西堤》和蒙提的《查尔达什舞曲》两首欢快的乐曲,两人在音高、节奏、感情上表达一致却又相得益彰。身体欠佳的赵屏国也不示弱,与夫人凌远、女儿赵聆用一架钢琴六手联弹演奏了舒伯特的《军队进行曲》,他们的演奏铿锵有力、气势雄壮,令观众倾倒。被誉为中国钢琴教育灵魂的周广仁,在主动给第5个节目女高音黄揆春伴奏后,回到后台,静候了一个多小时,才等到自己的第12个节目的钢琴独奏——《陕北民歌主题变奏曲》(周广仁曲),她高尚的情操和职业道德实在令人感动。这位我国第一位在国际音乐比赛获奖的钢琴家,虽已年过八十,演奏起来却如此潇洒自如、游韧有余,实在是宝刀不老,让人惊叹。
         82岁的何振京在王振先的三弦伴奏下,唱起了单弦岔曲《风雨归舟》。在音乐学院教了大半辈子民歌的他,动情地说:“我的歌喉虽然不一定完美,但在唱腔上保证是原汁原味的,我的目的是力推民族音乐的市场。”在演奏技巧与深度上堪与“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刘天华媲美的胡志厚,表演了管子独奏曲《雁落沙滩》(杨乃林、胡志厚编曲),音乐细腻、深沉、感染力强。刚刚从美国风尘朴朴归来的刘长福也登上了舞台,演奏了中胡自度曲《塞外情思》,表达了他在内蒙古16年间的心路历程,是对青春、对美好时光的回忆。那琴声似骏马在草原上奔驰,又仿佛沉浸在欢乐的歌舞中。三位民族音乐家的演出,充分体现了学院音乐节西洋和民族音乐兼容的理念。
         女高音黄揆春的演出同样令人回味。她先自弹自唱了台湾歌曲《橄榄树》和舒伯特的艺术歌曲《鳟鱼》。在观众的热烈掌声下,加演了大众喜爱的《樱花》、《铃儿响叮当》、电影《音乐之声》插曲“do re mi”三首通俗歌曲。人们评论她的声音年轻,夸奖她的日语发音纯正。实力派低男中音赵登营演唱了有相当难度的、气势恢弘的、专业人员和资深乐迷难得听到的威尔第歌剧《西西里晚祷》中的“故乡巴勒莫”。他声音深沉、浑厚、表达流畅又富戏剧性,彰显了歌剧咏叹调的魅力。接着,又演唱《手挽手》,这是一首节奏欢快的、幽默的新疆民歌,当唱到最后几句,台上、台下互动,把音乐会推向了高潮。女高音杨晓萍演唱了江定仙的艺术歌曲《岁月悠悠》,能听到20世纪30年代歌曲实属难得,应大力推广那个年代的艺术歌曲。还演唱了德沃夏克的歌剧《水仙女》中脍炙人口的“月亮颂”,优美动听的旋律给观众极大的享受。最后登台的依然是老将——男低音吴天球。他演唱了赵元任的《教我如何不想他》、钟立民的《鼓浪屿之波》后,在观众的热烈掌声下,加演了新疆民歌《马车夫之歌》、捷克民歌《爱挑剔的姑娘》、俄罗斯民歌《三套车》。他讲述了2005年肝癌手术后不久就上台演出,台下就有给他治病的大夫,还有他东欧留学同学,上下情感交融、令人感动的场景。这时,音乐会已经持续了152分钟了,音乐厅不仅没有人退场,气氛反而愈加热烈。人们依然在等待、在期盼。最终,这位早在50年代末在世界青年联欢节获奖的吴天球,以保留曲目穆索尔斯基诙谐的《跳蚤之歌》结束了全场演出。
         这场音乐会从始至终赢得了观众无数的鲜花和掌声。——因为我们的艺术家心里有观众,愿意尽自己所能为观众服务。他们和广大的音乐爱好者是一家人。音乐会把大家聚拢到音乐的怀抱里,尽情地分享音乐带来的快乐,同时,充分展示了“艺术常青树”艺术团的风采,也为学院音乐节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