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与讲学

演出与讲学

中国室内乐团的新生力量

信息来源:中央音乐学院 发布日期:2010-12-06 17:21:00 更新日期:2023-08-22 21:39:10

   
  2010年11月17日,一场以“现代音乐”为主题的室内乐作品结业音乐会在中央音乐学院新楼演奏厅为广大师生精彩呈现。随着音乐会的圆满结束,Contempo Primo现代室内乐团培训计划第二次大师班暂告一个段落。

  2010年上半年,由中央音乐学院与德国西门子基金会(The Siemens Stiftung)、德国现代室内乐团(Ensemble Modern)合作开展的“Contempo Primo”现代室内乐团培训计划,吸引了全国各地青年演奏家的踊跃参与。该培训计划已于2010年6月完成了初步的筛选和选拔工作,并在8月份进行了第一次大师班课,此次为第二次集中授课。拟定于明年3月份举办的第三次大师课将在原有授课曲目基础上,增加中国民族乐器与西方乐器相结合的室内乐作品,并于同年5月份在北京公开正式亮相。随后,专家将对参与培训的演奏者采取进一步的严格筛选,组成国内首个专业的现代室内乐团。

  担任第二次大师班的教师,尼娜·詹森(Nina Janßen),小川留美(Rumi Ogawa),伊娃·布约克(Eva Böcker),乌韦·迪尔克森(Uwe Dierksen),赫尔曼·克莱兹施玛(Hermann Kretzschmar)以及卡斯珀·德·罗(Kasper de Roo)均来自在欧洲乃至国际享有盛名的德国现代室内乐团。他们从现代音乐的演奏技术、室内乐团的相互配合以及如何释义现代音乐等方面为学生们展示了一系列生动的教学。

  在为期6天的大师班课程中,从滑音、颤音等演奏技术到乐句的呼吸,从整体音响的平衡性到演奏员间相互协调合作的能力,每一个细节都是教师们“斤斤计较”的。青年演奏家们在紧锣密鼓的学习过程中,不但从德国教师身上感受到了严谨的教学态度、演奏态度,且对现代音乐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担任指挥的卡斯珀·德·罗提到:

  “在20世纪音乐作品中,有一些与以往不同的演奏方法,例如颤音便与19世纪音乐的演奏有着细微差别,做到这些才能真正的、地道的演奏出20世纪音乐。而这些演奏技术正是此次培训的重点之一。当然,在没有指挥的情况下,室内乐团员之间的配合能力也在我们教学的重点范围之内。”

  与我们所熟悉的18、19世纪音乐相比较而言,20世纪现代音乐有着特殊的独创性、革新性及其自身独特的魅力,呈现出缤纷多彩的创作风格。其中,经过改良、创新、发展的演奏技术是能否准确表达现代音乐的决定性因素。这使得在以往的演奏方面有着丰富经验的青年演奏家们在上课过程中,遇到了技术上的诸多困难。尤其是极高音区的音色控制、多变的节奏、复杂的音型这些方面对演奏者有着较高的要求。

  教师们在授课作品的范围内,选定13首作品作为此次音乐会的曲目。这些作品均出自20世纪知名作曲家之手,如贝里奥(Berio,Luciano)的《小提琴二重奏》、利盖蒂(Ligeti ,György)的《六首小品Ⅰ-Ⅳ》、巴托克(Bartók, Béla)的《对比》、兴德米特(Hindemith,Paul)的《室内乐第一号》、普朗克(Francis,Poulenc)的《为小号、圆号、长号而作的奏鸣曲》、尹·伊桑(Isang,Yun)的《创意曲——为两支双簧管》、布列兹(Boulez, Pierre)的《漫游 1》、雅那切克(Janacek,Leos)的《青春》等,其中多数作品在国内尚属首次演出,如胡伯(N. A. Huber)的《冲击音乐》(选自《秋日庆典》),特尼(Tenny,James)的《水晶卡农》等等。

  音乐会以胡伯为打击乐而作的《冲击音乐》作为首个上场作品,演奏者通过对形式多样、频繁变化的演奏手法的精准把握,将非音高类乐器——钹的音色特点发挥的淋漓尽致。整首乐曲的“步调”循序渐进,有收有放。8对钹整齐划一的演奏创造出震撼的听觉效果。利盖蒂木管五重奏《六首小品之Ⅰ-Ⅳ》给听众留下了深刻印象,作品中复杂的非常规拍子,交错的节奏着实是对演奏者技术和配合程度的一个考验。木管六重奏《青春》由捷克作曲家雅那切克创作。作为20世纪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他将起伏有致的旋律线条“镶嵌”于交错的织体之中。主题在不同乐器之间相互传递,更加需要演奏员间的默契。兴德米特的《室内乐第一号》作为最后一个出场的作品,拥有着本场最大规模的室内乐队编制。被誉为“20世纪的巴赫”的德国作曲家兴德米特在这首作品中依然保持着他一贯淳朴、明确的音乐风格,此曲在演奏员的精细配合下,将整场音乐会推向了高潮。

  虽然在排练和学习中存有诸多困难,但演奏员们出色的完成了教学成果汇报音乐会。对于此次音乐会,不管是来自德国的教授,还是我院的教师均给予好评。如果说,在8月份的第一次大师课中,训练现代演奏技术是一个首要的难点。那么,在这次培训之后他们将更深入地了解现代音乐,以更成熟的技术和观念去释义现代音乐。与此同时,团员们间的配合能力以及对现代音乐的整体掌控能力则成为了他们新的学习目标。

  一位参加培训的演奏员提到,“排练的过程是艰辛的,但每次能够站在台上充分地展现现代音乐,去努力释义这些并不为国内听众所熟知的曲目,对我们来讲都是一次的提升。同时,我们也因能够为现代音乐在中国的普及、传播贡献自己的力量而骄傲。”的确如此,虽然,20世纪的现代音乐对于中国的普通音乐爱好者来讲还较为陌生,但我相信通过他们的努力会使得其在国内得到更加广泛的认知和传播。

  这个现代室内乐团,是一个充满朝气和理想的团体,它不但给予了现代音乐更多的发展空间,还创造了更多的听众与现代音乐深入接触的机会。对于国内现有的室内乐团来讲,现代音乐仍是一个急需扩展的领域,无论从教育还是从中国音乐今后的发展来看,培养演奏现代音乐人才都是不可跳过的重要一页。这个现代室内乐团的成立无疑是中国室内乐乃至中国音乐历史上的重要一笔,让我们期待他们更多的演出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