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印第安纳大学Jacobs音乐学院的早期音乐团¡Sacabuche!将应邀访问中央音乐学院,举行题为《利玛窦的地图与音乐》(The Map and Music of Matteo Ricci)讲座音乐会。
时间:12月16日(周四)下午三时
地点:中央音乐学院教学楼201演奏厅
讲座演示的多媒体内容是关于1602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Matteo Ricci)来到北京并绘制世界地图的历史研究,所演出的曲目反映了两个国度相同时期的音乐状况。此项计划来自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参与的有关历史的研究。
美国印第安纳大学音乐学院早期音乐团由管乐、声乐和弦乐组成,早期音乐系的两位著名教授担当弦乐器演奏,讲演配有地图、人物、历史资料和图片的展示。
欢迎师生和音乐爱好者光临。
附:关于此场音乐会的说明
东游记:利玛窦与山海舆地全图
1602年,北京。意大利耶稣会士利玛窦(1552-1610)制作了一副中文版世界地图,并印制了大约千份左右,在中国士大夫中流传甚广。六年后,万历皇帝甚至也听说了这幅地图。为了取悦龙颜,利玛窦和其他会士特意制作了新的印版,将地图印制在上等丝绸上,呈献给万历皇帝。时光流逝,这幅丝制地图和大部分的纸版地图都未能留存下来,只有六幅地图分散在中国、日本、美国等地,因此,极为珍贵。2009年12月,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杰姆斯·贝尔图书馆买下了其中的一份地图。而就是这幅地图,促成了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个合作表演项目。
作为早期来华的耶稣会士,利玛窦及其他会士与中国士大夫往来密切。他们经常引介一些科学知识和技术,吸引这些饱读儒经的士大夫,让他们对基督教及其教义产生兴趣。利玛窦本人也熟谙中文经典。在其制作的山海舆地全图中,他也用中文写下了诸多篇章。
对于本次表演,乐团在选择曲目时,不仅考虑到音乐表达的方式,同时也凸显了利玛窦及其生平和著作之间的主题联系。在表演开始,黄若的“老渔翁”以十六世纪南方颇为流行的昆曲为基调,和过去形成一种和谐的呼应。对艺术家而言,表演并不是对过去的追忆,而是将过去和现在交织在一起的方式。接下来,该表演分成若干部分,每一部分都包括中英文歌曲和/或朗诵,其内容是有关利玛窦或者是利玛窦自己写下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