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人:郭文景 教授
主持人:王次炤 院长
郭文景,当代著名作曲家,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郭文景的创作体裁非常广泛,涉及歌剧、舞剧、交响乐、合唱、协奏曲、话剧配乐、戏曲配乐、影视配乐等多种形式。主要作品有歌剧《狂人日记》、《夜宴》、《李白》,芭蕾舞剧《牡丹亭》,交响乐合唱《蜀道难》,协奏曲《愁空山》、《野草》,室内乐《社火》和无伴奏合唱《天地的回声》等。
郭文景的作品具有厚重、宏大、悲壮和有历史感的特点。他开创了将中国戏曲演员引入歌剧的先河,首创了将独奏乐器置于歌剧舞台上的新形式。四川民间音乐深深影响了他的创作。“这位作曲家,永远和大山在一起,永远和大地在一起,永远和大江在一起,永远和辣椒在一起……”——谭盾
作为特邀作曲家,为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活字印刷》的表演创作了独具特色的音乐。《纽约时报》曾把他称为“惟一未曾在海外长期居住而建立了国际声望的中国作曲家”。曾获得过“国家教育成果一等奖”、“宝钢教育奖”、和“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文化部优秀专家”等荣誉称号,并入选中宣部首批“四个一批”人才工程。
郭文景老师将畅谈自己的艺术经历,与大家分享创作、读书、思考的心得;回顾五四以来年青人的社会担当和艺术贡献等。
“在巫山县大宁河边的一个古镇上,一个衰弱的老人,在昏暗的老屋门口,曾为我颤颤地唱过一首老民歌。那一刻,小镇的街道刹那间静下来。衰老颤抖的歌声,游丝般漂移在细雨中,却压过了镇脚下大宁河汹涌的水声……这是民歌的惊人之处,不需要任何伴奏,自身已完美无缺,并且还能深深打动人心。除了孩子的歌声,其他任何唱法都没有这种力量。但是,这些声音正在岁月中慢慢湮灭。我也许永远没有可能在今后的作品中,使用这些我梦想使用的声音了。”
“自生自灭,对民间音乐来说,也许是最干净自然的结果,这总比被拉去做旅游业的附庸、弄得俗不可耐要好。世界不会只剩一种声音。”
——郭文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