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北京大学歌剧艺术研究院委约,我院作曲系主任唐建平教授创作并完成了歌剧《青春之歌》。目前歌剧已经进入了紧张的舞台合成阶段,将于五月一日由中国歌剧舞剧院和北大歌剧艺术研究院联合在北京大学作世界首演。
歌剧《青春之歌》是唐建平教授近期推出的第二部舞台声乐艺术剧作。就在半个月前
他创作的音乐剧《彩云飘过山冈(曾用名:天下云冈)》已经在山西太原隆重首演,剧中绚丽多彩和充满激情的精美唱段让来自全国的专家为之赞叹不已。该剧已经获得邀请将于八月来北京参加国庆60周年献礼演出。
这两部作品的创作是在充满戏剧性和传奇性的困难的情况下进行的,都是由于剧本几度易人和推翻修改,又同时延续到去年10月两部剧的剧本几乎同时完成,而部戏最后找到的编剧又同是北京军区战友歌舞团的剧作家王晓岭。就是在这样被动的情形下, 唐建平 教授以自信的冷静从容面对两部体裁、题材和音乐风格迥然不同的复杂创作任务。经历了半年时间先于今年三月完成音乐剧的创作、音乐录制和舞台排练和首演工作。后又集中力量完成全剧的管弦乐队配器以及和剧作家一起完成了歌剧最后的也是最重要的唱段。
国内音乐舞台上唐建平的声乐较为较为鲜见,但事实上他的创作中声乐作品比重是很大的。1999年他与日本艺术家合作的舞台剧《天人》中的五首咏叹调已经让人看出他的声乐创作的潜力,唐建平学习期间的博士导 师苏夏 教授曾经拍着他的肩膀语重心长的对他说:“你以后应当多写点歌剧啊”。此后他相继创作了大型声乐套曲《月光》,大型清唱剧《白马入芦花》,《神州和乐》、《成吉思汗》等大型声乐比重很大的交响乐。耳今年这两部纯声乐戏剧作品,也算是对尊师期望的回报吧。唐建平认为声乐写作是自己学习作曲的“童子功”,早在吉林省艺术学校中专时期就曾经目睹当 时 老师、作曲家尚德义写出文革时期最为有名的花腔歌曲《千年铁树开了花》,在沈阳音乐学院大学学习期间又接受了长期的歌曲、歌词写作训练。而在中央音乐学习和教学这些年来的教学和创作实践积累,即使对于歌剧和音乐剧虽然没有专门的研究,也有很多潜在的感受和认识。所以一点也不担心在声乐创作中会有什么麻烦,创作过程虽然面临过相当多的困难,但基本上是轻松的。
作为中国文学名著小说《青春之歌》曾在中国发行量逾500万册,同时被翻译成20多种语言远销国外,成为一部深深影响几代人价值观、人生观的红色经典,在继电影、电视、连环画等各种文艺形式改编。歌剧《青春之歌》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删繁就简,只保留了林道静、卢嘉川、余永泽、胡梦安、白丽萍5个性格鲜明的人物,集中反映了林道静在革命思想和进步青年的感召、影响下,从不安于单纯地追求自我安顿到将自我完全融入民族命运和国家兴亡的人生历程。歌剧《青春之歌》以更加内在的视角咏唱青春,用时代眼光审视剧中人物,将对林道静等青年的刻画和塑造重点放在他们各自不同的“青春选择”上,用艺术的方式探寻青年、国家和社会的关系,并以角色之间的矛盾交锋尝试做出回答。
歌剧中的很多唱段一经排练就被歌唱家们喜爱,他们认为很多段落可以作为音乐会的保留曲目。歌剧中主要人物扮演者有:金曼(歌剧的制作人,北大歌剧研究院主任)、戴玉强(总政文工团男高音歌唱家)、迟立明(上海歌剧院男高音歌唱家)、张海庆(总政文工团男中音歌唱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