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春季学期

Latest News

新闻与资讯

第三届中央音乐学院国际莫扎特单簧管比赛综述

  2016年3月18日-20日,第三届中央音乐学院国际莫扎特单簧管比赛经过为期三天的激烈赛事及精彩的音乐会活动,圆满结束。

  国际化、高规格的单簧管专业赛事

  本届比赛由中央音乐学院主办,中央音乐学院管弦系承办,北京乐艺中音文化艺术有限责任公司协办。中央音乐学院国际莫扎特单簧管比赛2011年由范磊教授创办,并担任艺术总监至今,比赛致力于为优秀单簧管人才搭建展示的平台、推动我国单簧管事业的发展。比赛的创办得到我校大力支持,目前已成功举办过两届,已经形成规模和品牌,成为国内最权威的单簧管比赛。

  比赛按年龄划分为专业A组、专业B组和C组,曲目包含了古典、浪漫和现代各个时期的作品。本届比赛组委会还要求专业A、B两组的选手背谱演奏复赛和决赛曲目。

  本届比赛由美国单簧管大师大卫•雪弗林(David Shifrin)担任评委会主席,美国奥伯林音乐学院教授理查德•哈金(Richard Hawkins)、日内瓦音乐学院副院长扎维尔•布维尔(Xavier Bouvier)、罗马交响乐团单簧管首席加吉莫•卡萨尼(Giammarco Casani)、美国伊斯曼音乐学院教授南希•布雷斯韦特(Nancy Braithwaite)、台湾东吴大学教授林佩筠、台湾艺术大学教授黄荻、香港管乐协会主席蔡国田、中央音乐学院陶纯孝教授、四川音乐学院向振龙教授、中央音乐学院何易教授、西安音乐学院迟铮教授、解放军乐团车兆鑫教授、浙江音乐学院董德君教授和中国国家交响乐团首席尹波担任本届比赛评委。

  比赛本着公平、公开、公正为原则,现场采取拉幕打分的形式,既进一步提高了比赛专业性,更保证了比赛的公正性。

  比赛也得到了布菲乐器责任有限公司、德国雨博公司、美国皇家乐器、功学社集团等多个乐器公司及个人的大力支持。  

   

   多元化的参赛选手结构,高水平的比赛发挥

  本届比赛影响力广泛,参赛选手众多。比赛吸引了来自美国、法国、澳大利亚、新加坡、韩国和我国北京、天津、山东、山西、安徽、浙江、广东、湖南、湖北、四川、贵州、陕西、甘肃、新疆及香港、台湾等地的众多专业选手,包括单簧管专业的在校大学生和职业演奏家,也不乏低龄的中小学生。这些参赛者中有来自美国柯蒂斯音乐学院、巴黎高等音乐师范学院、法国里昂高等音乐学院、美国波士顿大学音乐学院、美国曼哈顿音乐学院等国外著名音乐学府,及我国各大音乐学院、专业乐团以及各地综合性大学、中小学。

  本届比赛的参赛选手共150人,规模远超前两届比赛。在经历了为期三天激烈的、高水准的角逐之后,来自台湾的18岁选手江永媛一举夺得专业A组桂冠;中国音乐学院董诗乐和国立台北艺术大学潘薇获得专业A组二等奖;中央音乐学院刘岩、李思远和解放军军乐团李光韬获得专业A组三等奖。

  中央音乐学院附中选手马鹤原获得专业B组一等奖;国立台湾师大附中的简雅昀和青岛选手倪郅炜获得专业B组二等奖;国立台湾师大附中朱昱芳、西安音乐学院李心欣和四川音乐学院附属中学周小舟获得专业B组三等奖。

  中央音乐学院附中申沐天获得C组一等奖;青岛选手王昊基、沈阳音乐学院附属中学孟佩璇获得C组二等奖;兰州选手赵克立、中央音乐学院附属中学姜弘毅、中央音乐学院附属小学张雯硕获得C组三等奖。

  台湾萧明佳教授、中央音乐学院陶纯孝教授和范磊教授获得本届比赛优秀指导教师奖。范珍绫、张瑶和王莹获得优秀钢琴艺术指导奖。  

     
     

        精彩的专家音乐会,展示了当代一流的单簧管表演艺术

  比赛期间,组委会安排了两场音乐会,展示当代国内外精湛的单簧管表演艺术,分别是3月17日晚在中央音乐学院教学楼201音乐厅举办的“魔笛单簧管四重奏音乐会”,和3月18日晚在中山公园音乐堂举办的“甜美的忧伤——大卫•雪弗林与琥珀四重奏音乐会”。

  3月17日晚的台湾魔笛四重奏音乐会,上演了史麦坦纳(Smetana, B.)的《丑角之舞》,德彪西的《小组曲》(Petite Suite,原作为钢琴四手联弹),其步卡(Cibulka)的《第十号组曲--澳洲》,奇柏(Kibbe)的单簧管三重奏《乡村舞曲》(Shtetl Tanzen for Clarinet Trio),希克提克(Hiketick, P)的《三首“拉丁舞曲”选粹》(Hightlights from “Three Latin Dances”)等曲目。魔笛单簧管四重奏(Magic Clarinet Quartet)成立于1993年,是台湾最具代表性的室内乐团之一。四位活跃的单簧管演奏家——黄荻、林佩筠、林志谦、叶明和,分别任职于台湾艺术大学、国立台北艺术大学、东海大学和高雄师范大学。魔笛的演出新颖独特,技艺精湛,他们用单簧管描绘了一个个生动的场景,由音乐带来的感动仿佛跨越海峡两岸,让人心潮涌动。

  3月18日晚中山公园音乐堂演出了“甜美的忧伤——单簧管大师大卫•雪弗林与琥珀四重奏音乐会”。世界著名的大师与年轻的新秀联袂为观众带来莫扎特的《A大调单簧管五重奏》( K.581)及勃拉姆斯的《b小调单簧管五重奏 》(Op.115)两部经典室内乐作品。大卫•雪弗林是本次比赛评委会主席,他是美国耶鲁大学音乐学院终身教授、中央音乐学院荣誉教授,波特兰市西北室内乐音乐节的艺术总监,曾任林肯中心艺术总监,获得过Avery Fisher 大奖、国家级独奏家大奖。他录制的三张室内乐CD获格莱美提名。琥珀四重奏(Amber Quartet)成立于2005年,四位成员宁方亮、苏雅菁、戚望、杨一晨均来自于中央音乐学院,2013年获得墨尔本亚太国际室内乐比赛四重奏金奖、最佳现代作品诠释奖和比赛最高奖三项大奖。

  大卫•雪弗林极其甜美的音色与琥珀四重奏组浪漫柔和的声音融为一体,丝丝入扣,余音绕梁,这种绝妙的融合,令全场观众为之陶醉。   

  

  相对于其它西洋乐器单簧管在我国起步较晚,然而随着素质教育的推广和单簧管教育家的努力,目前单簧管在全国发展势头良好,不仅学习者数量有了很大增长,并且演奏水平显著提高,本次比赛的评委会主席Shifrin对比赛和选手予以充分肯定,对比赛的专业性和选手的高水准表示赞赏。比赛对正是对这种发展状况的一个生动反映,同时也为不断推动我国单簧管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努力。

  本次比赛不但促进专业发展,更增进了彼此的友谊。本次比赛除了很多来自国外欧美一流音乐学院的单簧管选手,还包括了来自我国大陆各大音乐学院的在校生,甚至有千里迢迢从大西北的新疆、甘肃和大西南的贵州、四川赶来参赛,还有不少来自香港和宝岛台湾的选手。可以说,这次比赛让东西南北中及来自海外和海峡两岸的单簧管学子得以近距离接触,通过音乐的无限魅力,促进了选手彼此之间的交流、合作。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我国十三五规划提出的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当前的精神文明建设贡献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