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冬季学期

Latest News

新闻与资讯

第三届中国民族音乐节 暨“学院奖”民乐作品评选结果

信息来源:中央音乐学院

  第三届中国民族音乐节暨“学院奖”民乐作品评选活动于12月初落下帷幕。此次评选分为“民族室内乐”和”民族器乐独奏”两类,自章程公布之日起,共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作品共计71部(独奏38部,重奏33部)。初评采取评委集中审阅总谱、现场聆听音频、各自打分的方式,分别遴选出独奏作品18部和室内乐作品12部。两组晋级作品于12月1日(民族室内乐组)和2日(民族器乐独奏组)在王府音乐厅进行了决赛,经过两晚近八小时的角逐,最终产生了各组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结果如下:

  

  出任决赛的评委有: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郭文景教授,民乐系主任于红梅教授,音乐学研究所所长贾国平教授,民乐系副主任章红艳教授,指挥系王甫建教授,作曲系李滨扬教授、刘长远教授,民乐系王建华教授、周望教授、严洁敏教授,王磊副教授。另外,美国巴德学院副院长、音乐学院院长Robert Martin(罗伯特﹒马丁)教授以及该校中国音乐研究院院长蔡金东教授作为嘉宾亦受邀参与了两场决赛。  

  颁奖现场

  民族室内乐组

    

  郭文景教授为一等奖获得者颁奖

  

  于红梅教授为二等奖获得者颁奖

    

  贾国平教授、李滨扬教授为三等奖获得者颁奖

    

  刘长远教授、王建华教授、周望教授为优秀奖获得者颁奖

   

  评委老师与获奖者合影

  

  民族器乐独奏组

    

  郭文景教授为一等奖获得者颁奖

    

  章红艳教授、王甫建教授为二等奖获得者颁奖

   

  贾国平教授、李滨杨教授为三等奖获得者颁奖

   

  刘长远教授、严洁敏教授为优秀奖获得者颁奖

  

  评委老师与获奖者合影

  颁奖仪式前,部分评委对当晚的比赛进行了现场点评:作品在风格、组合、写作手法上均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创意之新颖、对民族乐器音响的积极开发、于西方音乐的巧妙借鉴,均体现出作曲家开放式的创作态度,这是有利于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的;民族音乐的创作是一个集艺术性、多样性和专业性为一体的创造过程,青年作曲家敢于突破传统的界限,大胆融入西方音乐元素,开发民族器乐的不同音响效果的初衷值得鼓励和推崇;评委与观众对于作品的评价和喜爱程度所呈现出的共识,可以预见此次评选出来的部分佳作将能较快流传开来,并产生一定的影响。

郭文景教授现场点评

王甫建教授现场点评

贾国平教授现场点评

章红艳教授现场点评

罗伯特·马丁教授、蔡金东教授现场点评

比赛现场主持人王磊副教授

    12月3号,评委王建华教授、刘长远教授、王磊副教授与部分参赛的作曲家以及演奏者参加了研讨会,大家回顾了前两晚精彩的比赛,并就作品的创作演奏以及民乐室内乐和独奏未来的发展方向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中国民族音乐节自2015年举办以来,以推动我国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促进民族音乐的教学、表演、理论、创作等多方面的交流为宗旨,秉承学术求正、艺术求真的专业精神,以求同存异、开放包容的胸怀开展对话和合作,展现中国民族音乐在新的历史时期多元交融的格局与文化繁荣的新风尚。本届民族音乐节评选出的作品,不仅具有较高学术水准,同时再次体现出中央音乐学院多年来在民乐创作和演奏两个发展方向的一贯追求:优秀的作品是器乐演奏发展的最强动力;精湛的演奏则是在确保作品原貌呈现的前提下最大化提升作品光彩的二度创作。创作和演奏相向的弥合,细致的谱面打磨和反复的舞台磨练方能沉淀下历久弥新的佳作和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