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冬季学期

Latest News

新闻与资讯

丝竹华韵的跨文化之旅——中央音乐学院青年演奏家小组德国拜罗伊特载誉归来

信息来源:中央音乐学院

  我院音乐学研究所承接国家汉办委派公文,并应拜罗伊特青年艺术家音乐节(The Young Artists Festival Bayreuth)之邀,与民乐系联合承办,派出由我院青年教师及优秀学生组成的10人团组于2017年8月13-22日赴德国拜罗伊特参加了"第67届拜罗伊特青年艺术家音乐节"。团组由民乐系张柳萌、王颖老师领队,图书馆夏苒老师负责外联及翻译,民乐系优秀学生郑杨、李洋、陈柏安、王茜、刘卓俊、周婷婷、陈开等组成。此次出访,中央音乐学院青年演奏家小组演出了两场专场音乐会、两场"丝路"音乐会,并参与了"第14次拜罗伊特文化对谈"活动,德国国务部长玛利亚·波姆尔(Maria Böhmer)女士出席并发言。

  德国拜罗伊特青年艺术家音乐节于1950年在芬兰作曲家西贝柳斯的资助下成立,66年来,每个暑期在著名的"节日之城"拜罗伊特,为来自世界各国各民族的青年艺术家们提供一个集社会性、艺术性为一身的独特场所。今年音乐节的主题是"Roots to the Future",共有450名来自30个国家的青年人参加。我院青年演奏家小组的专场音乐会曲目设计从中国音乐文化的根本之处出发,着眼于未来,既有《十面埋伏》、《风雨铁马》、《晋调》等传统作品,也有《林泉》、《心雨》等当代民乐新作。力求在展现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之博大精深的同时向世界展现我国青年一代的"音乐中国梦"。

《一切,除了低音提琴》,8月16日,Neuer Tag-Onetz 

《丝路上的大篷车》,8月22日,Neuer Tag-Onetz  

《远东-近东的诗集》,8月22日,北拜仁信报 

  8月15、16日,在Speinshart修道院教堂和拜罗伊特圣三教堂,我院青年演奏家小组的专场音乐会受到了观众的高度关注。来自遥远东方、积淀千年的乐音在中世纪建筑中的完美回响征服了"节日之城"的听众,正如演出第二日媒体在专题报道中所言,"这些非同寻常的乐器上所展现的纯熟的技巧击中了听众","这是遥远东方的魔术","音乐家以少见的音色和准确度吸引了听众"!每一次曲终,素来含蓄的德国观众便以起立鼓掌来表达他们对中国民族音乐的喜爱、对音乐家们高超演奏技巧的赞叹。

8月16日专场音乐会

  中央音乐学院青年演奏家小组此次出访的另一项重要任务,是在音乐节音乐总监弗拉米迪·伊凡诺夫(Vladimir Ivanoff)博士的指导下,与来自德国、突尼斯、叙利亚、约旦等国的年轻音乐家合作,于8月19、20日完成两场"丝路"音乐会演出。除专程为丝路音乐会准备的《行街》、《沙漠之旅》等四首作品外,同学们还与德国青年萨克斯演奏家尼可·塞伯德(Niko Seibold)、突尼斯青年乌德琴(Oud)演奏家法德·布巴克(Fadhel Boubaker)一起做工作坊,探索中国民乐演奏爵士风格、阿拉伯风格音乐的可能性,并排练演出了两位音乐家专门为本次合作创作的《A Journey to My Heart》和《Lapislazuli》。约旦Amaan合唱团指挥雷巴尔·阿柯达里(Rebal Alkhodari)挑选了两首阿拉伯传统民间歌曲《Baru, baru》和《摩洛哥婚礼》,指挥合唱团与中国演奏家们合作。极具异域风格的旋律被中国乐器奏出并不觉突兀,载歌欢唱中,令在场所有听众感受到,在音乐这一媒介的连接下,远东与近东之间,并不遥远!

 

“丝路音乐会”上演出《行街》 

“丝路音乐会”上演出《Lapislazuli》 

“丝路音乐会”上演出《摩洛哥婚礼》 

起立鼓掌致意的德国观众 

中国乐器工作坊,以及与约旦Amaan合唱团排练

  此次出访时间紧、任务重,又正值暑假期间,学校精心组织、策划曲目,师生齐心协力,积极完成每项工作,为参演拜罗伊特音乐节奠定了扎实基础。此次出访圆满完成了任务,给师生提供了国际交流平台,为中国民族音乐走出去做出有力贡献!

与音乐节总监Sissy Thammer女士及工作人员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