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需要仪式感
2018年6月28日,中央音乐学院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毕业典礼。俞峰院长策划的这场气势恢宏的毕业典礼让毕业生们感受到来自母校的无限关怀和祝福,也成为校园内外热议的焦点。
就在当天,2014级钢琴系毕业班的同学也收到了一份特殊的充满仪式感的毕业礼物——班主任邹翔老师给他们开了离校前的最后一次班会!“这几年我一直见证他们的成长,希望和大家再照最后一次大合影 ,在离别时刻真诚地祝福他们,让他们真实感受到学校和老师对他们的在乎和不舍,我想,这场出乎意料的班会将一直存于他们的青春记忆中。”邹翔老师回忆道。

邹翔老师从2014年起担任这些同学的班主任,除了作为老师承担应尽责任,更重要的是希望自己能从班主任的角度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产生积极的、多维度的影响:“作为钢琴专业主科教师,担任班主任具有专业优势,懂得钢琴专业学习的内在特殊规律,可以给学生们传授学习经验,丰富专业视野”;“钢琴系同学由于专业特殊性,终日自己练琴,没有乐团式的集体交流,人格上容易孤独、高冷。希望班会能为他们提供展现自己思想的平台和表达自己情感的出口;加强班级凝聚力,激发学习上进心;加强同学们在钢琴系的存在感和归属感”。几年下来,师生之间已结下深厚情谊。他对这份工作的理解是朴实而透彻的:“年级班集体和主科班集体是学校最基层的教育教学单位。一个个班级搞好了,系就会好;一个个系搞好了,学院怎么会不好?”在谈到这次毕业当天为他们举办特殊的班会时,他说:“这源自我和同学们几年来的感情,也让他们能体会做事要有始有终,为几年来的班会画上圆满句号。勿以善小而不为,自己的一点点意外之举也许会让他们留下美好的回忆。”
参加此次毕业班会的同学由衷感慨到:“邹老师每次带领我们召开班会,主题鲜明又宽阔,比如用深刻的语言给大家讲解当今时事,或是与大家分享练琴方法,尤其会强调我们阅读习惯和文字表达的习惯培养。最后一次毕业班会也延续了邹老师一贯的风格,向同学传递了很多充满正能量的理念,比如‘踏实’、‘责任’与‘理想’,给我们走向新的人生舞台提供了养料和动力。能遇到像邹翔老师这样的班主任是我们的幸运,他是我们大学四年最难以忘怀的老师之一!”
身体力行,做学生的榜样
过去数年的海外留学经历令邹翔老师深刻体会到,国家的繁荣昌盛就是每个中国人的共同心愿,也是中国人自信的重要基石。尤其是“文化自信”对于每个艺术工作者来说相当关键。
“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这是邹老师对家国情怀最简单而又最深刻的解读。他认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需要我们更加充分认识到,每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是紧密相连的。

为了让新时代学生能切身感受,邹老师召集了“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班会,重点给学生们讲了“爱国”与“敬业”。如果说“爱国”是宏观层次的情怀,那么“敬业”就是个人层面的坚守。邹老师认为,“敬业”在音乐专业学习与教学中的体现,正是俞峰院长所强调的“课比天大”教学理念:“学生的天职就是上课,老师的天职就是教学,一个是专业操守,一个是职业操守。”“操守”在邹老师这番话中被反复强调,它意味着“敬业”是不可打破的底线、不能亵渎的原则,老师要以身作则地为学生树立榜样。邹老师说:“国家变得越来越强大,我希望同学们都能站在我的肩膀上,比我做的更好,这才是民族和国家未来的希望”。
坚定内心的艺术理想
邹翔老师对艺术的追求是纯粹的,作为钢琴系主科教师,除了日常繁忙的教学、科研、学术实践工作之外,他必须让自己保持每天练琴5个小时以上,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树立一个好榜样,“身体力行,言传身教”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
他是学生们眼中的“严父慈爱”型老师。他不仅是看到学生上主科时的表现,更对学生练琴的质量和方法要求甚高,甚至会默默地严查琴房以观察学生们练琴状态,及时纠正不良习惯并与之谈心,做积极适当的引导。练琴事虽小,却是艺术家梦想的起点。
邹老师谈到:“在我的学生面前,我既为师,又有些父兄的意味。一个一个音教过来,一句一句话讲过来,一个一个坎渡过来,自知其中艰难滋味。对于他们毕业之后的漫长岁月,我留给他们最重要的可能不是具体的知识和技能,而是一种态度、一种状态、一种信仰。理想的存在意义不完全在于实现,而更多在于接近它过程中所受到的启示和洗礼。希望我的学生们始终怀揣赤子之心,做到对练琴的坚守,对表演的热爱,对艺术的敬畏。”他希望同学们能在收获知识和技能的同时,秉持内心的艺术理想,抵御外界的浮躁和功利,在追寻艺术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践行“立德树人 德艺双馨” ,与同学分享心得
作为国家计划的入选者,邹翔老师曾在前不久参加了中宣部“宣传思想文化领域高层次人才”研修班,在为期五天的学习中,他感触良多。他说:“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后出生的第一代,我的成长经历几乎与改革开放历程完全同步,亲身见证和受益于国家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日益崛起的中国向世界表达更为具体的人文魅力变得越来越重要,音乐是最无文化界限的沟通方式。”他把成为钢琴大师作为自己终生努力目标,并立志把中国文化艺术更有效地推向国际舞台(比如委约中国当代钢琴作品),为国家培养高多高精尖钢琴专业人才(包括未来的中国职业青年钢琴家,国际大赛获奖者)。
他策划召开过“参赛心路历程分享会”、“读书分享会”等主题班会,拉近与每个同学的师生距离,从不同维度、角度去教导学生,如何在国内外比赛舞台上绽放最好的自己、如何培养人文素养,提高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等等,每次班会都长达2小时以上,师生畅谈,无间交流,学生眼中的邹老师是一位极其负责、严于律己、真正做到言传身教的好老师。

邹翔老师说:“俞峰院长提出的‘立德树人 德艺双馨’及‘确立教师主体责任’的理念与目标,就是要每位老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点点滴滴为学生着想,激发学生的艺术热情,保护他们的艺术探索”。邹老师坦言,作为“双一流”音乐学院的钢琴系教师,应当责无旁贷地培养出能够问鼎国际大奖的“高精尖”人才,这需要优秀教师在背后默默耕耘和付出,需要良好的学术、学习氛围。祝福我们的学校,祝福我们的每一位毕业生前途光明!”

最后,希望每一位同学都拥有如邹翔老师这般赤子之心,在追寻理想的过程中永葆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