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春季学期

Latest News

新闻与资讯

用精良的歌剧制作 锻造新时代的音乐家——记声乐歌剧系歌剧《狄多与埃涅阿斯》的台前幕后

信息来源:中央音乐学院

  6月16日,由中央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学生排演的歌剧《狄多与埃涅阿斯》在中央音乐学院歌剧厅上演。这部歌剧由声乐歌剧系系主任张立萍担任艺术总监,表演教研室主任王慧担任导演,指挥系意大利籍教授马可·贝里(MARCO BELLEI)担任音乐指导及指挥,在学校大力支持下和声乐歌剧系师生的齐心协力下历时3个月的排练后得以呈现并获好评。

  领略巴洛克之美

  由英国作曲家玻赛尔创作的《狄多与埃涅阿斯》是巴洛克早期歌剧代表作,虽然只有50分钟,其艺术价值却一直与意大利早期歌剧并驾齐驱。张立萍表示,美声唱法不单是用一种技术来表达一种风格,它事实上是在歌剧这种体裁中派生出来的,因此美声唱法必然关乎到歌剧中的角色配合、与乐队的协调、故事的表达,特别是情感的宣泄和抒发,甚至对生命的哲学追问。希望通过这部歌剧,可以让观众看到中国美声唱法的新一代学子们,对歌剧艺术和西方文化的认识。同时希望通过这部剧的排演,展现中央音乐学院声歌系的教学理念和教育理想,即坚持学术的纯、艺术的美、人性的真和善。

  王慧介绍,《狄多与埃涅阿斯》是中央音乐学院的复排剧目,该剧曾在2010年学院建校70周年时排演过,也是学生出演。作为导演,她将原剧中由女高音饰演的女巫一角改为由男中音饰演的男巫,使声部趋于平衡,故事叙事线也更为清晰明显。

  精良制作彰显央院实力

  为《狄多与埃涅阿斯》演出呈现高水准与专业化,中央音乐学院这次安排指挥系意大利籍教授马可·贝里担任音乐指导和指挥,从音乐作业开始就予以学生专业化指导;同时为该剧“大开绿灯”,提供学院歌剧厅为演出场地,俞峰院长专门安排本已排期十分紧张的中央音乐学院交响乐团参与排练和演出。

  在学院各方的配合下,该剧克服了学生排演、经费紧张等困难,在舞台呈现、舞美设计、服装上营造出与歌剧艺术标准相符合的“高级感”。这次演出在舞台上使用了多媒体布景,配合剧情展现出多幕唯美场景,这也是近年来歌剧走向视觉化的审美趋势。幕后团队为此付出较多努力,每一帧在舞台多媒体上展现的图像,背后都是数万张图片的组合与挑选。

  最后呈现出美轮美奂的舞台视觉效果,很多观众在观演后都很激动于表演、音乐、舞美、灯光等的完美结合,赞叹这样水准的歌剧制作堪比专业歌剧院院团水准!

  高水平的教学实践,用剧目锻炼人培养人

  作为巴洛克早期歌剧代表,《狄多与埃涅阿斯》音乐严谨,而且合唱、重唱唱段较多,涉及演员人数众多,而且时长不到一个小时,难度适中,是一部非常适合学生上台锻炼的剧目。张立萍表示,“声乐歌剧系要以歌剧来培养和锻炼学生”,这也是中央音乐学院声歌剧系历来坚持的教学理念。

  这次歌剧演出,还很好的解决了过去教学实践与日常学生课业的冲突,学校统筹安排,声歌系细致部署,实现排练演出与日常教育教学有效协调。王慧表示,这次排练尽量把时间调到早上、晚上,前期音乐作业时期,早上是主角的排练,晚上是合唱重唱排练,周末和假期保证学生的休息时间,劳逸结合。参演的16个学生除了剧中各自角色外,还承担着重唱任务,学生们恰恰因为这样的挑战,更提高了他们的参与兴趣。

  中央音乐学院声歌系大五学生、男高音张彦存是剧中饰演埃涅阿斯的演员之一,他说,这个角色的难点不在于高音,而在于人物性格的冲突,而且这部剧是众所周知最出名的英国巴洛克歌剧,为了完成角色必须下不少功夫。王慧介绍,学生作为演员来排演这部歌剧,难点就在于平时大家接触这类音乐风格较少,对巴洛克音乐风格把握不多,剧中大量的重唱唱段需要学生学会去调整声音的配比等。表演上,从演员的走路、形体、人物爱情感觉的展示,学生都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和磨合。

  随着剧目的上演,完整演出一部歌剧对学生产生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他们学会看指挥、与乐队合作;懂得“在某个唱段与某个乐器的配合”;学会走位、对光、试装,逐步熟悉歌剧制作流程,有信心面对职业挑战并开始走向职业化。该剧指挥、马可·贝里由衷地说“我们很多学生毕业后要进入剧团、乐队工作,这也是很多人的职业目标。训练歌手不能只在房间里,一定要在剧目中实践和探索。因为只有进入到剧场中,学生才能学会如何与他人配合,而不是一个人在歌唱。”

  点击查看《狄多与埃涅阿斯》序曲视频

泰国诗琳通公主观摩歌剧《狄多与埃涅阿斯》排练

 

 

 

延伸阅读:

歌剧《狄多与埃涅阿斯》成功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