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12日上午,2018宁波国际声乐比赛新闻发布会在中央音乐学院醇亲王府南大殿举行。比赛组委会主席、中央音乐学院院长俞峰教授,比赛组委会秘书长、宁波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杨劲副局长,以及来自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人民网、光明日报、中国日报、文艺报、中国文化报、中国教育电视台、新浪网、网易、凤凰网、大公报、人民音乐、音乐周报、宁波日报等国内近30家媒体出席。
俞峰院长在发布会上向与会媒体介绍了赛事整体情况,“一个国际性赛事必须以权威性、公正性和国际性为原则,所以我们特别重视评委的构成,这届比赛的评委阵容都强于往届,完全可以与世界一流比赛的评委阵容相媲美。”评委会主席由著名声乐教育家、我校郭淑珍教授担任,评委包括意大利著名歌唱家、米兰音乐学院声乐系主任莫妮卡·布佐(Monica Bozzo)教授,法国著名声乐歌唱家、巴黎国际高等音乐舞蹈学院声乐系主任让·马可·德缪尔(Jean-Marc Demeure)教授,澳大利亚男高音歌唱家、艺术家经纪公司总裁帕特里克·托尔(Patrick Togher)先生,美国大都会歌剧院艺术部资深主管雷诺· 罗森博格(Lenore Rosenberg)女士,意大利著名歌剧指挥家莫罗·特龙贝塔(Mauro Trombetta)先生,奥地利维也纳音乐表演艺术大学声乐系主任玛格丽特·克劳斯霍菲尔(Margit Klaushofer)教授,芬兰国宝级歌唱家、被誉为“中国夜莺”的迪里拜尔女士,英国皇家音乐学院声乐系主任尼克·希尔斯(Nick Sears)教授。此外,中央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主任、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张立萍教授,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声乐系主任、著名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先生也将担任评委。
比赛在重视国际性的同时,还充分突出中国特色,特别选择十首脍炙人口的中国艺术歌曲作为本届参赛曲目,由国内外参赛选手演唱。将中国声乐作品列入赛事也是践行“用音乐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发出中国声音”的具体体现。
他表示,中央音乐学院与宁波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2018宁波国际声乐比赛,是进一步加强央地文化合作的一次有益尝试。近年来,学校与许多地方政府通过更紧密的合作,将中央音乐学院优质的教育、艺术、表演、创作资源与地方共享,进一步推动地方音乐教育和文化艺术的建设与繁荣。“从文化方面来说,中央音乐学院有责任、有使命去积极推动地方音乐文化艺术的繁荣发展。”
相信该赛事会在挖掘、发现、培养声乐人才方面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希望通过扎实的赛事组织推出一批能走向国际舞台、广受世界瞩目的声乐艺术新星!
宁波市文广新局杨劲副局长谈到,当前,宁波正着力打造“音乐之城”,由中央音乐学院和宁波市人民政府携手共同主办的2018宁波国际声乐比赛,能够为广大声乐演员展示自身才艺、提高自身技艺提供一个广阔的舞台和难得的机会。为吸引市民参与、欣赏、享受赛事,组委会还将举办艺术家进校园活动、声乐讲座、获奖选手赛后巡演活动和历届获奖选手音乐会等系列声乐普及和宣传活动,这也成为本届声乐比赛的亮点。
2018宁波国际声乐比赛通过选手同台演唱中外歌曲将继续推动中外艺术交融汇通,促进音乐事业的蓬勃发展。此外,比赛将邀请近年来广受瞩目的宁波交响乐团担任决赛阶段和颁奖晚会的伴奏。
新闻发布会后,俞峰院长、杨劲局长分别接受了中央电视台、中国日报、凤凰网的专访。
发布会由院长办公室主任赵海主持。

俞峰院长接受媒体采访

杨劲局长接受媒体采访
据悉,中国国际声乐比赛创办于2000年,是国家原文化部主办的三大国际音乐赛事之一,是“国际音乐比赛世界联盟”成员,每三年举办一届。首届和第二届中国国际声乐比赛2000年和2002年分别在北京和广州举办。从第三届开始,中国国际声乐比赛落户宁波,至今已经连续举办了四届,共有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名选手通过预选进入正式比赛。
本届声乐比赛分为初赛、复赛和决赛三个阶段进行。凡年龄在18至33周岁之间,即1985年10月15日以后至2000年10月14日以前出生的选手,均可申请报名参加比赛,参赛者国籍、种族、性别不限,报名时间至2018年7月30日截止。组委会将于8月份举行预选赛,正式比赛于10月15日至25日在宁波举行,第一名的获奖选手,将获得证书和两万美元奖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