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春季学期

Latest News

新闻与资讯

“西域流光”澳洲会知音 | 中央音乐学院弹拨乐团将首登澳大利亚舞台

信息来源:中央音乐学院

  由著名二胡演奏家、教育家于红梅副院长率领,著名琵琶演奏家、教育家、民乐系章红艳教授领衔,著名打击乐演奏家、教育家、民乐系王建华教授和该系青年教师魏然、胡瑜、刘小菁,以及我校校友、中国广播民族乐团青年指挥家葛亚南和著名青年舞蹈家李响等组成的中央音乐学院弹拨乐团,将于5月4日至9日应邀赴澳大利亚进行演出交流和学术访问活动。其间,他们将分别在悉尼歌剧院音乐厅(6日)和墨尔本演奏厅(8日),倾情呈献两场融合现代舞台布景、舞蹈和传统民乐演奏多种元素的《西域流光》弹拨·击乐情景音乐会,为澳大利亚观众展示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艺术魅力和年轻民乐演奏家的青春风采。

  音乐会主题“西域流光”,意在展现西域风情,传播源远流长的中华音乐文化。南北朝时,琵琶和鼓通过丝绸之路由波斯传入新疆,鼓传入我国后又传入日本。今天,很少有人将琵琶和鼓放在一起合奏,不过在敦煌壁画上,这两件乐器却是一对亲密搭档。机缘巧合,一年多前,章红艳有机会与日本传统艺术界国宝级大师大仓正之助合作,让流传千年的琵琶与鼓“走下”壁画,给北京和日本的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视听感受。琵琶弹拨的点状音响和打击乐器大鼓敲打的点状节奏水乳交融,每一个音符和鼓点都承载着沉甸甸的历史文化。这次琵琶与日本大鼓碰撞出的艺术火花,让章红艳萌发了新的创作灵感,她要尝试用中国的打击乐与琵琶合奏,把《西域流光》塑造成一台纯粹的中华音乐精品。“受日本文化的影响,日本鼓的仪式感很强,音乐也比较传统。与琵琶在一起,让人有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而中国鼓的音色和演奏技法都更加丰富,而且二者有着相同的文化基因,更容易融合。”章红艳希望这种新的探索能够得到澳洲观众的喜爱。

  情景音乐会凸显西域主题,其中《天山之春》《胡旋》《那拉提》等均取材于西域,而主题曲目《西域流光》,更是青年作曲家、我校作曲系研究生李博禅专门为“琵琶与鼓”的再度重逢而精心打造。乐曲灵感来源于作曲家沿丝绸之路采风时的所见所闻,其主要音乐元素则取自敦煌琵琶古谱。音乐或舒缓谧静,或铿锵激越,让听者仿佛置身于亘古苍凉、神秘莫测的西域大地。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该曲还在琵琶与打击乐合奏的基础上,融入现代舞蹈的元素。曾演绎过《莲花》、《西游》等多部西域题材舞蹈的当代著名舞蹈家李响,在这次的跨界合作中很快便找到感觉,同时他也希望在与两位技艺高超的民乐演奏家的艺术碰撞中,有新的突破,舞出新的精彩。

  中华音乐文化博大精深,除了西域风情,本场音乐会还精选了多首经典名曲和新创或改编作品。其中有古朴、典雅的古曲《春江花月夜》,根据民歌改编的《走西口》《杨柳青》,也有京剧题材的《武生》。王建华教授在与弹拨乐团合奏演出之外,还将和魏然老师及两名学生一起,单独演奏两首中国打击乐曲——诙谐、活泼的土家族打溜子《锦鸡出山》和根据京剧锣鼓改编的《闹天宫》。中国打击乐历史悠久、种类繁多、演奏风格和技巧丰富多彩,王建华教授希望这两首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能够让澳洲观众领略中国打击乐的独特魅力。作为弹拨乐团的保留曲目,根据古曲改编的《十面埋伏》将压轴出场。相信这一由章红艳教授独创,以全方位自然声场、台上台下相呼应的全新诠释,将会给现场观众带来前所未有的听觉震撼。

  中央音乐学院弹拨乐团由章红艳教授创立于2003年,致力于开掘弹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探索不同乐器组合的可能性。自创立迄今,乐团积累了大量弹拨乐作品,曾在中国各地举行多场巡回音乐会,并代表国家出访美洲、亚洲、非洲多个国家,唱片《弹拨中国》在全球发行,并获美国国家图书馆永久收藏。

  作为北京市文化艺术基金项目,《西域流光》澳大利亚巡演由澳大利亚澳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和北京保利紫禁城剧院管理有限公司联合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