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冬季学期

Latest News

新闻与资讯

妙手奏佳作——清音语宏愿 中央音乐学院民族室内乐团首演成功

信息来源:中央音乐学院

  2018年9月17日晚,中央音乐学院民族室内乐团首演音乐会在学院歌剧音乐厅举行。中央音乐学院党委书记赵旻、院长俞峰、副院长秦文琛、副院长于红梅、党委副书记刘春梅、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副主任秦文、塞拉利昂共和国驻华大使欧内斯特·多马希纳、王次炤教授、郭淑兰研究员、逄焕磊研究员等嘉宾出席音乐会。

  在这场众人期待和业内瞩目的音乐会开场前,俞峰院长发表致辞,对这支初试啼声的年轻乐团予以高度的关切并寄予厚望:“中央音乐学院民族室内乐团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高度的创新,在展示乐团演奏水准和专业素养的同时,更代表了中央音乐学院在民族室内乐学科建设方面的新高度和成就。按照学院的规划与愿景,乐团的成立是搭建师生创作、实践的大的平台,是继承我国优秀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载体,同时也是‘十九大’提出来的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新时代的创作表演的先锋队伍。同时,它还将作为一支国际化的职业室内乐团,积极落实国家‘走出去’战略,扩大国际影响力,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在面向国际的音乐舞台和艺术领域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俞峰院长发表致辞

  乐团以青年作曲家李博禅创作的一曲《欢庆序曲》开场,优美的旋律和充满激情的音乐语汇瞬间点燃了观众的情绪。这些年轻的演奏家出手不凡,将这支乐曲演绎得堪称完美。接下来,《咏南》(朱毅曲)、《独克宗》(李博禅曲)、《皮五辣子》(徐之彤曲)、《沙海意境》(王丹红曲)、《草原天地》(王丹红曲)、《敦煌》(姜莹曲)、《茶马》(李博禅曲)依次上演。在指挥陈冰洒脱细腻的指挥下,乐团以多样化的组合形式,将不同乐曲的意蕴和特点做了透彻灵动的演奏,《咏南》的清丽典雅、《独克宗》的神秘悠远、《皮五辣子》的丰富生动、《沙海意境》的大气苍茫和《草原天地》的自由奔放,在演奏家准确解读和精准演奏下,音乐的内在情感被刻画得淋漓尽致,将听众引入到一个个令人回味的意境中。乐队最后两曲《敦煌》《茶马》,全体演奏员同台,展示出极佳的精神风貌和高超的艺术水准,为首演画上美丽的句号。年轻演奏家们用精湛的技艺、蓬勃的朝气令音乐会行云流水、一气呵成,美好的音乐深深感染了到场观众,令人度过一个难忘的音乐之夜。

  演出现场

 

  中央音乐学院民族室内乐团在筹建初期即引发了中国民乐界和音乐院系的欢迎和关注。经过精心的筹备,乐团于2018年6月成立,依托高校自身资源优势,由一批优秀青年民乐演奏家组成,成员曾多次获得“中国音乐金钟奖”“文华艺术院校奖”“CCTV民族器乐大赛”等中国重大音乐赛事的金奖等。乐团提出“以传承弘扬中国民族音乐为宗旨,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挖掘中国民族音乐的价值内涵。激发中国民族音乐的生机与活力,展现国际视野下的民乐风貌与格局。”中国现代民族管弦乐队从无到有,经历了百年的曲折历程,存在着许多需要面对和破解的难题,尤其是改革开放40年的强力推进,关于中国民族乐队的发展方向、作品积累、乐队建制的探索和争议也逐渐走向深入。中央音乐学院民族室内乐团作为中国最高音乐学府的成立,无疑是呼应了业内的发展现状和实践探索,其肩负的使命和责任也尤为重大,9月17日乐团首演音乐会的意义也可见一斑。正如俞峰院长在致辞中提到的:“中央音乐学院作为中国最高音乐学府,就要积极承担对民族乐团未来的创作和演出实践的探索。”

  全体演职人员合影

  此次首演音乐会的成功,不仅令观众惊喜,当晚很多到场的业内专家也对乐团的表现充满信心和给予肯定,并表示会持续关注乐团后续的演出和活动,期待并相信乐团能够给中国民族音乐的创作和演奏注入新鲜的活力,在国内外舞台和教学中发挥更大更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