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17日晚,秘鲁国家交响乐团80周年庆典音乐会隆重上演我校著名作曲家、中国音协主席叶小钢教授的《中国故事》主题交响音乐会。

节目册封面
本场音乐会在秘鲁首都利马的秘鲁国家大剧院举行,乌拉圭指挥家何塞·塞雷布里埃(José Serebrier)执棒秘鲁国家交响乐团及国家合唱团,青年钢琴家元杰、小提琴家黎雨荷同台演绎叶小钢教授的四部交响乐作品:《冬》(1988)、《第一小提琴协奏曲》(1983)、《锦绣天府》(2014)、《星光》(2008)。

作品《锦绣天府》排练现场

作品《第一小提琴协奏曲》排练现场

作品《星光》排练现场
叶小钢教授的《中国故事》主题交响音乐会由秘鲁国家交响乐团主办,中国驻秘鲁大使贾桂德、秘鲁国会文化委员会主席佩德罗西(Francisco Petrozzi),加拿大、乌拉圭、玻利维亚大使等各国驻秘大使,秘鲁政界、商界代表,驻秘鲁中资企业协会代表、华人华侨和留学生代表及秘鲁各界民众出席,一千四百人的剧场座无虚席。

叶小钢在中国驻秘鲁大使馆与大使贾桂德合影
音乐会以作品《冬》开场,这部单乐章的现代管弦乐作品,以清冷、黯淡的音色描绘出北美寒冬的萧索景象,也映射了作曲家身处异乡时的孤寂心境。叶小钢有三首署名《冬》的交响乐形式的作品。这首《冬》作于美国的布法罗, 表达了作曲家刚刚到美国生活以后的异样甚至晦暗的心情。该作品2001年曾被德国萨尔布吕肯广播交响乐团录成唱片(Wergo ) 发行,是作曲家三首署名《冬》的作品中极具现代音乐特征的一首。该作品曾在台湾举行的交响乐比赛中荣获金奖。
青年小提琴家黎雨荷演奏的《第一小提琴协奏曲》,是叶小钢1983年在中央音乐学院时的毕业作品。作品描写的是敦煌,音乐色彩敏感丰富,和声细腻变化多样,尤其是乐队配器丰富多彩,将敦煌的神秘与恢弘描绘得淋漓尽致。从演奏者角度来说,需要大量的研习才可以将曲目中敏感多变的旋律—或忧伤、或静谧、或慷慨激昂表达出来。它的每一个音符都很考究,每一句乐句都在讲述一个故事。这首作品无论是从学术角度或是普通音乐爱好者的角度,都是打动人心的作品。

作品《第一小提琴协奏曲》演出现场,小提琴:黎雨荷
青年钢琴家元杰演奏的《星光》——为钢琴、合唱与管弦乐队而作,是北京2008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文艺表演作品,导演张艺谋对音乐的要求是“对星空的幻想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要求让全世界的观众“能理解现代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及对未来的乐观与雄心”。组委会在面向社会征集无数作品无果后,最终邀请叶小钢创作了这部《星光》作为文艺表演中“现代中国”部分开场,钢琴家郎朗在中国国家体育场“鸟巢”的中央,在数以千计的体操及舞蹈演员的陪伴下演奏钢琴,见证了这个人类历史上最壮观的奥运开幕式文艺表演的完成。

作品《星光》演出现场,钢琴:元杰
《锦绣天府》是叶小钢应四川爱乐乐团委约,寄情巴蜀山水,创作的多媒体交响音画作品,这部作品将音乐与画面结合的呈现方式与此前创作同为音画结合的、具有故事情节的电影音乐有所不同,音乐的写作呈现出一种碎片化的状态,并且每一个碎片化短小音乐片段都有具体的情景和细节作为内容依托。
作品由小片段组合而成的、具有表现主题的多乐章结构形式,更近似一些中国传统古琴曲、琵琶曲中带有文学意象性标题的段落组合,音乐材料于不断流动的变化中纳新吐故,以此取得似零散结合的乐章间、不断闪回记忆般的音乐有机性。同时,作为一部以明确地域文化为表现内容的作品,《锦绣天府》并非直白地尽采地域音调为构成元素。作曲家有意识地将四川一带的民间音调特征编织在自身的音乐语言之中,民间音调或似倒影般“映照”于西化音调的“包围”之中,或变形闪现倏尔消失。从音乐整体上看,作品反映出的作曲家个人抒情风格大于地域风格的体现。

叶小钢教授在演出现场
整场音乐会结束时,偌大的秘鲁大剧院音乐厅掌声雷动,全场观众起立,向音乐家致以最崇高的敬意。掌声像潮水一样伴随着阵阵喝彩声一波一波涌来,足足持续了十多分钟。在西方文化界,这是一位音乐家所能得到的最高礼仪与敬意。叶小钢应指挥家何塞·塞雷布里埃的邀请上台谢幕,激烈的掌声再次响彻剧场。

演出现场
对于此次音乐会,青年小提琴家黎雨荷说道:“音乐是人类的共同语言。今晚中国最著名杰出的作曲家为秘鲁人民献上了一场艺术盛宴,讲述了跨洋越海而来的中国故事。对于这场音乐会,利马观众起立致敬的不仅仅是音乐家娴熟的技艺,那如潮的掌声更是对所述故事的认同,对作曲家的钦佩和热爱,中国故事,一带一路,音乐传承。将中国经典文化传播到全世界,也是我们年轻一代演奏家的义务”。

演出结束后,作曲家叶小钢上台谢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