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冬季学期

Latest News

新闻与资讯

献礼母校 | 著名校友谭盾携新作《武侠》回家

信息来源:中央音乐学院

  12月9日,在我校举办中国与世界——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活动之际,著名校友、享誉世界的作曲家、指挥家谭盾,携其新近完成的奏鸣曲三重奏《武侠》回到母校,在歌剧音乐厅举办作品乐谱、DVD全球首发音乐会及讲座,与师生们分享他对东方文化和武侠音乐的理解和感悟。

  秦文琛副院长代表学校欢迎谭盾“回家”

  赵旻书记发表致辞

  赵旻书记在致辞中高度评价了谭盾的艺术成就和对世界音乐的贡献。他认为,作为一个从中央音乐学院走向世界的音乐家,谭盾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主要基于三点:一是他有中国文化来铺底,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从中国大地、从中国人的生活中、从中国的变化中,不断吸收营养,而无论他走到世界哪个地方,都永远是以中国文化为底色,让世界各国通过其音乐中厚重的中国文化底蕴,了解古老的东方文明;二是他的音乐是中西艺术合璧的结晶。让世界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需要一个桥梁,谭盾用音乐这个没有国界的语言,把世界人民的心连接在一起。他的音乐中既有古典音乐的“美”、民间音乐的“味”,还有世界音乐的“潮”。三是在知识结构上的广博和深厚,即所谓的“跨界”。他的每一次“跨界”都是一种创新,都能产出高峰的作品。

  1978年,谭盾走进中央音乐学院,成为作曲系的一员。弹指一挥间,整整40年过去了。这段岁月里,谭盾和他的音乐创作,从母校起始,走向了世界。在母校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能够受邀回家,谭盾也深为感动。他希望把这部专门为音乐学院学生量身定做的室内乐作品,作为一份礼物献给母校。

  上半场

  音乐会上半场,谭盾通过讲座和一部纪录片,介绍了《武侠》奏鸣曲三重奏的前世今生。他认为,武侠是中国士大夫文化精髓的载体,武侠和音乐的哲意及美学遥相呼应,一脉相承:武侠里有琴心剑胆,音乐里有大音希声,武侠里有形断意不断,音乐里有余音缭绕,此处无声胜有声。“武侠音乐”应该在中国音乐史上站有一席之地。

  谭盾介绍说,《武侠》是他将自己之前作曲的三部武侠电影音乐组合成一部“音乐乐剧”的一种尝试,即由小提琴奏鸣曲《英雄》、大提琴奏鸣曲《卧虎藏龙》、钢琴奏鸣曲《夜宴》及钢琴、小提琴、大提琴三重奏《复活》连续演奏而成。在原来的三部武侠电影中,三位女主角因着不同的理由失去了她们的爱情与生命:李安《卧虎藏龙》中的玉娇龙是为了江湖的梦想,冯小刚《夜宴》中的婉儿是为了复仇与欲望,而张艺谋《英雄》中的飞雪是为了爱国与刺秦。其在最初创作这三部武侠电影音乐时,将电影中女主角的音乐形象,分别由大提琴(马友友)、钢琴(郎朗)和小提琴(帕尔曼)来演绎。最后,他想像这三位女主角,穿越轮回,回到人间,再活一次,再爱一回。于是,他将钢琴、小提琴和大提琴组合起来,并让三个乐器(三位女主角)的主题通过复调的手法层层重叠并展开,从远古到现代,成为三重奏《复活》,寓意和表达三种美丽人生与爱情的复活……

  他说,这次《武侠》的尝试是偶然与必然的巧合,也受到了瓦格纳《指环》系列乐剧的启发。瓦格纳通过音乐的桥段、素材和动机,将《尼伯龙根的指环》系列中四部独立的歌剧串联在一起,而他的《武侠》,则将水、火、剑、女人和英雄的主题贯穿于始终。

  下半场

  音乐会下半场,欧亚三重奏Eurasia Trio中的挪威小提琴家Eldbjørg Hemsing、美国钢琴家Magdalena Baczewska 、我校校友的优秀青年大提琴家莫漠(临时代替因故无法参加当晚演出的该组合另一成员旅欧大提琴家赵静),配合电影画面,精彩呈现了这部音乐武侠史诗,使观众在享受视听盛宴的同时,也进一步感受到了东方文化的精髓与魅力。

  中国武侠精神是镌刻在谭盾心中的东方印记,他从传统文化中穿越而来,用当代音乐阐释武侠文化的哲理与韵律。在《武侠》中,分别为三件乐器打造的主题旋律无一不集中体现着中国古典美学的表达范式,三部主题各自独立又相互关联。而他的武侠气度则暗合在最末篇的三重奏《复活》之中,用一席交融糅合的水的动机,成全了永恒的生命光辉,至此,三位为爱奉献的女性,她们凋零的花朵重又闪现出生的光辉。

  谭盾希望,《武侠》能够圆一个年轻音乐家和音乐爱好者的“武侠梦”,并给人类的美好未来带来爱和慈悲的启迪。从音乐会现场的阵阵热烈掌声和音乐会后乐谱、DVD签售活动的火爆场面来看,谭盾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