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冬季学期

Latest News

新闻与资讯

喜报 | 我校作曲系学生在“阳光杯”(原三川奖)新音乐比赛中获奖

信息来源:中央音乐学院

  由四川音乐学院主办的2018中国-成都“阳光杯”第十四届学生新音乐作品比赛(原三川奖),于2018年12月17日顺利结束。本届赛事共收到来自中国、中国香港、爱尔兰、德国、俄罗斯、韩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英国、日本、韩国等不同国家和地区的86部参赛作品。本届赛事评委会主席由著名作曲家、中央音乐学院教授、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秦文琛担任,通过评委会两轮认真评选,最终共6部作品获等次奖并颁发证书及奖金,6部作品获优秀奖并颁发证书。

  在此次作曲比赛中,我校作曲系五位学生表现出色,分别获得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及优秀奖。

  一等奖作品:《双声》

  作品简介:

  本曲蕴含“双生”及“双声”之意,在持续而快速的音响氛围中,两组演奏家拥有著相同的外表和却在细微的调式和音型上略微不同,产生了奇特的音响效果。在这种细微的不和谐中,两组演奏家在舞台上相对较远的距离使音乐具有了对抗及合作交替进行的独特音乐气质。

  本曲大量使用音型化的织体和类似间约派的展开技巧,以群众生活中最常见的三种乐器作为编制,“白噪声”、“喧闹气氛”与“市井小调”交替出现的音乐素材,“激斗”、“对吟”、“和鸣”三个结构部分,试图营造片状却丰满的,充满戏居性的艺术效果,借用两组演奏家的巧妙配合与缜密安排凸显奇妙的体验。

  作曲:赵泽明

  我校作曲系18级博士在读

  指导教师:郝维亚教授

  二等奖作品:《counterpart》

  作品简介:

  counterpart/‘kaʊntəpɑːt/n.

  1. a person or thing holding a position or performing a function that corresponds to that of another person or thing in a different area

  2. Law one of two copies of a legal document

  以上是相似物在新牛津英文词典中的释义。

  这部作品记录了我在2018年2月-4月期间对弦乐器以及弦乐器的声音粗浅的学习,研究,和理解。

  这部作品由大提琴演奏家何林格格女士、低音提琴演奏家纪宇遥先生首演于中国北京璃墟剧场(La Plantation Recital Hall)。

  

作曲:王毅涵

  我校作曲系16级本科在读

  指导教师:史付红副教授

  向民教授

  三等奖作品:《逆响》

  作品简介:

  作品描述了一种反向的思维模式,“无倒影则无景;无回响则无声。”在编制上选用了既有中西各方特色,又同为弦乐器的古琴与弦乐四重奏,处理了一种声音的对话。古琴用醇厚的音色将动机描述出来,再由弦乐四重奏将其逐渐扩大、放远,起到了斑斓的回响效果。作品整体色彩浓郁,器乐间从作品起始处的互相对位延展到最后双方作用,互相包含。

  有往,才有来。

  心在,即所在;响在,即声在。

  

作曲:李玥锦

  我校作曲系14级本科在读

  指导教师:秦文琛教授

  唐建平教授

  三等奖作品:《唐韵三阕》

  作品简介:

  乐曲创作于2018年,为混合室内乐而作。该曲采用了唐代大曲“散序-中序-破”的结构,并根据乐思的需要,采用了一种全新的混合室内乐编制,在音响上给观众营造出一种“时空感”,并配合着多种音色交织,力图勾勒出一幅虚幻的“唐世界”画卷。

  全曲分为三个乐章,并各自有独立标题:

  I. 散序,

  II. 琴歌,

  III. 狂喜之舞

  

作曲:陈宇晟

  我校16级二胡专业

  17级作曲专业在读

  指导教师:于红梅教授

  田田老师

  优秀奖作品:《池上双鸟》

  作品简介:

  《池上双鸟》取自于唐代诗人薛涛的一首五言绝句。诗中浓情蜜意,以清丽隽永的笔调,描绘了两情缱绻的一对鸟儿共栖莲叶、朝暮同归时的一番景象。诗人触景生情、以鸟喻己,回忆起与心上人相遇相知的过往,表达了作者希望与心爱之人比翼双飞、长相厮守的愿景。

  

作曲:姚远

  我校作曲系14级本科在读

  指导教师:郭文景教授

  在此向获奖同学及指导教师表示祝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