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冬季学期

Latest News

新闻与资讯

喜报|作曲系王瑞同学在2018年三项民乐创作比赛中获奖

  在年8月19日,第二届“盛世华筝”国际古筝音乐节原创新作品评选最终结果正式揭晓。经过10位作曲家(评委会主席何占豪)以及古筝专家(评委会主席孙文妍)的评审,王瑞创作的《海之波澜》荣获金奖!同时,该作品的首演者——我校附中古筝专业高二年级学生王钰荣获该作品的最佳演奏奖。

  在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主办的2018“优秀笛萧奖”评选中,王瑞创作的《梦舞敦煌》荣获银奖。该作品的灵感来源于敦煌莫高窟壁画上少女舞蹈的形象,通过浓郁的西域风情的音调旋律、多变的节奏以及笛子、琵琶与手鼓的音色搭配,力求展现作者心目中几千年前的敦煌乐舞形象。

  在近日举行的“第六届民族管弦乐(青少年题材)”的评选中,王瑞作品《梨园之花》荣获铜奖,并由中国广播民族乐团首演。作者希望通过该作品让广大青少年感受中国戏曲之美、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之美,并在此滋养和熏陶下,成为未来的一朵朵美丽绽放的盛花!

  

  

  《海之波澜》

  古筝演奏:王钰  

  钢琴伴奏:钱伟翔

  

  

  《梦舞敦煌》  

  演奏:冯天石、张雅迪、曲帅

  王瑞所取得的成绩反映了近年来作曲系在培养“全能型”人才所取得的成果。正如其导师刘康华教授所言:王瑞虽为和声专业学生,学业上以多声部音乐创作的音高结构研究为主,但能亲历创作值得赞赏和鼓励,取得好成绩更是难能可贵!

  这些成绩的取得也从侧面反映了民乐专业教学成果的取得以及对新作品“二度创作”所起到的支持作用。在这里,对于红梅、戴亚、周望、王磊、胡瑜等教授对青年作曲家的提携表示感谢!

  王瑞简历

  王瑞,1990年生于山东省青岛市,2009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师从郝维亚、李滨扬等教授。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优异:2014年以优异成绩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研究生并获得“研究生学业一等奖学金”跟随刘康华教授研读,并于2017年考入博士研究生。其创作曲目风格多样,与此同时积极参与音乐理论研究工作,阐述关于民族音乐发展的学术观点,努力为音乐理论学科建设做自己的贡献。

  导师刘康华简历

  刘康华(1949- ) 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曾任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和声教研室主任、作曲系主任、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等职。

  1977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同年留校任教,并继续师从吴式锴教授研修和声学的理论、技法与教学法。1988年至1990年由国家公派至前苏联“莫斯科国立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理论作曲系学习,师从尤·霍洛波夫教授学习二十世纪的作曲技术理论。长期从事作曲技术理论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要论文有《二十世纪和声的共同逻辑原理和分析方法》、《二十世纪的中心和音技术》、《二十世纪和声的基本结构成分及其衍生的音高关系体系》、《郭文景室内歌剧‘狂人日记’和声研究》、《和声教学中调性扩张技巧的深化与功能关系的拓展》、《中国当代作曲家和声语言构成的思维与技法研究》、《和声运用中和弦结构的风格化处理——论纯五声和声材料的构成、运用思维与处理技法》等等,编著过和声学教材及多种和声辅助教材。

  1995年获“北京市优秀教师”称号。1997年由国务院批准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11年获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