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12日晚7时,中央音乐学院教学楼701举办了一场舞蹈音乐会——拉邦舞蹈。
这是来自北印度旁遮普邦的民间舞蹈,也是印度锡克教庆祝丰收的传统歌舞,更是宝莱坞电影中的歌舞音乐。本场舞蹈音乐会由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国际交流处与印度驻华大使馆联合举办,这场空前绝后的舞蹈音乐会不近让中国观众感受到了来自印度歌舞的热情气氛,更促进了中印两国友谊的良好发展。
出席此次音乐会的嘉宾有中央音乐学院国际交流处主任刘红柱教授、中央音乐学院原党委书记陈自明教授、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主任安平教授以及印度大使馆公使魏圣贤先生。

邦拉(Bhangra)是流行于北印度地区,带有强烈节奏性的民间歌舞音乐。它是由北印度旁遮普地区锡克教传统丰年祭歌舞演变而来的,广泛流行于印度、巴基斯坦等锡克教聚集区。19世纪,邦拉舞蹈流传至英国,成为一种重要的世界音乐语言,并对印度传统邦拉舞蹈形成了返影响。这种“文化回流”现象也使邦拉舞蹈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成为继印度古典音乐拉格后,在世界音乐中较为流行的种类之一,在印度宝莱坞电影中广泛使用,为各国人民所熟知。





当晚音乐会的主角来自旁遮普邦的纳赫达舞蹈团,共表演了8支舞蹈。有庆祝节日场景的《Mela》,有表现情侣之间爱恋的《Mere Rashke Qamer》,有歌颂友情的《Oh Punjabi nahi hunda》,还有感谢神灵的《Roti》。尽管题材不同,但每首作品均充满了欢乐、热情气氛,让观众们情不自禁的随之舞动。这是一种充满活力的舞蹈形式。舞者在舞蹈时常使用棍棒、剑等道具,围成圆圈跳舞,手臂和肩膀的动作非常多。其中常会有一些特技表演,比如一个舞者坐在某人的肩膀上,而另一个人用他的腿挂在他的躯干上,类似中国的叠罗汉。此外在舞蹈中,会有一位固定的演员来专门演奏一种名叫Dhol的打击乐器,这是一种双面鼓,用一根或两根木棒敲击,发出“咚咚”的低沉声。不仅丰富了音响,还烘托了欢快、热烈的场景。最后一首歌舞《Roti》临近结束时,台上的演员们呼唤台下的观众一起舞蹈,印度演员与中国观众携手共舞,激情澎湃的音乐、热烈奔放的舞蹈,点燃了全场,所有人与之沸腾,在热烈、狂欢的氛围中此次邦拉舞蹈音乐会圆满落下了帷幕。

虽然我们与一山之隔的印度语言不通、文化不同,但我们有着相通的感情、相同的追求,这些均由当晚的音乐与舞蹈进行了友好的传达,这就是艺术独特的魅力。希望此次邦拉舞蹈音乐会带来的美好和友好能够延续下去,让世界更多的民族民间音乐家或音乐团体走进中国,同时中国的音乐也要更多的走出国门,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