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3日,我校作曲系教授郝维亚受上海国际艺术节、新加坡华艺节和新加坡华乐团联合委约创作的原创“中国新歌剧”《画皮》,将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隆重首演。这部作品主创阵容强大,除了作曲家郝维亚、著名导演易立明的再次搭档,还有知名编剧王爰飞、指挥家叶聪携新加坡华乐团的加盟。
近十年来,中国原创歌剧的“火爆”有目共睹,众多艺术家纷纷投身这一领域。作曲家郝维亚与导演易立明是其中佼佼者,两人不仅不断有新作问世,且均受到业内外广泛好评。此次新剧的打造之初,两位艺术家便对自己多年来在歌剧领域的创作经验与教训进行了深入总结,并最终为歌剧《画皮》的创作提出了“中国新歌剧”的定位,希望在艺术手段之呈现、美学意境之表达和人文情怀之观照等诸多层面为观众带来新的体验,进而为当代中国歌剧创作进行探索一条新路。
品剧:借古喻今 对现代人作画像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故事,一向是当代艺术家们进行创作的重要灵感源泉,每次新的诠释都会注入艺术家独特的个人理解和特有的时代气质。《画皮》取自《聊斋志异》中家喻户晓的经典故事,此次的主创团队正是以这个已经被“再诠释”过无数次的故事为蓝本,借由充满想象力的古时诡异、玄幻的音乐戏剧叙事,揭示现代人光鲜亮丽外表下浮华善变、贪婪虚伪的内心世界。
谈到《画皮》最初的创作灵感时,作曲家郝维亚颇为感慨。
那是2015年,他为过士行编剧和易立明导演的话剧《帝国专列》作音乐指导。碰巧,袁世凯一角的演员空缺,而刚好在体型上符合这个角色的郝维亚便以客串的方式献出了自己的话剧表演处女秀。在正式演出时,由于这个角色的戏份都在下半场,于是在空荡荡化妆间内,郝维亚有机会近距离观察了该剧的核心人物——“慈禧”的扮演著刘铮(国家京剧院旦角演员)静静地化妆、补妆的场面。他回想起当时的感受说:“那是一种难得的美,在这个时代已经很难看到了。”因此,受到这种异性化的美之感染和启发,他当即提出与刘铮合作,决定创作歌剧版《画皮》,并且用男旦扮演女鬼的反串形式。
新歌剧《画皮》在剧情上对原剧进行了改编,主要聚焦于三角恋关系,揭示的则是人性的阴暗。人间的温暖与良善、人性的黑白正反,掺和着情欲与挣扎、恩爱与决绝,把正人君子与阴间厉鬼紧紧交缠一起,演绎出一幕惊天悲剧:
一日,与妻子恩爱有加的新中秀才王生外出。归家途中将伞赠与一在雨中哭泣的姣妍女子。殊不知她是身披画皮、正在人间寻找温良慈爱人心的厉鬼妫嫣。由此,一场人鬼纠缠就此发生。
在演员角色方面,为着重表现情感纠葛的人性话题,“新歌剧”《画皮》将剧中人物精简为三位,包括王生(女中音,董芳饰)、王夫人(女高音,许蕾饰)和女鬼妫嫣(乾旦,刘铮饰)。担纲角色的三位演员皆为活跃在一线的青年演唱家,他们将以古代的语言、多元的唱法、现代的戏剧表演共同演绎一场人鬼未了情。
“画皮”之“画”是为动词,“皮”是“人心隔肚皮”的“皮”,这一层意义在“新歌剧”《画皮》中有着深刻地体现——它是一副对现代人作的画像。正如易立明导演所说,这部剧试图给观众带来的,是借鬼的眼光,去审视和批判人性的阴暗。女鬼画人皮,是为伪装成人,掩盖自己丑陋的鬼身,她渴望得到一颗善良的人心。但她最终发现,批在人身上的皮,竟也是人自己画的伪装,是为掩藏阴暗的鬼心。
“新歌剧”《画皮》一共四折,通过“借伞”—“还伞”—“玩伞”—“破伞”的叙事线索,以一把伞巧妙串联起歌剧两个小时的跌宕起伏。著名编剧王爰飞创作的歌剧脚本极具文学性,将这一故事叙述得极为雅致隽永,其语句韵脚堪比昆曲唱词,字里行间透露出中国古代的人间风情。
听乐:融汇东西,简约中见功力
为了探索尝试“中国新歌剧”的内涵,有着《乡村女教师》《大汉苏武》《一江春水》《辛夷公主》等多部歌剧创作经验的郝维亚,在《画皮》的创作中完成了自我的又一次突破。指挥家叶聪表示:“对于中国的歌剧,中国民族的歌剧,怎么定位,这条路怎么走,都有很多的问题。借由这次合作,我们希望在这一部歌剧《画皮》中,能够找到一些回答。”
有着丰富的意、德、法歌剧指挥经验的叶聪指出了“新歌剧”《画皮》与西洋歌剧的不同凡响之处。其中最突出的特点是,这部歌剧力求用精简的手法来表现复杂的主题。这无疑是非常难的,而在“新歌剧”《画皮》中,三位特色鲜明的演员、一个二十多人编制的室内民族乐队,构成了郝维亚施展音乐才能的全部空间。一方面,三个角色代表三种角度来描写人性,并采用女中音、女高音和男旦三种声乐;另一方面,中型室内乐组合几乎全部由中国民族乐器构成,这在四百年来以西洋乐器为依托的歌剧舞台上是前所未有的。作曲家意在于“简约”之中发挥中国室内乐形式特有的“细腻”,抒发民族器乐独有的“人味”。特殊的唱法和乐器音色带来的是一种既新颖又亲切的歌剧欣赏体验。
看戏:虚实之间,引观众入戏来
由于“中国新歌剧”《画皮》采用民乐队、男旦唱腔和京剧演员等中国元素,导演易立明在舞台建构也呈现出相应的东方色彩。他采用了中国传统戏曲的审美原则——虚实结合的艺术语言。这是“中国新歌剧”概念的另一个突破。演员的表演动作吸收了戏曲的程式化动作,并采用充满舞台张力的表现主义风格,回应了歌剧《画皮》极具浪漫色彩的音乐风格,以及人物关系之间的丰富情感。在舞美方面,导演采用了中国传统视觉艺术中的“散点透视”原则,避免过于强调舞美的浮夸路线。让戏剧自发于音乐与表演,回荡在观众的想象空间,而非单纯的视觉填充。舞台上很简洁,只有一把椅子来展示虚拟的空间,而真实的空间感全部交由演员的表演。“这其实是艺术的一个最简洁也是最高的一个状态,”易立明表示。这种戏剧设计使这部歌剧的舞台呈现具有了显著的文化带入感和戏剧可塑性。
歌剧《画皮》不仅体现了几位艺术家在艺术形式上的新探索,还蕴含着本民族的艺术语言和审美原则,同时承载着面向世界的人性母题。这种具有中国传统特色和现代气息的歌剧新风格,正是当今世界所期待的。目前,“新歌剧”《画皮》已进入第三轮排练,创演团队经过北京的排练,还将移师新加坡进行全剧的合成,最后于10月23日首次亮相于上海的舞台。

(从左至右)指挥叶聪,作曲郝维亚,导演易立明

女中音董芳与男旦刘铮

女高音许雷与男旦刘铮
主创团队简介

编剧/王爰飞
编剧、作家、翻译家。四川省文化厅文化艺术专家委员会委员。担任过多部话剧、音乐剧、电影、电视剧和舞台演绎剧目的总策划、编剧和导演。

作曲/郝维亚
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作曲教研室主任,全国四个一批与国家计划入选者。1999年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作曲专业博士毕业,师从吴祖强教授。意大利罗马圣·切契利亚音乐学院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歌剧作品:《山村女教师》(2009),《大汉苏武》(2013),《一江春水》(2014),《辛夷公主》(2016)。

导演/易立明
北京新蝉戏剧艺术中心艺术总监、导演。曾多年从事舞美设计,舞台美术。2008年创立故事新编剧团,以当代戏剧手法导演剧作《茶馆》《门客》《说客》《哈姆雷特》《悲悼三部曲》《俄狄浦斯王》《茶花女》等中外剧作;作品曾应邀参加德国柏林艺术节和英国爱丁堡国际戏剧节。

演出人员简介
董芳(女中音) 饰 王生
女中音歌唱家,曾获第十七届法国马尔芒德国际声乐比赛第二名、第六届中国金钟奖声乐比赛银奖等。主演的歌剧有:上海音乐学院《一江春水》中的何文艳及《汤显祖》中的汤夫人,国家大剧院《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中的索尼娅及《泰伊斯》中的米尔达尔等。

许蕾(女高音) 饰 王夫人
女高音歌唱家,曾参加大都会歌剧院林德曼青年艺术家培训计划,成为此机构历史上第一位中国女高音。许蕾与著名的歌唱家多明戈、考夫曼等同台演出,也曾与古乐大师Jordi Savall等人合作,是华人歌唱家中少有的有古乐训练和经历的歌唱家。

刘铮(乾旦) 饰妫嫣
中国国家京剧院著名旦角演员。第二届红梅戏曲演唱大赛金奖获得者。师从著名梅派名家李玉芙、张派名家宋玉珍、又先后师从于昆曲名家张毓文、张继青等。2015年联合国总部《友谊之桥》春晚,演出《天女散花》,成为走进联合国演出的京剧界第一人。

指挥/叶聪
著名华人指挥家。历史上第一位跨越东西方同时担任交响乐团与华乐团音乐总监的指挥。他目前是新加坡华乐团音乐总监与美国印第安纳南湾交响乐团桂冠指挥。

新加坡华乐团
《画皮》演出协奏音乐部分由新加坡华乐团根据曲目需求,挑选25名优秀团员完成。新加坡是东西文化交汇的中心。新加坡华乐团作为新加坡旗舰艺术团体,更是唯一专业国家级华乐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