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2019年11月23日,我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中国民族音乐)与民乐系共同主办“2019中国民族音乐传承日”活动。
由教育部立项并重点支持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中国民族音乐)于2018年9月正式成立。一年多来,基地充分发挥专业人才与学科资源优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努力致力于中国民族音乐的保护、传承、发展与创新。此次“传承日”活动,汇集校内外的专家、学者和表演团体,通过专家讲堂、民间音乐展演、名家工作坊、音乐会等多种形式,将理论与实践、教学与展演有机结合,助力于新时代民族音乐的保护、传承、发展与创新。
来自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清华大学校友民乐团、北京交通大学民乐团、中国农业大学艺术团民乐团、北京外国语大学艺术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北京体育大学艺术学院、北京理工大学人文素质教育部、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首都师范大学附中、北京十一学校艺术组、北京青年宫音乐培训部、北京二十七中金帆民乐团、北京市西城区金融街少年宫、北京市通州区潞河中学韵之灵国乐团、墨尔本华人民族管弦乐团等16个国内外热爱民族音乐的学校和团体,受邀参加了此次活动。我校党委书记赵旻、院长俞峰出席活动。
开幕式
“传承日”开幕式在琴房楼演奏厅举行。赵旻书记首先致辞,王次炤(中央音乐学院)、项阳(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王岳川(北京大学)、张伯瑜(中央音乐学院)教授随后进行了主旨发言。于红梅副院长主持了开幕式。

于红梅副院长主持开幕式
赵旻书记向参加本次活动的各学校来宾和同学们表示热烈欢迎,希望大家能够在“传承日”中真切感受到中国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和深邃内涵。同时,他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工作,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他认为,民族音乐传承要有科学的知识体系支撑,要借鉴吸收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要不断完善教育体系、遵循艺术创作规律。他强调,民族音乐传承要体现经典性,也需要处理好“传统与创新”的关系。他指出,要加强对青年学生的民族音乐传统教育,以激发他们的民族情感和爱国热情,增强文化自信。

赵旻书记在开幕式上致辞
四位专家的主旨发言各具特色,直指学术前沿:王次炤教授从中国传统音乐的思维形态、结构形态、表现形态以及体裁、题材等纬度,论述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特征及其人文精神。项阳教授以《礼乐重群体和整体仪式性表达》为切入点,提出中国传统音乐不仅具有审美功能、娱乐功能,还具有一定的社会功能、实用功能和教育功能。王岳川教授从一个文化学者的角度,阐释了音乐与文化的密切关系。他认为,音乐艺术的本质核心不是炫技,而是儒道“中庸”“中和”之美。张伯瑜教授在发言中,重点探讨了中国音乐文化自信的基础,以及中国传统音乐在今天遇到的问题和发展之路。

王次炤:《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的美学精神》

项阳:《礼乐重群体和整体仪式性表达》

王岳川:《国学立场与音乐身份认同》

张伯瑜:《谈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发展》
开幕式上,我校音乐教育学院合唱团和贵州民族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少数民族特色音乐系的同学们,还为现场观众表演了中国民歌合唱和苗族、侗族歌舞节目。中国民族音乐既需要保护与传承,更需要发展和创新。

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合唱团:《亚克西》
指挥:贺晓乐

贵州民族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少数民族特色音乐系:
苗族《锦鸡舞》

开幕式现场

开幕式全体嘉宾及师生合影
民间音乐展演和名家工作坊
下午的两个环节是民间音乐展演和名家工作坊。无论是贵州民族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少数民族特色音乐系师生倾情呈现的多姿多彩的贵州少数民族歌舞音乐,还是濮阳华夏卫风乐团用编钟、编磬、古琴等传统乐器表演的古朴雅致的诗经吟唱和琴歌,都给观众们留下了美好而难忘的印象。在名家工作坊上,我校民乐系谈龙建、石海彬、朱江波教授和乔佳副教授,分别就三弦、二胡、民族打击乐、唢呐等民族乐器进行了精彩的教学与演示,内容涉及演奏技术、音乐风格、美学思想等多个方面。

濮阳华夏卫风乐团:器乐合奏 《龙魂》

谈龙建:《中国三弦音乐之美》

朱江波:《中国二胡音韵之美》

乔佳:《色彩缤纷的中国打击乐》

石海彬:《国乐金声——唢呐演奏艺术漫谈与赏析》
中央音乐学院民乐金奖音乐会
此次“传承日”的一大亮点, 是于当晚在学校歌剧音乐厅举行的“中央音乐学院民乐金奖音乐会”。近年获得国家级赛事金奖的民乐系优秀学生刘瀚公、王紫溪、陈依妙、王庶羽、薛淼、高白和艺境室内乐团,表演了《阳春古曲》《大漠长河》《沙海艺境》等多首民乐传统和新创乐曲。扎实娴熟的演奏技术和大方端庄的舞台表现,让人不禁感慨“自古英雄出少年”。俞峰院长在音乐会前上台致辞,向同学们取得的优异成绩表示祝贺。他讲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扎根中国大地办一流大学是大学的使命,其中文化传承是重要内容。中央音乐学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在新一代民族音乐的领军人才于红梅副院长的组织下,集合我院民乐系、音乐学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音乐学研究所、音乐教育学院以及中国艺术研究院等兄弟院校、专家、学者共同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事业的传承与发展,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和中国力量。

俞峰院长在音乐会上致辞

章红艳教授主持金奖音乐会

王庶羽:《毕方》(赵思智 曲)
2019 中国器乐电视大赛职业少年打击乐组冠军
(指导教师:尹飞)

王紫溪:《阳春古曲》(杨大钧 演奏谱)
2019中国器乐电视大赛职业少年弹拨组冠军
(指导教师:李晖)

陈依妙:《椰岛风情》(陈军 曲)
2019中国器乐电视大赛职业少年拉弦乐组冠军
(指导教师:于红梅)

刘瀚公:《大漠长河》(张豪夫 曲)
2019年中国器乐电视大赛职业少年吹管组冠军
(指导教师:石海彬)

薛淼:《自在》(李玥锦 曲)
2019中国器乐电视大赛职业成年弹拨乐组冠军
(指导教师:徐阳)

高白:《第五二胡狂想曲——赞歌》(王建民 曲)
2019 第十二届中国音乐金钟奖二胡比赛金奖
(指导教师:于红梅)

艺境室内乐团:《皮五辣子》(徐之彤 曲)、
《沙海艺境》(王丹红 曲)
2019 中国器乐电视大赛职业传统组合类冠军
(指导教师:胡瑜)
扎根文化土壤,采集民间心声。本次“传承日”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既有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深度学术解读,也有民乐教育教学和艺术实践成果的集中展示。

金奖选手与赵旻书记、于红梅副院长、刘春梅副书记等领导、嘉宾及教师合影留念
“传承日”已经圆满落下帷幕,但中国民族音乐的保护、传承、发展与创新,依然在路上。正如赵书记在开幕式致辞中所指出:“民族音乐的继承发展,不仅是大学文化传承职能的饯行,也是厚植文化根基坚定文化自信的一种民族自觉。”今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中国民族音乐)还将充分发挥其在中国民族音乐的保护、传承、发展、创新中的平台作用,在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方面展现更大的作为,作出更多的贡献。
文:宋学军
图:刘海峰 张天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