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球的心跳》是青年音乐人陈宇晟创作的一部室内乐作品,曾荣获多个作曲赛事奖项,2017年由指挥家Burwik执棒奥地利二十世纪新音乐团在奥地利国家广播电视中心(ORF)上演,反响热烈。
2019年,该项目由中央音乐学院申报,获得2019年国家艺术基金舞台艺术创作资助项目立项资助,陈宇晟担任此项目负责人。首场《地球的心跳》结项音乐会于2019年11月16日在中央音乐学院举办,获得媒体各界高度关注,广受好评。

在今年,受三影堂厦门摄影艺术中心之邀,《地球的心跳》将以全新的呈现方式,由陈宇晟率领回声当代乐团在“2020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中上演。
指导教师

于红梅 ,中国当代杰出的二胡演奏家、教育家。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中国音乐家协会二胡学会副会长,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胡琴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央民族乐团客席独奏演员。美国巴德学院客座教授,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客座教授。
于红梅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获得硕士学位。先后师从苏安国、张韶、蓝玉崧、刘长福教授。作为当代最具实力和影响力的二胡演奏家、教育家之一,于红梅曾荣获在美国纽约举行的Pro Musicis International Award “乐府国际音乐大奖”。她的专辑《于红梅二胡协奏曲专辑》荣获第四届中国“金唱片”奖。专辑《迷胡》荣获在美国举办的Indie Awards“世界独立唱片大奖”之“最佳世界民族音乐奖”,这是自此世界瞩目的音乐大奖设立四十多年以来,第一位华人音乐家获此殊荣。此外,她的独奏专辑《红梅随想曲》荣获全国首届优秀文艺音像制品奖一等奖。
2002年2月,在世界最著名的美国纽约卡内基音乐厅成功地举办了个人独奏音乐会,成为第一位在此举办独奏音乐会的华人民族器乐演奏家。曾荣获第十届霍英东教育基金“优秀青年教师奖”一等奖;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资助计划”;文化部“文华杯”中国民族器乐比赛“园丁奖”;由北京市委宣传部授予北京文化高层次人才培养项目支持成立“中国弓弦乐于红梅名家工作室”;2018年组织创建教育部首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中国民族音乐)。2019年创作的二胡独奏曲《墨梅》入选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被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
作为中国当代最重要的二胡演奏家之一,于红梅曾多次出访欧洲、美洲、非洲、亚洲等国家和地区,在美国、法国、加拿大、日本等地成功举办了逾百场个人独奏音乐会。同时,她也多次登上世界顶级的音乐舞台:维也纳金色大厅,纽约林肯中心的艾弗丽·费雪音乐厅、卡内基音乐厅、华盛顿国家表演艺术大厅、洛杉矶迪斯尼音乐厅、芝加哥交响音乐厅、旧金山交响音乐厅、巴黎香榭里舍剧院、瑞士卢采恩音乐大厅、荷兰阿姆斯特丹音乐大厅、开罗国家音乐厅等世界著名的音乐厅都留下了她的演奏足迹。她曾参加中国文化美国行、中国文化澳新行、中国艺术节、北京国际音乐节、上海国际艺术节、德国音乐节、澳门艺术节、国际电脑音乐节等多项重大演出活动。并曾应邀在美国加州艺术学院、香港城市大学等多所音乐艺术院校示范讲学。
曾首演了多部(首)具有时代代表性的经典二胡作品:《追梦京华》《八阕》《天香》《西口情韵》《塞上弦鸣》《阿曼尼莎》《诗咏国魂》《墨梅》等。迄今已录制出版了十六张个人演奏专辑。应邀为中央电视台录制了《名家教二胡》《于红梅二胡独奏专场音乐会》和音乐电视片《绽开的红梅——于红梅演奏专辑》。
她编订出版了《二胡音乐会曲集》(共三册),著有《二胡演奏中的力度变化》《“一枝花”的演奏法》等学术文章。主编《张韶纪念文集》(由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出版)。担任2019年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新中国器乐乐种传承发展研究”首席专家。
于红梅始终秉承“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所教授的学生曾获得中国音乐金钟奖、文化部文华奖、中央电视台CCTV民族器乐大赛等几乎所有国际国内重大赛事的金奖。她创建成立的“圣风室内乐团”荣获2012年“CCTV民族器乐电视大赛”总冠军、2013年第九届中国音乐“金钟奖”民族室内乐金奖,以及2017年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全国民族器乐教育教学展演最高奖。创建的“艺境民族室内乐团”在2019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办的“中国器乐电视大赛”传统组合类比赛中荣获冠军。
于红梅的演奏艺术风格真挚淳朴、细腻感人、充满激情,琴人合一,对乐曲内涵有较完美的诠释和独到的艺术见解。纽约音乐会杂志曾评论:“她的精彩演奏震惊四座”“她是体现中国当代音乐文化精神的杰出的演奏家”。于红梅正一如既往地为中国民族音乐在世界范围的传承、创新、弘扬和发展作出突出贡献。
参演人员

陈宇晟 ,青年音乐人、艺术活动策划者、行为艺术表演者,回声当代乐团艺术总监,中国国家艺术基金小型舞台剧目资助获得者,中国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文化交流使者。
1996年出生于中国湖北,2007年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小,2010年以第一名成绩保送至中央音乐学院附中,2020年获得中央音乐学院学士学位。现师从著名二胡演奏家于红梅教授,著名作曲家李滨扬教授和陈泳钢教授。在学院期间,还曾得到过秦文琛教授,孙凰教授和田田老师的指导。
在器乐演奏方面,陈宇晟荣获国际第二届中国器乐赛二胡专业组金奖、 第三届“金芦笙”中国民族器乐大赛拉弦类A组金奖,第10届中国音乐“金钟奖”二胡比赛优秀奖等。在创作方面,陈宇晟曾荣获由中国音协举办首届民族器乐作品比赛(二胡与乐队)征集评奖活动优秀奖、第二届国际华乐室内乐音乐节新作品奖、美国FNMC国际长笛协会新作品作曲比赛荣誉提名奖、第三届中国民族音乐节“学院奖”民族室内乐作曲比赛银奖、第六届TMSK“刘天华奖”中国民族室内乐作曲比赛三等奖等。
已有众多国内外乐团在世界范围内上演他的作品,其中包括奥地利二十世纪新音乐团、北京现代室内乐团、香港中乐团、澳门中乐团、上海民族乐团、美国巴德学院中乐团等。很多重要的音乐场所,如维也纳广播大厅(ORF)、纽约菲舍尔艺术中心、东京纪尾井音乐厅、台北两厅院、香港艺术中心、国家大剧院以及诸多国际音乐节,如维也纳现代音乐节、国际华乐音乐节 (ICNMA)、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都曾安排了陈宇晟的作品上演。在2018年,陈宇晟还受邀赴克罗地亚出席第十八届世界萨克斯管大会(WSC),并发表了新作品《红莲灯》。
作为艺术活动策划者,陈宇晟率领回声当代乐团举办了一系列活动。如:2019年6月,在天津音乐学院音乐厅成功举办北京市人才共建项目计划之【“静听秦声” 新作品音乐会】,得到了天津音乐学院院长、天津茱莉亚音乐学院院长徐昌俊先生的高度赞扬。同年11月16日,在中央音乐学院举办了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地球的心跳I-陈宇晟室内乐作品音乐会】。2020年1月10日,在北京移动美术馆成功举办了【于暗之中·一次纯粹的声音实验】音乐会。同年10月,在厦门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举办【侘寂·当代和风元素专场音乐会】等。
作为行为艺术表演者,陈宇晟在2020九月受邀赴北京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参加Performances | Musiklos (IV): Time is no one’s property活动,并表演了Junky的<磁带>,马丁的<致观众>等作品。
陈宇晟的部分作品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和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出版发行。

苏子麟 ,1999年出生于江苏,自幼学习钢琴,现为回声当代乐团加盟成员。
2012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作曲专业;2015年参加美国纽约国际音乐节夏令营,上演了自己创作的弦乐四重奏作品《深蓝下的凌乱》;2018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现为本科三年级学生,曾师从于作曲家田田、周娟,现师从郭文景教授;2019年创作的重奏《新编酒狂》 受邀于天桥艺术中心卡文迪音乐厅进行演出;同年参加墨?哥作曲家 Marco Alejandro Gil的大师班,获得高度评价;2020年其琵琶独奏作品《印象台湾》入选首届台湾?格优秀新琵琶作品征集活动音乐会。其作品上演于全国各地,受到广泛好评,如:第八届北京青年艺术节,天桥剧院、798艺术中心等。
主要作品有:《漫色·波澜》、 《碧海潮生曲》、《印象台湾》等。

回声当代乐团,Echo Contemporary Ensemble(原Echo回音室内乐团),简称ECE。创建于2016年,是国内首支由多国青年音乐人组成的“跨区域”现代艺术团体。乐团立足于中国北京,面向全世界,其主要成员来自于中国中央音乐学院,部分成员来自美国、西欧、日本、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乐团演出内容涉猎广泛,涵盖了古典、先锋、实验音乐、装置艺术、世界音乐等。由青年艺术家陈宇晟担任艺术总监,常任指挥尹炯杰,乐团统筹林柏村、李渲如。
乐团曾在2016年获首届华乐室内乐音乐节暨第二届国际华乐室内乐大赛银奖,第三届“敦煌杯”大赛室内乐组银奖,在2019年荣获“敦煌杯”2019全日本二胡大赛海外重奏组专业组金奖。并受邀参加过北京青年艺术节、华乐室内乐音乐节、中国民族音乐节等活动。
回声当代乐团于2019年5月31日在中央音乐学院王府音乐厅举办的“静听秦声”专场音乐会中成功上演由世界著名作曲家莫五平先生于1991年创作的室内乐作品《凡I》,由陈宇晟亲自执棒。同年,乐团还承办了北京市人才共建项目计划之“静听秦声”新作品音乐会,并在天津音乐学院音乐厅成功举办该活动,得到了天津音乐学院院长、天津茱莉亚音乐学院院长徐昌俊先生的高度赞扬。
在艺术总监陈宇晟的推动下,回声当代乐团与诸多乐团以及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如:台北琵琶雅集、台南艺术大学“弦歌”弓弦乐团、维也纳二十世纪新音乐团,北京AtelierBois博艺欣空间等,陈宇晟与乐团的事迹也得到了《中国乐坛》等媒体杂志的报导。
乐团宗旨:在文化碰撞的新时代下,不断探索、创造,立志成为当代音乐的新风向标。
乐团主要活动:
2016年曾在中国无锡参加“华乐室内乐音乐节”;2017年曾在中国中央音乐学院参加“北京青年艺术节”;2019年5月曾在中国天津音乐学院举办“北京市人才共建项目:静听秦声新作品音乐会”;7月赴日本东京纪尾井音乐厅参加“二胡緣 in TOKYO”活动;11月在中国中央音乐学院举办“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地球的心跳 I”;2020年1月在中国北京移动美术馆举办“于暗之中,一次纯粹的声音实验”;5月在中国台北两厅院音乐厅举办“首届台湾风格优秀琵琶新作品征集活动”;10月在中国厦门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举办“侘寂,当代和风元素专场音乐会”;11月参加腾讯公司举办的“2020英雄联盟音乐节”;在中国北京激发研究所举办“合一,由繁至简的声音汇集”活动;12月在中国北京AtelierBois空间举办“风啸松竹,回声当代乐团「抽屉计划」青年艺术人才推广活动”;在中国北京BlueNote举办“致敬Chet Baker诞辰音乐会”。
经国务院批准,国家艺术基金(英文名称为China National Arts Fund,英文缩写为CNAF)于2013年12月正式成立,旨在繁荣艺术创作、打造和推广精品力作、培养艺术人才、推进国家艺术事业健康发展。国家艺术基金为公益性基金,资金主要来自中央财政拨款,同时依法接受国(境)内外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捐赠。

国家艺术基金资助范围包括艺术的创作生产、传播交流推广、人才培养等方面。资助项目分为一般项目和重大项目,并根据项目申报类别及评审情况予以相应资助;优秀奖励,即对实施效果好、社会效益显著的项目给予奖励资助;匹配资助,即为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支持艺术发展,对获得其他社会资助的项目进行有限陪同资助。
国家艺术基金理事会是基金的决策机构。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为文化和旅游部直属事业单位,具体负责基金管理和组织实施。国家艺术基金设有专家委员会,承担基金的咨询、评审、监督等相关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