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有着中华文明、中国革命、中华地理的精神标识和自然标识。2020年10月17日晚,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中国民族音乐)、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中央音乐学院民族室内乐团共同承办的“来自大山的问候”民族音乐专场音乐会获得圆满成功。10月18日-20日,于红梅副院长一行深入革命圣地延安及周边区县展开实地考察调研,追寻红色足迹、重温革命文化、研习民间音乐、助力艺术帮扶。采风活动同行人员有:民乐系副主任胡瑜副教授、民乐系党总支副书记王磊副教授、作曲系张帅副教授、院办综合科科长王轶群等师生。

(一)走入生活深处,汲取民间养分
10月18日上午,于红梅副院长一行首先赴安塞区西营民歌大舞台,了解陕北新创说书、民歌与安塞腰鼓等陕西民间音乐、曲艺文化,并与陕北民歌省级传承人王建宁、安塞腰鼓省级传承人刘占明等当地民间艺术家进行深入交流,探讨民间音乐文化传承方式、教学现状等问题。

新创说书《悔悟》
表演者:赵华英

歌曲《打酸枣》
演唱者:杜志宏
随后,采风组来到延安市曲艺馆进行参观学习。在曲艺馆副馆长、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曹伯炎的讲解下,深入了解陕北说书文化的发展历程。陕北说书被誉为陕北地域文化“活化石”,是一种人民喜闻乐见的民间文化娱乐形式,伴奏乐器以三弦、琵琶为主,具有脚本程序化、书套格式化、曲式功能化、词汇生活化等语言特色。延安时期,陕北说书开展改造活动,创作大量鼓舞革命斗志的新说书词,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开展群众宣传教育工作发挥积极作用。在系统了解陕北说书的文化历史、音乐种类与题材等内容后,采风组一行通过观看陕北说书《捉跳蚤》、《刮大风》、《看延安》、《看今朝》等深刻反映不同历史背景、不同时期陕北人民现实生活的经典曲目,进一步了解陕北说书的发展历程。


曲艺馆副馆长、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曹伯炎讲解陕北说书文化

陕北说书《看延安》
表演者:曹伯炎 甄三梅

陕北说书《刮大风》
表演者:乔仰文

陕北说书《抬小车》、《小两口抬水》
表演者:郑伟 贺丽
(二)探索发展途径,助力艺术帮扶
10月19日,采风组深入延川县乾坤湾景区采风,观看大型陕北民俗风情歌舞剧《黄河人家》,了解陕北信天游、劳动号子、小调、道情、说书、秧歌等民间艺术。


《黄河人家》
演出结束后,于红梅副院长携采风组全体与与主要参演人员及相关艺术指导、音乐总监举办座谈会。会上,于红梅副院长向参演人员详细询问有关情况,并从三个方面就保护、发扬民间音乐等问题进行分享。一是要积极向民间“取经”,心怀崇敬,向民族音乐更本源的方向去探索、实践;二是要充分发挥中央音乐学院的优质资源平台,助力扩大民间艺术的传播范围,将民间的精粹瑰宝推向更高、更广阔的舞台;三是邀请当代作曲家扎根民间音乐的土壤,用全新的音乐语汇、融合当代审美进行全新编创,将民间艺术推向全国、推向世界,共同推动中国民族音乐不断发展。

于红梅副院长发言
张帅副教授、胡瑜副教授与王磊副教授分别就如何通过创作新民歌传播陕北民间音乐、民族音乐教育的教授方式、活态传承音乐文化遗产等问题与参会人员进行探讨沟通。

张帅副教授发言

胡瑜副教授发言

王磊副教授发言
本次座谈会有幸邀请到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国家一级录音师李大康先生参会。李大康教授讲述了父亲李焕之先生创作《春节序曲》的灵感来源,鼓励参会者能够继承老一代艺术家的精神,“走出小鲁艺,走向大鲁艺”,积极走入民间,向民间学习。

李大康教授发言
在就经营模式、民间艺术传承形式、演奏方法以及如何改善演出呈现方式、挖掘民间音乐原生态的艺术价值等方面进行充分探讨后,参演人员代表、陕西省十大民歌手王香云向采风组一行提出,希望中央音乐学院能够为民间艺人提供更多学习、展示的机会,从演奏、演唱以及运营模式等方面提供专业指导。于红梅副院长表示,尽可能为陕北民间艺术提供支持,为民间艺术家提供进修学习机会,通过艺术教育等手段支持民间艺术文化的保护传承,同时努力做到将“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最后,她对本次座谈会进行总结,并向现场的民间艺术家表示衷心感谢,欢迎他们来到中央音乐学院进行合作交流。

王香云发言

座谈会现场
(三)重温革命文化,夯实信仰根基
“梁家河这个小村庄的变化,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缩影。”上世纪60年代末,习近平总书记曾在梁家河村插队,度过七年时光,带领乡亲们发展生产。活动期间,采风组特别来到延安市延川县文安驿镇梁家河村,参观梁家河村史馆与知青旧居,感受梁家河人艰苦奋斗、实干创新的精神。


参观梁家河村史馆

知青旧居合影
“南泥湾好地方,好地方来好风光,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贺敬之作词,马可作曲的这首《南泥湾》传遍大江南北。1941年,八路军一二〇师三五九旅屯垦南泥湾,将荒山野岭变为陕北好江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南泥湾精神是延安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激励中华民族腾飞的强大精神动力。10月20日,采风组来到南泥湾大生产展览馆参观,按照时间顺序,通过实物、图片深入了解南泥湾大生产运动,领会南泥湾精神的实质内核。随后前往被誉为“人民炮兵的摇篮”的延安炮兵学校,回顾延安炮兵学校创建历史,学习延安炮兵学校优良传统与作风。

参观南泥湾大生产展览馆

参观延安炮兵学校
活动最后,采风组来到壶口瀑布观看大型实地情景表演《黄河大合唱》,在气势磅礴、恢宏壮观的自然场景中感知黄河文化内涵,厚植爱国情怀。
走进延安,更是走“近”延安。在本次活动中,采风组深入延川、宜川等区县,从不同维度感知延安精神的丰富内涵,滋养初心、淬炼灵魂。通过深入民间汲取艺术养分,采集各式各样的陕北民间音乐素材,加深对于民间音乐的认知,进而提升自身艺术修养,探索民间音乐文化资源转化应用新思路,探寻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民间音乐的路径与方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

党徽广场合影
文:高欣然
图:王梓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