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第一届杭州现代音乐节“艺创奖”国际管弦乐作曲比赛决赛音乐会在浙江杭州落下帷幕。本次比赛面向全球征集杰出的原创管弦乐作品,共征集有来自23个国家和地区的116部作品。经过评委会的初评,从中选出评选出了6部作品进入决赛以及4部作品获得优秀奖。

9月27日,决赛音乐会在浙江音乐学院隆重举行。音乐会由指挥家赵晓鸥执棒浙江交响乐团现场演奏演出入围作品。经过由王瑞、叶小纲、郭文景、许舒亚、秦文琛、温德青、翁持更、张萌以及郭鸣组成的决赛评委会现场打分。最终,我校作曲系文子洋、刘豫徽等同学、马昊等校友分别取得了本次比赛的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优秀奖的佳绩。

本科五年级的文子洋同学(指导教师:秦文琛教授)凭借作品《逐光》获得本次比赛一等奖。《逐光》是为了纪念人类与新型冠状病毒的斗争而创作的,题献给抗击病毒的每位平凡的普通人。作品通过复杂多变的音乐手法描绘出疫情爆发与后疫情时代的种种场景,表达出作者祈愿人类携手共度难关的呼吁。


研究生一年级的刘豫徽同学(指导教师:郭文景教授)和17届打击乐专业、18届作曲专业校友马昊获得本次比赛二等奖。
刘豫徽的获奖作品《茂》取材自茂腔,是流行于山东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传统戏剧。作品追寻茂腔发源与传承的脚步,通过茂腔的“茂”字,取繁荣茂盛之意。籍以此字为题,祈愿国泰民安。
马昊的获奖作品《涌》的作品名取自道德经第八章,意在试图描绘“涌动”的各种形态。水”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古代中国道教先驱老子就以“水” 的精神教化世人,并将其收录“道德经”第八篇中。


研究生三年级的张光一同学(指导教师:郭文景教授)和20届作曲专业校友邓欣源获得本次比赛三等奖。
张光一的获奖作品《流星拂晓空》标题取自于唐代诗人杨凝《行思》中的诗句“流星拂晓空”。该曲主要运用非常规演奏法,用气声描绘了匆匆疾风,以尖锐的点状音色描绘黎明天空中划过的闪耀流星,让整个乐队织体描绘出“流星驰于疾风中”的景象。
邓欣源的获奖作品《时忆》的灵感来源于西藏之行中大自然所带给作曲者的心灵震撼,这引导作曲者来探索时间的多种可能性。作曲者意图用音乐来抒发这场心灵修行旅途中的感悟,同时力图唤醒每个观众的想象,心理图画,情感记忆和感官知觉。

研究生一年级的胡一轩同学(指导教师:秦文琛教授)凭借作品《寧》获得本次作品优秀奖。《寧》这部管弦乐作品灵感来自于作者本人于阅读四书时的沉思,渐以追求万物的平静。它通过不断的层次起伏和推进来制造乐队中的“远景”与“近景”,由大提琴所引导的主题层见迭出,以此表达作者宁静生活下内心的跌宕起伏。
向以上同学及他们的指导教师表示祝贺!
个人简介

文子洋,1998年生于成都。自小学六年级开始师从黄虎威教授学习和声与作曲。2016年以第一名成绩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先后师从陈泳钢教授、贾国平教授、秦文琛教授学习作曲。还曾师从李秀美教授学习钢琴12年。自14岁起发表作品14首,出版著作两部,在超过30项音乐比赛中获奖。他的作品上演于美、俄、德、奥、日等7国与国内的多个城市,获国家奖学金(两次)、宝钢优秀学生奖、北京市三好学生等表彰。

刘豫徽,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硕士一年级学生,师从郭文景教授,曾任第38届学生会副主席,2020年以第一名的成绩保送研究生。作品曾被选为第二届北京肖邦国际青少年钢琴比赛青年组指定作品,也曾获第十二届“炎黄杯”作曲比赛一等奖、首届“福田杯”国际手风琴作曲比赛自由低音作品组第一名、第七届“中国室内乐歌剧创作推动计划”创作奖等;作品曾上演于美国、巴黎、米兰与国内多个城市。

马昊,现德国慕尼黑音乐与戏剧学院作曲专业研究生,师从著名德国作曲家Isabel Mundry 。曾于2012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附中民族打击乐专业,师从李真贵教授。同年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中央音乐学院?族打击乐专业。2013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跟随秦文琛教授学习作曲。于2016年获得塞尔维亚邓恩作曲比赛一等奖,第二届央音民族音乐节“学院奖”比赛第二名。2017年 获得第七届意大利“Amigdala”国际作曲比赛第一名。同年七月获得意大利”Val Tidone ”国际作曲比赛室内乐组三等奖。十月获得第十三届成都“三川 奖”国际作曲比赛第二名。作品曾被包括法国当代室内乐团在内的不同团体和个人,在德国和中国的多个城市演出,并受到广泛关注。

张光一,2013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本科,2018年以优异成绩被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曾先后师从于张帅副教授、吴粤北教授、陈欣若副教授,现师从于著名作曲家郭文景教授。获奖作品有室内乐《惊雷》《卖火柴的小女孩》管弦乐作品《寒峭》《冰雪》协奏曲《戏春》等。

邓欣源,2015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先后师从张帅副教授,罗新民教授和李滨扬教授。2020年7月获得优异研究生奖学金入学美国印第安纳大学雅各布斯音乐学院继续深造。曾与奥地利PHACE当代音乐乐团合作,作品《槐序》荣获优秀作品奖。2018年,钢琴独奏作品荣获第十二届“炎黄杯”中国风格钢琴作品作曲比赛三等奖。2019年与哈尔滨交响乐团合作,管弦乐队作品《冰辰幻雪》在第二届哈尔滨音乐比赛开幕式音乐会上演奏。

胡一轩,1998年出生,现为研究生一年级作曲专业学生,师从作秦文琛教授。创作风格涉猎广泛,且近年来多次在国内,国际的作曲比赛中获奖,作品于北京,深圳,德国,意大利等多地演出。
在刚刚公布的第17届塞尔维亚邓恩国际作曲比赛中,附中高二年级作曲专业刘佳骐的木管五重奏作品《五味》荣获 “18岁及以下室内乐组“ LAUREATE奖(桂冠),七位评委均给出了100分满分的成绩!高一年级作曲专业张馨月的作品《七重奏》以93分的成绩荣获 “18岁及以下室内乐组” 二等奖。

塞尔维亚邓恩国际作曲比赛由克拉古耶瓦茨女性音乐协会主办,该协会成立于2003年6月17日,是阿德金斯基金会名誉委员会“邓恩音乐”的成员,它隶属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音乐基金会,活动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题为“正确的艺术和最终的文献” 为基础。比赛是“青年争取正义与和平”计划的一部分,对所有年轻的作曲家以及年长的参赛者开放,不分性别、国籍。




本届国际作曲比赛的评委会设有七位评委,分别来自德国、西班牙、约旦、比利时和塞尔维亚。评委主席是国际知名的维奥莱塔·迪内斯库教授,来自德国,近年曾多次在欧洲和美洲举办的国际作曲比赛中担任评委会主席。
比赛设有独奏乐器、室内乐与交响乐团三个组别,同时设有LAUREATE桂冠(100)、一等奖(95-99)、二等奖(90-94)、三等奖(85-89)四个奖项。
个人简介

刘佳骐,附中作曲专业高二学生,师从刘长远教授;入学以来,在包括独奏乐器、室内乐以及交响乐团作品的创作探索中,培养基础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品获得了国内外专家们的认可, 并在多项国际作曲比赛和作品征集赛事中获奖; 两部作品由美国TUX人民音乐出版公司出版发行。

张馨月,2019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作曲专业,师从刘长远教授,在校期间成绩优秀。2020年钢琴独奏作品《月朦胧》获美国金钥匙国际作曲比赛“国际高级组”一等奖;同年6月,钢琴独奏作品《淘气的跳跳虎》获奥地利维也纳弗朗兹·舒伯特音乐学院国际作曲家比赛三等奖。
在此,向两位获奖同学及其指导教师刘长远教授表示热烈祝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