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冬季学期

Latest News

新闻与资讯

梳理 评估 交流 推进——音乐学研究所《中国专业音乐创作与传播未来发展研究》项目召开第四次会议

信息来源:中央音乐学院

  2020年9月18日,我校音乐学研究所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十三五”重大项目《中国专业音乐创作与传播未来发展研究》在北京怀柔召开了课题组负责人会议。此次会议是2016年底立项以来该项目召开的第四次会议。受新冠疫情影响,今年的会议时间有所延迟,会议规模也由全体课题组成员缩减至由子课题负责人代表参会,会议地址选择了校外。

  延续以往历次会议围绕主题集中进行的办法,此次会议的核心议题设定为梳理完成情况,评估完成质量,进一步压实结项前的各项研究内容。从会议汇报交流情况看,经过三年多的研究,该项目整体设计系统完整,研究质量良好,有望在2020年底按时、甚至超额完成并结项。

  会议由项目负责人中央音乐学院李淑琴教授主持,研究所所长贾国平教授首先根据已有成果,对项目结项前的研究提出进一步的新要求。贾国平所长强调,项目在整体上要进一步突出“未来发展”主题,希望大家以历史为参照,从深层次上提出对“未来发展”的判断与对策。随后各子课题负责人分别进行了汇报,参会人员展开了宽松热烈的讨论。


  《中国专业音乐创作与传播未来发展研究》项目下含八项子课题,第一项子课题《全球视野下中国专业音乐创作的国际化与本土化理论研究》的负责人为中央音乐学院姚亚平教授。由于姚亚平教授的成果《价值观与中国现代音乐创作——关于“可能性追求”的讨论》已在2019年3月的会议前完成,并进行过汇报,因此,在本次会议上,他主要谈了近来对所完成内容的反思,并表示这个项目是自己关注中国音乐问题的起点,有些问题虽然在目前成果中未能涉及,但给了自己观察中国音乐的窗口,以后将会继续关注下去。该子课题的任务设定为公开发表不低于两篇的文章,目前,姚亚平教授不仅完成了专著一部,还公开发表了与课题相关的多篇成果,率先几倍超额完成了申报书设定的目标,与会的各子课题负责人一致认为姚亚平教授的研究成果提升了整个项目的理论水平。第二项子课《新时期以来中国专业音乐创作与表演焦点问题访谈》课题组负责人李淑琴教授汇报了课题进展和后续由于疫情影响所进行的访谈方式上的调整。会上大家对已进行的访谈,尤其是一些抢救性的对前辈的访谈价值给予了充分肯定,对后续的访谈重点嘉宾进行了讨论。由上海音乐学院承担的《中国新音乐年鉴》为本项目的子课题之一,主编、该课题的负责人钱仁平教授介绍了课题的进展情况以及编辑理念。作为主编,钱教授表示,本着客观记载原则编撰的《中国新音乐年鉴》2015卷已经出版,2016卷已经进印刷厂,2017、18卷的编辑工作已经启动。《中国新音乐年鉴》内容丰富,体量庞大,每卷16开本,六百多页,对中国新音乐进行了丰富的记载,课题将在结题前出版两卷,完稿2卷,可以按时结项。子课题《中国专业音乐创作国际传播研究》由《人民音乐》副主编张萌编审负责,会上他介绍了课题的整体构想以及已完成的情况。该课题整体上包括总论、个案研究、存在的问题三大部分,目前研究完成超过一半。由于传播——无论是实践还是理论,所及内容庞杂,鉴于结项在即,大家认为,整体课题构架系统完整,内容丰富,建议目前收紧思路,集中完成构想的内容。

  《中国专业音乐创作与传播未来发展研究》离不开对改革开放以来整体作品的梳理与经典作品的研究,项目包括三卷《新时期以来中国专业音乐创作经典作品音乐分析》(歌剧卷、管弦乐卷、室内阅卷)。三位课题负责人中央音乐学院郝维亚教授、中央音乐学院贾国平教授、上海音乐学院钱仁平教授分别以书面和现场方式分享了各自课题的研究成果。三项子课题,经过艰难的经典作品遴选,目前工作正紧张地进入收尾阶段。为使各子课题更为完善,经讨论确定了三个经典作品音乐分析子课题的体例:除个案的作品分析之外,前有导论,后附作品名录。

  本次《中国专业音乐创作与传播未来发展研究》既是一次项目汇报交流会,也是一次深度的小型学术研讨会,除对上述子课题的交流讨论外,还对确定结项前的具体日程和工作达成了共识,对一些热点问题展开了自由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