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校声歌系孙媛媛教授师生一行11人受邀参加中国文联、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美育圆梦 用爱相伴”文艺培训志愿服务结对帮扶项目,在贵州榕江县度过了一个非同寻常的教师节。榕江县隶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全国52个未摘帽深度贫困县之一。

据悉,这次结对帮扶志愿服务活动是按照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文化部和旅游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和中国文联等五部委关于开展《2020年“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的通知》统一部署进行的,旨在进一步落实中央关于助力脱贫攻坚和文艺为人民的工作要求。本次结对帮扶贵州榕江文艺志愿服务团是由中国文联、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组建,聘请我校孙媛媛教授为专家组组长。
9月10日,志愿服务团来到榕江县一所农村小学——车民小学,学生们为志愿者团演唱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大歌《小山羊歌》和一首表现摘禾劳作的歌曲。车民小学校长、侗族大歌传承人杨亚江长期在基层学校推广民族文化,他说:“侗族大歌是发源于中国的无指挥无伴奏多声部合唱,和生产生活、文化传承息息相关。基层学校音乐老师在侗族大歌以外的专业知识还很不足,我们渴望给学生打好基础。希望美育志愿活动能成为一个辐射榕江的点,让基层的老师都充满干劲!”

榕江县第三高级中学建成于2016年,是榕江县第二所公立高中,现有在校生2700人。在榕江三中进行了现场音乐辅导交流时,志愿服务团在仔细询问了学校使用的教材、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时间分配之后,随团专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并深入浅出地解答了当地师生提出的问题。榕江县城关地区的中小学音乐教师代表和榕江三中师生代表参加了交流,他们纷纷表示专家讲的很实用、很有收获。校长龙胜金说:“三中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家庭条件比较困难,他们的父母听说孩子还有艺考求学的路可走,都愿意尽最大努力支持孩子。现在有来自全国的专家帮助三中,我们搞艺术教育的底气更足了。”


9月11日下午,榕江三中学校礼堂内弦歌不绝、掌声不息,结对帮扶项目启动仪式和现场音乐会在这里举行。孙媛媛向榕江三中捐赠了10架电子钢琴。随后,孙媛媛和李穆、马添龙、胡越、刘晓悦、李欣书、白宇彤、张楚琰、薄竣译、车远、郑懿等师生为榕江三中师生们带来了22首歌曲,其中包括汉族、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仫佬族多个民族的歌曲,他们共同的心愿是用最饱满的演出状态激发榕江学子对艺术的热爱。演出在《长鼓敲起来》启幕,在一曲《情谊》中达到高潮,伴随全体合唱的《不忘初心》落幕。

“他们好厉害,我什么时候才能像他们一样!”“我好想让这些老师来督促我学习!”演出结束后,榕江三中的艺术生们兴奋不已。当得知这次演出和交流只是美育志愿活动的开始,还会有更多的老师来帮助他们,他们心满意足地笑了。“这里的学生有志向、有想法,他们提的问题非常到位,我愿意跟榕江的老师、学生一起努力提升声乐教学。如果有几名拔尖的学生走向更高的音乐殿堂,我的心愿就达成了。”孙媛媛动情地告诉在场的榕江三中师生。“我在车民小学走廊上看到一句侗族谚语‘饭养人,歌暖心’,这里的人们给我暖意,我要用我的歌声回馈给他们艺术的美妙。在榕江三中,学生们从窗户探出头向我们招手致意,让我很感动,做一名文艺志愿者,我觉得是很有意义的事情。” 志愿服务团成员胡越深有感触地说。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张德祥认为,“国家大力开展文艺志愿服务活动的另一层深意在于,鼓励艺术家在为基层群众送去欢乐、送去党和政府温暖关怀的同时,也让志愿者艺术家到基层接受国情教育和精神洗礼,能更好地做到艺术为人民服务,真正树立和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倡导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
据主办方介绍,该结对帮扶项目将持续半年。志愿服务团成员还包括来自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中央民族大学、中央戏剧学院、广州星海音乐学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艺术学院的黄英、王洪波、林晶、袁莎、石垒、陶英、羡涛等七位艺术家和专家,他们也将陆续为榕江的师生进行线上授课辅导。
文:文博
图:王庭戡 陈天一 付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