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 | 中央音乐学院鼓浪屿钢琴学校高二学生罗飞儿荣获2021WCIPC美国韦瑟福德学院国际钢琴比赛佳绩!

2021WCIPC第三届美国韦瑟福德学院国际钢琴比赛刚刚落幕,中央音乐学院鼓浪屿钢琴学校高二学生罗飞儿荣获“18岁以下青年组”第三名(指导教师:江夏)。

本届比赛因世界疫情为全线网络赛制,分为预审以及视频正赛两轮。“18岁以下青年组”评审委员由:Boris SLUTSKY(美国皮博迪音乐学院钢琴系主任)、Alan CHOW(美国伊斯曼音乐学院钢琴系教授)、Aviram REICHERT(韩国首尔国家大学音乐学院钢琴系教授)、Eleonora KARPUKHOVA(俄罗斯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钢琴系教授)、Michael BUKHMAN(美国德克萨斯天主大学音乐学院钢琴系教授)、Alvin ZHU(中国天津茱莉亚音乐学校钢琴专业教授)组成。

此次比赛共有16个国家的126名选手通过预审并参加正赛,赛事全程由组委会YouTube官方频道面向大众播放。其中“18岁以下青年组”正赛曲目总长40分钟,经过第一轮视频比赛激烈角逐后,再从中选出12名选手晋级决赛,并在第二轮决赛视频中最终选出前三名获奖者以及3位决赛优秀奖获得者。奖杯及奖金均以邮寄等方式送达各获奖选手。

共享学习 共促成长
——记我校钢琴系韦丹文、吴迎、邵丹、张志玮教授大师课
2021年4月24日至26日,我校钢琴系吴迎、韦丹文、邵丹、张志玮四位教授前往鼓浪屿钢琴学校指导教学,为师生们带来了精彩的大师课讲座及音乐会。

4月24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邵丹教授大师课在琴房楼101教室举办。大师课上邵丹教授针对同学们演奏的作品,从乐曲的框架、节奏的统一、旋律声部的主次、踏板运用的合理性、乐曲的风格把握等方面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给初三年级李易哲同学讲授亨德尔《第三号组曲HWV428》开始的右手主题音型走向时,她要求右手的音要根据和声发展来进行分句呼吸,带有一种不规律却很紧凑的特点。

邵丹教授经常会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通过轻松而又严谨的教学模式来帮助学生学会聆听音乐,感受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并且通过教授学习方法,让同学们可以举一反三,真正掌握钢琴学习和练习的奥妙。邵老师精彩而又生动的大师班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师生们获益匪浅。

4月26日我校钢琴系主任韦丹文教授大师课在五缘音乐厅录播厅举办,韦丹文教授在听完高一年级王俊凯同学演奏的《李斯特第二叙事曲》后,轻松有趣地讲起李斯特这位当时的超级大明星的故事,他将恢弘庞大的作品,用通俗易懂而又风趣的语言清晰地诠释,学生得以迅速领悟。而在对高一年级詹绚同学的《贝多芬钢琴奏鸣曲Op.90》的指导中,不乏精致细腻,丝丝入扣。从具体某个音如何触键、两个音之间的交接、句子的走向、声音的对比、句子的问答、段落的乐队想象……在贝多芬的作品学习中,又该如何严谨地读谱,韦老师用了相当大的耐心,不断地引导。

随后,韦老师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演奏,提出了不同的建议和要求。比如对于小四的谢可芯同学,韦老师主要讲的是日常的手指技术练习,对成长中的学生如何进行手指训练,为什么要这么训练都给出了详细的解答。对于初中的吴迪同学,韦老师主要讲的是乐句的发展和音色的控制,以及如何解读乐曲。对于高中的蒲益杨同学,韦老师从理解作曲家创作意图入手,带领学生去理解乐曲背后的故事,使演奏更具有说服力。在面对不同年龄的学生和不同作品,韦老师展现出具有全面性、针对性和独创性的教学理念,令在场的师生收获满满。

4月25日晚7点,"中外经典钢琴作品之夜"我校钢琴系主任韦丹文教授优秀学生音乐会在五缘音乐厅主厅举办。音乐会上来自我校钢琴系的齐一多、沈天琳、王雪融三名优秀的研究生分别演奏了海顿、贝多芬、肖邦、勃拉姆斯、斯克里亚宾、拉威尔、普罗科菲耶夫、斯特拉文斯基以及叶小刚、张朝、刘御徽等众多中外名家经典钢琴作品。

三位同学的演奏热情洋溢,展现出精湛的演奏技巧和极高的艺术修养,作品风格的把握与诠释充满想像力与信服力,丰富细腻的音乐表现征服了所有在场的观众。

韦丹文教授进行精彩而富有深度的讲解与导赏

李昕校长、韦丹文教授、李惠莉教授与师生们合影

4月26日我校钢琴系吴迎教授大师课在五缘音乐厅演播厅举办,吴迎教授分别为同学们讲授了巴洛克、古典、浪漫等不同时期的钢琴作品。在听完高二年级张伟嘉同学演奏的莫扎特《奏鸣曲KV.332》后,吴老师详细地阐述了古典时期小连线在整个乐句中的表现与应用,并对四分音符的触键处理与时值理解,以及作品的戏剧冲突在演奏中的对比展示等方面都做了精彩而又详细的示范讲解。

吴迎教授的大师课注重启发学生主动思考,他要求同学们条理清晰、循序渐进地梳理演奏风格,运用技巧,使同学们可以更加宏观更加全面地解读作品,在场的师生们纷纷表示收获颇丰。

4月26日我校钢琴系张志玮教授大师班在中央音乐学院鼓浪屿钢琴学校综合馆举行,钢琴学校初一年级的全体学生观摩了此次大师课。张志玮教授为三名来自不同年级的学生授课。
上课学生分别是高一年级杨云馨同学,上课曲目为肖邦前奏曲第一至第六首。初三年级陈正同学,上课曲目为拉威尔《夜之幽灵之幻影》。小学六年级肖遥同学,上课曲目为门德尔松《随想回旋曲Op.14》。张志玮教授对学生授课极为细致,和蔼可亲却又不失高标准的要求,教学方法科学有效,教学目标清晰明确,他针对每位学生的特点及薄弱环节一一分析并指正。

张志玮教授学识渊博、艺术造诣颇深,在音乐表现上及演奏技巧上都给予学生极好地引导。每位参与大师课的学生与钢琴学校的老师们都从中得到了很大的收获。

大师课后师生合影
共享学习 共促成长
——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党总支书记、中央音乐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王绍武教授大师课

4月24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党总支书记、中央音乐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王绍武教授前往鼓浪屿钢琴学校,为弦乐专业师生们进行专家课暨教育教学指导。
王绍武教授在李昕校长、郑金銮副校长的陪同下参观了鼓浪屿钢琴学校提琴制作专业工作室、钢琴调律专业工作室、视唱练耳教室、弦乐、钢琴专业课教室等。王绍武教授对学校美丽的校园环境,优质的硬件设施表示了赞赏,并希望在此就读的同学们可以好好珍惜这良好的环境,努力学习,精进专业,尽情的追逐自己的艺术理想。

(左起) 郑金銮副校长、王绍武教授、李昕校长参观提琴制作专业工作室

郑金銮副校长、王绍武教授、李昕校长参观钢琴调律专业工作室
下午15:00的大师课在综合馆顺利举行。王绍武教授聆听了弦乐专业两名同学以及钢琴三重奏的演奏后,对同学们的演奏进行了详细全面的指导。

王绍武教授进行指导(小提琴:王雨农 初二 钢琴:陈科言老师)

王绍武教授进行指导(小提琴:田园宜然 初一 钢琴:李昕校长)

王绍武教授进行指导(钢琴:徐灏 高一 小提琴:王雨农 初二 大提琴:蔡凌菲 高一)
室内乐课程是本校创建弦乐专业以来,依托中央音乐学院鼓浪屿钢琴学校优质丰富的钢琴教育教学资源开设的全新课程。王绍武教授在聆听了三位同学的钢琴三重奏演奏后说道:“室内乐最重要的就是与他人的配合,学会倾听,要让乐器与乐器之间做到交流与对话。在演奏室内乐作品时,不仅要有合作的意识,还要明白读谱的重要性,我在演奏什么,与此同时,其他的乐器在干什么,都要做到了然于心,熟读总谱是演奏好室内乐的第一步。”

王绍武教授与参课师生们合影留念
课后,王绍武教授对弦乐专业的教学情况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与鼓励,并对鼓浪屿钢琴学校各级领导大力支持和发展弦乐专业、室内乐的理念表示赞赏!王绍武教授在临别之际祝福鼓浪屿钢琴学校师生可以在李昕校长的带领下取得更加辉煌的成果!全体师生也期盼王绍武教授及各位专家教授能够多来美丽的厦门,多来中央音乐学院鼓浪屿钢琴学校,让学校各专业师生可以在专家教授们的关心支持下,争取更大的进步!
共享学习 共促成长
——记我校贺晓乐副教授、林松涛副教授大师课
4月24日上午,我校音乐教育学院贺晓乐副教授、音乐教育学院歌唱教研室主任林松涛副教授,为中央音乐学院鼓浪屿钢琴学校混声合唱团以及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开设了两门别开生面的大师课。

(贺晓乐副教授指挥鼓浪屿钢琴学校混声合唱团)
贺晓乐副教授在课前与中央音乐学院鼓浪屿钢琴学校音乐教育专业教师、校合唱团指挥张乃茁老师对学校混声合唱团的现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分析。他从合唱团的编制、建团,到合唱团的发展方向,以及从团员的声音训练,到曲目的选择,都提出了专业的建议。他指出鼓浪屿钢琴学校要发挥学生音乐素养能力水平的优势,打造属于鼓浪屿钢琴学校的另一张名片。在贺老师的合唱课上,他既幽默风趣又严谨细心的教学方式引得学生不时传来欢乐的笑声,他从强调团员歌唱状态、身体姿态开始,用简单易懂的方式训练学生气息的运用和歌唱时声音的位置等,在愉快的氛围中,团员们的声音有了明显的变化。

(贺晓乐副教授与合唱团合影)
林松涛副教授在与张乃茁老师了解音乐教育学生在校学习内容、难易程度、教学素材后,他针对音乐教育专业高一、高二学生开设了视唱练耳大师课。林老师以莫扎特四声部卡农作为引入,从乐曲情感、调式特点、和弦连接、和声进行等方面,让学生学习与赏析了俄国作曲家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俄罗斯复活节序曲》( Russian Easter Festival Overture)的片段。林老师的教学循序渐进,学生们体验了不一样的课堂,林老师也对鼓浪屿钢琴学校学生进行了充分的认可和肯定,并寄予希望。

(林松涛副教授指导学生演唱)

(贺晓乐副教授、林松涛副教授、张乃茁老师与学生合影)
课后,两位老师高度赞扬了中央音乐学院鼓浪屿钢琴学校的教学能力以及教学成果,同时从孩子们的身上也看到了青年学子的蓬勃朝气以及坚实的音乐基础。通过两节大师课的学习,学生们拓宽了自己的视野,掌握了更多的学习方法。希望同学们珍惜良好的学习环境,用心钻研,让自己的学习能力更上一层楼,取得更优异的成绩!
共享学习 共促成长
——我校音乐人工智能与音乐信息科技系刘思军教授大师班
2021年4月24日,中央音乐学院鼓浪屿钢琴学校特邀我校音乐人工智能与音乐信息科技系刘思军教授莅厦讲学。大师课于琴房楼101举行,此次授课对象为鼓浪屿钢琴学校计算机音乐制作专业的全体同学。
刘思军教授以其幽默的表达方式,为学生们带来了一堂轻松愉悦的大师课。他讲述了音乐中的旋律从中世纪到旋律化时代再到旋律逐渐瓦解的演变过程,也讲到了音乐中旋律的作用,以及在创作中如何应用旋律作为音乐发展的动力。

(刘思军教授为学生们讲课)
在大师课中,中央音乐学院鼓浪屿钢琴学校计算机音乐制作专业的学生还为刘思军教授展示了自己近阶段创作的作品:初三年级作曲专业学生杜昊洋为钢琴和大提琴而作的《游记2》;初三电子音乐专业林子均同学的作品《sqs》;高二作曲专业李天浦同学的五重奏作品《上了锁的盒子》(为钢琴、小提琴、中提琴、大提、低音提琴而作);高二电子音乐专业徐嘉昊作品《钢琴舞动》;高二电子音乐专业汪昊泽作品《暗潮》、《末代皇帝》等。刘思军教授对以上同学的作品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同时做了细致点评。
课程结束后,在场的师生都意犹未尽,这是一场高质量、内容丰富的大师课。刘思军教授除了尽兴讲座,悉心指导与点评,也提出了对鼓浪屿钢琴学校计算机音乐专业同学们创作意识的要求:多声部织体的融会贯通。单一音色或单一的织体,都难以支撑起音乐的发展。音乐追求变化,利用多形态音乐的对比发展,让学生思考如何对比,才能产生音乐中戏剧冲突的美学意义。
刘思军教授带给学生们的这些思考,使到场的师生受益匪浅。他们表示将针对刘思军教授提出的指导意见,在今后的创作中多聆听多分析,丰富作品的形式,提升作品的成熟度。

(同学们认真聆听刘思军教授大师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