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春季学期

Latest News

新闻与资讯

一切皆悉新声——记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本科毕业作品音乐会

信息来源:中央音乐学院

  

  4月29日晚,中央音乐学院歌剧音乐厅迎来了2016级作曲系本科毕业作品音乐会,在作曲系、管弦系、指挥系毕业生的倾力协同下,11部管弦乐作品得以成功上演。作曲系主任郝维亚教授在开场致词:今晚是三个系学生共同的毕业音乐会,它的举办意味着他们本科学习生活的结束,更是他们走向未来职业音乐家之路的开始;对于作曲系的同学来说,作曲学习的“密钥”即是坚持写作,日后定会得到收获与成绩。此外,还要尤其感谢管弦系和指挥系为音乐会付出辛苦排练和劳动的同学和老师。


  郝维亚教授致词

  第一部作品《三首管弦乐小品—前奏曲》,不论是从编制还是音响效果来说,都已超过“小品”体裁原本的内容。一支小号与乐队低沉的音效互和,蜿蜒散逸的弦乐旋律,最终汇聚成浓郁沉厚的音团,展现出作者对音色张力的把控。本科期间每一个对于自我、集体的见解和观念容纳在内,以“小品-前奏曲”为题,亦给予了听者自由的想象空间。


  《三首管弦乐小品—前奏曲》

  (作曲杨鸿铭,指挥张敬一)

  《潮汐退却后》的构思来源于一部名为《海》的小说,当清晰的弦乐声部出其不意地来往于整体音响空间时,海的意象在多层次的音色叠合中逐渐鲜明,象征着光束的长笛在归于静寂之前显示出无比动人的形态。对具体意象的拿捏和描摹分配于不同的音响材料,融化在作者对小说的解读中。


  《潮汐退却后》

  (作曲徐梦鸽,指挥张敬一)

  作品《Thousand Years Summon》拥有极强的镜头感和氛围感,脱胎于文学作品的音乐通常具备某种场景式的叙事感,情境的布局和主角的心境被作者用不同音色的主题敷陈,串联起文字性的描述与声音材料的组织,展现出一个讲述性的完整章节。


  《Thousand Years Summon》

  (作曲王姝喆,指挥张敬一)

  《摩睺罗伽》的作者关注到中国近代作曲家江文也的文集,以其中一篇宗教题材的诗歌为立意点之一。作者分拣出中其中能够以声音勾勒的内容,使用多种打击乐组合搭配营造出一种仪式化的层次感,选择极速的打击乐和弦乐的拨弦煞尾,别致且充满新意。


  《摩睺罗伽》

  (作曲李陆源,指挥张敬一)

  《枫之涅槃》是一部回望性的作品。大提琴在霜降叶坠中独白、游移,管乐声部供之温暖的依靠和力量。作者通过这部作品题献给在本科期间给予其莫大帮助与教诲的导师。选用“枫”的意象不仅代表作者自身对过去的反观与思考,更是当代青年在前进路上的心理表征。


  《枫之涅槃》

  (作曲孙兆余,指挥刘虎岩)

  取单字“澈”为题,“于无声处”的意境悠然生矣,弦乐声部细碎的震音与之粼粼呼应。一位远行者在入深林时转身回眸,大气与细腻并置,坚毅和柔软兼具,吻合其中晴朗的打击乐声部,在铜管音色中显得飘然却贞晼丰盈,构成作者写照“意志”及“灵魂”的一隅。


  《澈》

  (作曲刘家吏,指挥郭翊萱)

  《忆江南》取材吴冠中的同名作品,充溢着浓浓的东方意蕴。作者大胆使用了具像化的表达式样,虚实得当的征引在听众的眼前展开一幅详尽的画作,画中的燕子用彼此交错的管乐声部表现。结构间颇具“移步换景”之感,幅度极大的强弱张力熨贴画中各处的水墨浓淡,并以清丽的结尾点睛江南的意趣。


  《忆江南》

  (作曲陈曦,指挥蔡敏超)

  《Maverick Songs》像是一部已经预设了结果的实验性作品,整个“实验”中包含着作者极端严谨的文献研读、创作假设和实验设计。不确定性被弱音器的小号声部不断裁减,听者希望得到解释的意愿被作者真诚的解构替代,展现出作者对扩展表现视野的想象与追求,这也是青年一代对未来声音艺术的探索和实践。


  《Maverick Songs》

  (作曲王毅涵,指挥于健涛)

  大提琴协奏曲《云山乱》取材苏轼的词作《行香子·过七里濑》,作者以奏鸣曲式贴切词牌的两阙。在结束部中,大提琴和弦乐组呈现了一段复杂的节奏律动,作者通过频繁的变拍子来改变重音位置,大提琴演奏家何林格格演奏得洒脱细密,乐队在指挥的带领下精准严谨,充盈地表现出身临江山的议论之慨。


  《云山乱》

  (作曲曲航,指挥于健涛,大提琴独奏何林格格)

  《窗边随想》是作者于疫情宅家期间的思绪状态,作者把客观外界表象转化成自身感性体验的能力在音响和构思中显现出来。整部作品干净清丽且独出机杼,作者对于社会现实的关心和感悟,最终盈满于声音张力收放的设计中。


  《窗边随想》

  (作曲刘晓晓,指挥黄彦深)

  《望川VI》是为圆号演奏家曾韵量身打造的一部作品,炫技性的吐音和泛音,在极短时间内一次次达至圆号音色变幻的极限,粗砺的情绪飒气四张。系列作品“望川”在本科已暂告段落,其中蕴含着对中国百川平野的惦念,对人事物的情感体悟;选取圆号为主奏乐器,也显露出作者对独奏体裁发展的关照和希冀。


  《望川VI》

  (作曲文子洋,指挥黄彦深,圆号独奏曾韵)

  11部创作思维迥然的作品,代表着各位作曲者在选材和立意上的构思和探究,他们已经成为这个时代驾驭声音艺术的新生力量。作为毕业作品,过去的磨砺与感慨,当下反思和绚烂统统诉诸于音乐,无不体现出所有创作者和演绎者对于自身专业的领悟与炽爱,展现着属于当代音乐创作的审美与才华。在音乐会完满结束的同时,终点与起点也最终重合,衷心地祝愿各位央音青年学子,能够在历史与新时代的交汇处,向阳生长,皆悉新象。


  

  文:王舒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