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春季学期

Latest News

新闻与资讯

作曲系专家讲堂系列丨谈谈中国歌剧与中国民族歌剧音乐创作——19级博士班听吴粤北教授讲座心得

信息来源:中央音乐学院

  

  今年的春季学期由于疫情的原因,同学们暂时不能返校上课,但学校本着“停课不停学”的宗旨,让我们在线上如期开学。3月10日下午4点,19级作曲系博士课程《作曲系专家讲堂:多视角创作研讨》正式开讲。常平老师主持了今天的讲座,他说:“今天很荣幸邀请到吴老师给我们做第一节课的讲座,吴粤北教授的创作经验极其丰富,其创作方向横跨传统作曲和电子音乐作曲等不同领域,相信吴老师的讲座必将会给同学们带来新的创作启示。”


  吴老师从歌剧艺术形式的话语权、民族歌剧称谓的合理性、中国歌剧舞台的国际化、本人创作歌剧《楚庄王》和《田汉》的创作体会,这四个方面系统论述了他对中国歌剧与中国民族歌剧音乐创作的理解与认识。

  吴老师首先以几部中国歌剧为例,清晰地梳理了中国作曲家在创作歌剧音乐中所采用的不同思路和创作角度,对中国歌剧的发展进行了梳理与总结,对歌剧相关的重要概念做了清晰的界定,并结合歌剧创作中的国内现状与世界歌剧艺术的发展这两个维度,系统阐明歌剧创作中体现中国文化自信的必要性。要在现实与真实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就必须建立完善的歌剧评论机制,这不论对于歌剧的发展,还是对于我国音乐与歌剧话语权的建立,都具有非凡的意义。此外,吴老师还通过解析和分享自己所创作的《楚庄王》和《田汉》这两部歌剧的设计理念和创作心得,揭示了基于戏剧性的音乐发展思路与作用于其中的中国民族音乐元素(民歌、戏曲等),如何推动戏剧情节发展,这在中国民族歌剧创作中的重要意义。

  通过吴粤北老师对中国民族歌剧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讲解与阐释,使我们对中国民族歌剧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和认知。与此同时,使我们意识到,在中国民族歌剧的创作中,不但要汲取戏曲、民族音乐及各地不同民间音调等能够充分体现中国民族“符号”的种种要素,还要避免民族狭隘性,在歌剧这种 “舶来品”的西方艺术创作中,融汇中西,真正做到中西方音乐元素同戏剧情节融为一体,并注意戏剧情节的连贯性问题,做到音乐性与戏剧性的统一。

  针对中国歌剧发展进程中得与失的总结与梳理,以及对中国民族歌剧、中国歌剧和中国大歌剧概念的界定等问题,吴老师强调应唤醒国人的文化自信,提高国人对于民族身份的认同感,特别是对于徘徊、困惑于“中国原创歌剧应该走什么路线”的青年作曲家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创作上的动力。吴老师的专家讲座不仅让我们了解了中国歌剧的发展现状,同时也为我们今后的音乐创作提供了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