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9日-11日,由中央音乐学院“一带一路”音乐教育联盟主办的——2021“一带一路”音乐教育联盟国际交流活动在中央音乐学院成功举办。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2021“一带一路”音乐教育联盟年度国际交流活动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进行,中央音乐学院连线来自兰州大学艺术学院、哈尔滨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沈阳音乐学院、四川音乐学院、天津音乐学院、西安音乐学院、星海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南京艺术学院、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阿根廷艺术大学、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俄罗斯圣彼得堡音乐学院、芬兰赫尔辛基艺术大学、泰国玛希隆大学音乐学院、土耳其国立音乐学院、美国波士顿音乐学院伯克利分校、美国伊斯曼音乐学院、美国巴德音乐学院、瑞士日内瓦高等音乐学院、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音乐学院、日本冼足学园音乐大学、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匈牙利李斯特音乐学院、英国皇家伯明翰音乐学院、伊朗德黑兰大学等(排名不分先后)30所中外高等音乐院校的20位院长、12位教授、学者及20位青年作曲家开展为期三天的音乐艺术与教育交流活动。活动包括“文明互鉴,音乐共享”——2021年“一带一路”音乐教育联盟年度会议暨院长论坛;“新时代民族音乐国际化表演人才教学与实践”研讨会;两场“中外青年作曲家丝路音乐对话”以及三场“‘古老的回声’ 中外青年丝路作品音乐会”四个主要部分。

“文明互鉴,音乐共享”——“一带一路”音乐教育联盟院长论坛
论坛邀请了瑞士日内瓦高等音乐学院副院长Xavier Bouvier教授、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埃尔德音乐学院副院长Stephen Whittington教授、墨西哥国立自治音乐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Alejandro Barcelo教授、泰国玛希隆音乐学院院长Narong Prangcharoen教授、阿根廷国立艺术大学音乐学院代表,国际处主任Guillermo Rehermann教授、美国伊斯曼音乐学院院长Jamal J. Rossi教授、芬兰赫尔辛基艺术大学校长Kaarlo Hildén教授、俄罗斯圣彼得堡音乐学院院长Alexey Vasilyev教授、哈尔滨音乐学院副院长许双毅教授、内蒙古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副院长师占成教授、四川音乐学院院长文锋教授、沈阳音乐学院副院长吴厚兴教授、上海音乐学院院长廖昌永教授、武汉音乐学院院长胡志平教授、西安音乐学院党委副书记李宝杰教授、天津音乐学院副院长王宏伟教授、星海音乐学院院长蔡乔中教授、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院长包爱军教授等11所中国和8所外国音乐、艺术学院及机构的院长和嘉宾出席并做主旨发言。虽然相隔千里,但云端相见让大家倍感亲切。与会代表就各院校围绕“后疫情时代”高等音乐艺术院校开展国际传播,促进文明互鉴,共享音乐交流成果等主题各抒己见。联盟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央音乐学院校长俞峰教授做总结发言。联盟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央音乐学院副校长于红梅教授做了联盟年度工作报告。会议由联盟秘书长、国际交流处处长陶倩主持。


“新时代民族音乐国际化表演人才教学与实践”研讨会
随着"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推进,国际化的人才交流合作、学术与媒体往来愈发频繁,对音乐表演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为适应政策与时代的发展,加强国际化音乐表演人才培养势在必行。此次研讨会由我校民乐系党总支副书记王磊副教授主持,邀请到了阿根廷国立艺术大学Ariel Pirotti教授、土耳其国立音乐学院 Olcay Muslu副教授、日本冼足学院音乐大学硕士导师刘丹博士、伊朗德黑兰大学Mohsen Sharifian教授、上海音乐学院刘灏教授、内蒙古艺术学院音乐学院萨切荣贵副教授、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主任章红艳教授介绍了本国民族音乐的国际化表演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推广的现状,分享了课程设置、学科建设、考核评定、能力培养等多方面的内容。


中外青年作曲家丝路音乐对话&“古老的回声”中外青年丝路作品展演
因诸多条件的限制,目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许多有才华的青年作曲家没有在国际上崭露头角的机会,许多具有民族音乐传统的优秀作品仍然不为人所知,没有发挥应有的影响力。因此,“一带一路”音乐教育联盟从2021年开始开展“古老的回声—丝路青年音乐作品委约征集活动”,目的是让更多有才华的年轻作曲家在联盟搭建的专业平台上脱颖而出,拥有更宽广的发展道路。此次“古老的回声”丝路青年作品征集活动,通过专业评审团的严格筛选,最终选出了18所中外院校的20位青年作曲家:姚晨(中央音乐学院)、白超(西安音乐学院)、姬骅(武汉音乐学院)、郝劲林(天津音乐学院)、敖翔(四川音乐学院)、苏毅(内蒙古艺术学院)、王阿毛(星海音乐学院)、郑策(南京艺术学院)、李查宁(内蒙古艺术学院)、杨昆(兰州大学艺术学院)、吴一昊(皇家伯明翰音乐学院)、Ariel Pirotti(阿根廷艺术大学)、Anak Baiharn(泰国玛希隆大学)、Xinyan Li(美中巴德音乐学院)、Rory Knott(澳大利亚悉尼音乐学院)、Mrityunjay(波士顿音乐学院伯克利分校)、Matt Parkinson(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Erick Tapia(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Bartokos Botond(匈牙利李斯特音乐学院)、Marton Andorka(匈牙利李斯特音乐学院)的20部优秀作品。
根据时差,中外作曲家们分为两组,通过线上会议的形式齐聚一堂,通过对话的方式相互沟通交流,用英文介绍自己的作品,交流创作心得,分享了对中国民族音乐和乐器的了解和创作理念。会议由作曲系周娟教授和史付红副教授主持,从专业的角度对每部作品给出了建议,并鼓励大家在今后的创作中运用好自身特质的音乐语汇,通过作品展现出民族多样性和特色。


12月9-11日三场“古老的回声”中外青年丝路作品音乐会由央音视频全程线上直播,中央音乐学院陈琳教授、指挥系学生刘翔、白惟哲三位指挥,民乐系教师胡瑜副教授、杨雪副教授;中央音乐学院管弦系低音提琴教授陈翰叡等以及民乐系、管弦系优秀学生们为观众呈现了《人间悲喜——为十三位演奏家而作》《行旅图四帧---为八件乐器而作》《第三种声音》《黑·白》《如山》等20首精彩作品,其中大部分的作品为世界首演。

“一带一路”音乐教育联盟从2017年创立以来,致力于推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国际人文交流与合作。每两年一届的联盟大会依托中国最高专业音乐学府的教学资源,以广阔视野和兼收并蓄的态度,凝聚了国内外音乐教育教学科研的中坚力量,成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等艺术教育机构集中展示交流的高端平台。俞峰校长在院长论坛的总结发言中表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是我们向世界展示中国坚持扩大开放的决心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深化文明交流互鉴的主张。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不仅给高校的正常教学带来很大影响,也使社会文艺演出市场凋零,人民更加渴望丰富的文化艺术生活。基于丰富的学术资源和强烈的使命感,中央音乐学院在与社会联系紧密的跨学科专业和音乐科技专业领域积极开展相互借鉴和学习,为社会文化传播和精神文明建设贡献了智慧和力量。这次论坛邀请了美国和澳大利亚的代表院校,希望联盟的国际化程度更深,联盟学校之间持续开展广泛的实质性友好交流合作。感谢所有的联盟学校和签约院校对联盟工作的大力支持,感谢各位院校长对中央音乐学院给予的帮助。

“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 面向未来,我们将聚焦重点,深耕细作,共同绘制教育对外开放交流的“工笔画”,扩大合作共赢的朋友圈,推进与各个院校更深入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