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春季学期

Latest News

新闻与资讯

心栖梦归处·不负韶华年 | 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合唱课修毕感言

信息来源:中央音乐学院

 

 

  《we are all the stars》(点击观看视频)

  “通过技巧和气息的控制,音色也可以做到一定程度调整”。这是本学期合唱课中马蓉老师让我们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也是使我们最受启发的一句话,这句话令原本对声音不自信的我们看到了希望,更加积极投入的融入到了本学期我们最喜爱的课程——合唱课之中。在本学期是这个特殊的学期里,因为疫情的反复,我们无法在线下相聚,只能将课程挪至线上。但我们的班级体量太庞大了,管弦系、音乐学系、民乐系所有同学加起来已超百人,合唱课这一课程又以“合”为重,这门课程到底会如何进行?线上授课的形式令我们感到些许忐忑。

  但一切的发展好像比我们想的要顺利,考虑到人数限制、课程特点及教学诉求,马蓉老师及时调整了授课方案,在她的的带领下,我们将课程挪至微信群内,采用发送语音的形式进行授课,互动答疑的方式辅助教学。最初我们对于这种形式感到不适应,但很快我们就发现了它的优势——我们能根据个人需求随时对教学内容进行回顾、与老师有效互动。一个学期的学习,让我们了解了气息的控制、发声器官的运用、歌唱时混声的使用等等,音乐学系同学通过这门课,打破了孤独研究的常态,找到了难得的音乐实践机会,由作品的旁观者,成为音乐的输出者;管弦系的同学们感慨通过课上所学,收获了将器乐演奏声乐化的真实体验,在练习专业技术时举一反三,收获了意想不到的提升……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一路“打怪升级”,在体验中了解了优秀作品的价值,对自身演唱、团队配合有了更清晰的概念,对“声乐”这一门类的认识也变得更加中肯。

 

  “合唱里没有我,只有我们”,但对于我们百余名非声乐专业的学生而言,想要唱出正确的声音已十分不易,进一步做到高标准的“合”更是难上加难。为了做到这一点,为本学期的努力画上一个圆满的句点,整个班级从老师到学生开始了云合唱录制的“终极挑战”。然而现实总是比理想要骨干很多,在学习筹备及录制的半个月时间里,班级全体成员自主自愿的放弃了大量的个人休息时间,从最初的私底下反反复复的练习,到录制时一遍遍反复要求自己,一切的努力只为了对得起自己与老师这学期的努力与付出。嗓子哑了,没关系,含颗清凉糖舒缓一下继续再来;效果不尽人意,没关系,我们重新再来……一次次的琢磨、推敲、尝试与努力,在老师耐心指点的助推下,在两位后期老师辛苦的修整与打磨后,终于形成了最终的录制成果。虽然结果并非百分百的完美,虽然专业能力还有所欠缺,存在许多瑕疵与不足,但它是我们本学期汗水的结晶,是齐心协力“合”的最好佐证,是马蓉老师送给我们最好的修毕礼物。

  We are all the stars,在这里管弦、音乐学、民乐系合唱班的全体成员,将这首修毕成果献给你。这不仅仅是一首歌名,而是我们作为其中一员发出的由衷感慨,也是我们想献给我们班级每一个人的修毕赠言。心栖梦归处,不负韶华年,希望班级里的每位成员,都能如这首歌所唱的那样,捕捉到自己星火般的光芒,也希望疫情早日散去,我们能早日迎来重聚的时刻。

 

  供稿:指挥系

  文: 徐雅琪   苏圻  薛天晴  段莹

  责任编辑/ 设计:静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