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中央音乐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召开学习会议,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科技大学老教授的回信。校党委书记赵旻主持会议,校长俞峰,副校长肖学俊,党委副书记苗建华,副校长秦文琛出席会议。于红梅副校长、刘春梅副书记、柯扬副校长提交了书面学习心得。党委办公室、院长办公室、党委宣传部、政策研究与评估中心负责同志参加学习。


党委书记赵旻领学并同与会人员共同观看了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国人民大学时的视频资料。大家一致认为总书记的讲话高屋建瓴、视野宏大、内涵丰富、饱含深情,感受到亲切关怀、殷切期望和巨大鼓舞。
党委书记赵旻指出,在五四青年节前夕、共青团建团10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到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与师生代表面对面交流谈心,并发表重要讲话,不仅对广大青年学生和教师提出了殷切期望,还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是又一篇指导新时代新征程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文献。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瞻远瞩、高屋建瓴,鼓舞斗志、振奋人心。全校各级师生要深刻把握总书记重要讲话的重大意义和思想内涵,深入领会全局性与战略性、思想性与指导性、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
他与大家交流了学习体会,分享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民大学重要讲话精神的四个方面意义。一是,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理论性。我们要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肩负起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新使命,自觉以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为学术己任,以彰显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为思想追求,在研究解决事关党和国家全局性、根本性、关键性的重大问题上拿出真本事、取得好成果;努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二是,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具有全局性和指导性。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抓住两个大局找定位;要用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来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等新的问题。三是,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具有时代性和人民性。倡导要从人类共同利益出发,回答“人类社会应该向何处去?我们应该为子孙后代创造一个什么样的未来?”的课题。四是,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具有原则性和战略性。高校要建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要让学生心有所归、情有所归,努力做精于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
他强调,要进一步认识办好新时代高等教育的责任和使命。一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办大学。要辨证的认识,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并不是关门,而是要放眼世界。中国的大学有能力、有信心走出这样一条新路。二是,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明确红色基因的定义,中国的大学不问来路,但一定要知道去路,那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做到四个服务——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发展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三是,高校要当好时代的先锋和引领者。强调高校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是“国之大者”的定位,要有大格局大立场。办好高等教育的关键在教师,总书记希望中青年教师向老教授老专家学习,立志成为大先生,在教书育人和科研创新上不断创造新业绩。四是,提出要建立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的知识体系,回应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明确“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

俞峰校长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召开前,在共青团建团100周年、五四青年节前夕,立足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复杂局势,亲赴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并发表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高等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优秀教师队伍建设、时代新人培育的深邃思考、殷切希望,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理念、新战略。全校干部师生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通过深刻地学习、思考、感悟后落实在实践上。
他说到,中央音乐学院同中国人民大学有着许多相似之处。一是,流淌红色血液,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中国人民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中央音乐学院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所音乐高等学府。二是,中国人民大学注重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和马克思主义教学与研究,被誉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领域的一面旗帜”。延安鲁艺是中国文艺的源头,中央音乐学院又是延安鲁艺重要的传承单位之一,以培养“中国特色、高精尖、国际化、世界一流”的音乐艺术人才为办学目标,被誉为“中国高等音乐教育的一面旗帜”。中央音乐学院倡议发起的“5.23艺术节”和“10.15艺术节”已连续举办三届,带领全体师生完成一系列延安寻根之旅的历史使命,形成师生上下“我从哪来,要到哪去”红色共识的同时,更好地推动了全国大中小学生美育发展。三是,不忘初心,始终与党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从陕北到新中国,再到改革开放走到新时代,始终不变的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以史鉴今,回望学校发展的历史,就是看到了中国共产党创办新型高等教育百年进程的缩影,看到了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广阔前景。
他回顾了习近平总书记历次重要讲话中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他指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所蕴含的教育思想是探索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的根本遵循。多年来,中央音乐学院坚定秉承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实践导向,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充分利用学校红色资源和学术资源,打造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和大学“大中小一条龙”的育人思路,打通壁垒,提升教学水平。他强调,广大教师努力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大先生”,须方向明、主义真、学问高、德行正,用爱心、关心和耐心引领学生成人成才;要继续统筹推进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工作,突出学校特色,加强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把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打通,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要深刻认识思政课在建设世界一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的重要作用,要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回答好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

肖学俊副校长讲到,在党的第二个百年新征程开启和五四青年节即将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选择考察第一所由中国共产党创办的大学意义非凡,体现了党中央对中国人民大学“党办的大学让党放心,人民的大学不负人民”的殷殷嘱托,更是对我们所有大学的殷切期望。中央音乐学院始终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不断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勇担时代重任。中央音乐学院在下一步科研工作中,要不断以党的理论创新引领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建设,我们有实力、有能力、有基础扛起音乐领域科研体系建设的大旗,紧紧围绕党的建设需要、国家建设的需要、历史发展的需要、民族振兴和艺术振兴的需要开展科研活动,为新时代艺术教育发展做出贡献。

苗建华副书记说到,习近平总书记的考察讲话和给北京科技大学老教授的回信中,再一次对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发出号令,在教育方面紧紧围绕“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核心,对新时代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为学校进一步做好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中央音乐学院要坚持把教师作为立教之本、强校之源,落实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育德育人能力,建优建强教师队伍。培育教师严谨治学、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造就教师做精于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和人师相统一的“大先生”,要“言为士则、行为世范”,以“四有”好老师为标尺规范言行,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育人目标。

秦文琛副校长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到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蕴藉深厚、期望殷切,对我们深刻把握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办什么样的大学,如何办好大学提供了根本方向和理论遵循。在世界格局加速演变和全人类抗击疫情的关键历史时刻,对发展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提出新的更高要求,特别是对高校哲学科学工作者寄予厚望。我们要按照总书记强调的“要以中国为关照,以时代为关照,立足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实现中央音乐学院“十四五”规划出思想、出人才、出作品、出效益、出模式的目标。希望广大青年注重实践,用生命践行初心,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不断探索和追求真理,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以人民为中心,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关注现实问题,用内心感应时代的脉搏;用深厚的家国情怀、扎实的知识才干做新时代的复兴栋梁和强国先锋。
于红梅副校长表示,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高屋建瓴、高瞻远瞩,为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新时代大学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中央音乐学院与中国人民大学一样流淌着红色基因,要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核心要义和精神实质,更要坚决在实际工作中落实到位:一是以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前进的根本,坚守“党办的大学让党放心、人民的大学不负人民”的精神品格,在“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上态度鲜明,行动坚决。二是以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办学的根本,激励广大师生勇做“复兴栋梁、强国先锋”,在继承革命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擦亮精神底色上态度鲜明,行动坚决。三是以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目标,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在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上态度鲜明,行动坚决。四是以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信心的源泉,主动发挥学科优势,坚持融通中外文化,推动中国音乐走进世界最高舞台中央,传播好中国声音、中国理论、中国思想,让世界读懂中国,真正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音乐学院的新路,为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刘春梅副书记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五四青年节前夕到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并发表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总书记对高等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对青年学子的关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不能跟在别人后面依样画葫芦,简单以国外大学作为标准和模式,而是要扎根中国大地,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再一次为中国高等教育指明了方向。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人民大学重要讲话精神,结合学校实际,要做好以下四点:一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二要不断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人才培养的知识体系;三要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努力造就精于“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四要注重对青年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教育培养,着眼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后继有人的根本大计,努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柯扬副校长表示,在五四青年节即将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充分体现出总书记对教育的重视,对青年人的关心。青年人是祖国的未来,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应培养既有专业本领,又具有全面素养的青年人。具体而言,青年人首先应当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应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过硬的专业能力,较为宽阔的知识和视野;还应具备强健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较好的生存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这些素质、能力一同支撑着青年人立足于社会,担当起民族复兴的重任。每一位青年学子,也应当成为自己的教育者,奋发向上,只争朝夕,把个人的事业融入祖国发展的大业中。

学校党委常委、党委办公室主任兼统战部长赵晓岩表示,习近平总书记讲话思想深邃、意义深远。第一,对国家青年学子提出殷切希望。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广大青年要牢记党的教诲,立足民族复兴,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要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跑出当代青年人的最好成绩。第二,对高校和高校教师提出要求。高校坚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为党和人民事业服务;高校教师要秉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宗旨,发扬严谨治学、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要坚持特色,争创一流,培养听党话、跟党走,有理想、有本领的高素质的人才。

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刘红柱,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有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不能跟在别人后面依样画葫芦,要扎根中国大地,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中央音乐学院要根据我国独特的历史、文化、国情,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搞科研。破除固有思维,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把理论研究和表演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坚持自身的办学定力,加快教育改革中自身发展与建设的可持续性,踏踏实实地迈出发展的每一步。在国际学术交流中,传播中国声音、中国理论、中国思想,让世界更好读懂中国,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院长办公室主任、党委宣传部副部长王歆说到,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催人奋进,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学子的殷切期盼和谆谆教诲。我们要争做时刻与青年同行、与理想相伴的追梦人,在工作中积极投身为师生服务,护送他们成长与远行,这就是奋斗的意义。对青年人来讲,理想信念和使命责任这是两个最重要的概念。要引导广大青年在在学校发展中走在前列、在平凡岗位上奋斗奉献、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冲锋向前、在基层一线工作中经受磨砺、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跑出最好成绩!

政策研究与评估中心主任兼科研处副处长(主持工作)王新华分享学习体会。习近平总书记的考察讲话振奋人心,倍受鼓舞,是新时代做好教育工作,做好青年人才培养工作的一个指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始终是教育的根本问题。教师要努力做精于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对哲学社会科学的系统性定位,为今后工作提供了纲领性指导。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进一步阐明了哲学社会科学如何进行中国化的路径,明确了哲学社会科学就是要在解决事关党和国家全局性、根本性、关键性的重大问题上,拿出真本事,取得好成果。作为高校一名工作者,我们要坚持融通中外,让世界读懂中国,努力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