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是焦裕禄诞辰一百周年
5月14日,是他逝世58周年纪念日
中央音乐学院新时代文明实践
文艺宣讲师李杨冠宇
带领她在兰考组建的“千人筝团”成员
在焦书记亲手栽种的泡桐树下
奏响《焦桐花儿开》
「视频《焦桐花儿开》」点击观看
兰考,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县城
却是个多灾多难的地方
历史上记载
兰考县址曾六次迁徙
每一次都是因为洪水泛滥淹没县城
黄河多次改道和泛滥
使11条黄河故道形成了故堤
故堤环绕沙丘又形成上百个风口
给这个县城留下了大片沙荒地、盐碱滩
风沙、内涝和盐碱
成了兰考历史上亘古不变的“三害”
1962年秋
兰考突遭内涝
淹死了30多万亩庄稼
盐碱地碱死了10万亩青苗
全县的粮食产量降到了历史最低水平
全县36万人中
灾民就有19.3万人
为了找一个合适的带头人
带领群众渡过难关
1962年6月
河南省委、开封地委动员焦裕禄
去河南省兰考县当县委书记


时任开封地委书记的张申
明确告诉焦裕禄
兰考是全地区
最艰苦、最穷、最困难的一个县
患有慢性肝炎的焦裕禄
并没有讲述自己患病的事实
他明确表示
他去
接受组织的分配
1962年12月6日
焦裕禄到兰考报到
任兰考县委第二书记
此时的焦裕禄40岁

并总结出了治理风沙的两个办法
“贴膏药”、“扎针”
所谓“贴膏药”
就是把淤泥翻上来压住沙丘
所谓“扎针”
就是大规模栽种泡桐
这种树能在沙地里生长
长得又快
五六年就能长成大树
即能挡风又能压沙
于是
焦裕禄书记带领兰考人民,
在沙化的黄河故道上种植泡桐,
历尽艰难困苦把风沙治住,
豫东大地再度美丽富饶,
此后
勤劳智慧的兰考人民
把泡桐木制成民族乐器
焦书记当年种下的泡桐树
已经成为兰考人民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
“绿色银行”

2021年9月,
中央音乐学院与兰考县签订校地合作协议,
中央音乐学院校长俞峰、副校长于红梅,开封市委常委、兰考县委书记李明俊参加签约仪式并举行会谈。


10月,
校领导、全体中层干部和党支部书记
赴兰考县焦裕禄干部学院
学习焦裕禄精神、拜谒焦裕禄烈士墓
并派驻中央音乐学院新时代文明实践
文艺宣讲师李杨冠宇扎根兰考开展工作



自2021年10月起,
中央音乐学院在兰考设立
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
和193所中央音乐学院乡村音乐教室
文艺宣讲师李杨冠宇驻扎在兰考工作
目前已组建兰考首个“千人筝团”
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举办
“民族乐器进校园”、“筝乐育苗”活动
她所教授的学员们已经在兰考
15所乡镇中小学校
开设公益古筝课程
中央音乐学院新时代文明实践兰考基地
已经培养了
30名音乐教师、900多名乡村学生。


中央文明办、河南省委、兰考县委领导调研参观中央音乐学院乡村音乐教室(兰考),聆听兰考“千人筝团”孩子们的弹奏,并对中央音乐学院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予以充分的肯定与鼓励。


感谢中宣部、中央文明办作为桥梁,让我们中央音乐学院有机会来到兰考、来到延安等地开展文明实践活动,接下来中央音乐学院将在全国 832 个脱贫县 8000 所乡村学校建立“中央音乐学院乡村音乐教室”,用音乐为更多的孩子插上梦想的翅膀在 2021 年中央音乐学院 10.15 艺术节开幕式中,俞峰校长向全国艺术院校发起倡议,成立了“全国艺术院校文艺志愿服务联盟”,中央音乐学院院长办公室老师们带领派驻各地的宣讲师们以“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为平台,推出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全国行”系列活动,深刻贯彻落实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观,落实总书记让青年人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绽放青春之花,让艺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用教育为乡村文明赋能,用艺术振兴乡村。
媒体报道
人民日报

新华网客户端

供稿:院长办公室
责任编辑/ 设计:静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