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冬季学期

NEWS & INFORMATION

新闻与资讯

达努泽教授系列讲座《18、19世纪音乐》综述(第1讲)——音乐表演:表演的三种模式,以巴赫为例

信息来源:中央音乐学院 发布日期:2017-09-20 10:46:00 更新日期:2023-08-01 10:50:17

  2017年9月7日下午14点,达努泽教授如期开始了系列讲座《18、19世纪音乐》的第一讲。该系列讲座汇聚了达努泽教授在"18、19世纪音乐"研究领域中的多项成果,展现了教授在音乐史学、音乐表演、音乐分析、音乐理论、音乐美学等多个领域的学术造诣。第一讲内容从"音乐表演"开始。达努泽教授是西方音乐表演研究的领军人物,他的《音乐表演》一书是德国《新音乐学手册》丛书中的一卷专著。

  根据达努泽教授的研究,他提出在音乐表演领域,当今存在着三种表演模式,分别是"历史重构的模式"、"传统的模式"、"现实化的模式"。

  第一种"历史重构的模式"以演奏中世纪直至维也纳古典时期的音乐作品为基础,是三个模式中最古老的一种模式。它本质上旨在还原历史上一部作品原本的演出方式。教授认为,在历史上没有一种演出是正确的,还原过去的声音事实和环境,不应该成为这种表演模式的标准。当今一些演出团体富有成果的演出活动,正在慢慢将这种表演模式从演奏18世纪之前的音乐作品扩展至19世纪。

  第二种"传统的模式",以演奏从18世纪初至20世纪初古典-浪漫主义音乐为基础。"传统的模式"植根于接受史的潮流,强调演绎、阐释作品的必要性。教授列举了指挥家富特文格勒和音乐分析家申克的两个例子,来论证在传统模式中,表演者主体性的重要。

  第三种"现实化的模式" 很大程度以中世纪以来直至19世纪的音乐作品为基础。这种现实化的表演,旨在从当下的反思精神来解读过去,以一种新的眼光来重构音乐作品。

  阐述完音乐表演的三种基本模式之后,达努泽教授以巴赫作品为例,通过列举当代理论家及演奏家的事例,论述了作品产生的历史音乐思维和当下现实问题之间的关系。通过对上述问题的阐述,教授希望大家今后将舒伯特、瓦格纳、韦伯恩、施内贝尔等人的巴赫改编曲视为自由面对历史的前提条件,而不仅仅将其视为音乐实践的依附性形式。

  本次关于"音乐表演"的讲座,是基于教授1992年出版的专著《音乐表演》精炼而来。时隔25年之后的当今,教授的研究成果仍然是西方当下对音乐表演的主流观念,可见教授深厚的学养,以及对最新音乐研究动向敏锐而准确的把握,无愧是西方音乐表演理论研究的领军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