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冬季学期

NEWS & INFORMATION

新闻与资讯

中央音乐学院学生聆听、热议党的十九大报告

信息来源:中央音乐学院 发布日期:2017-10-24 10:40:00 更新日期:2023-08-01 11:41:05
   

  2017年10月18日上午9时,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这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将为中国未来发展绘制宏伟蓝图。

  中央音乐学院学生工作部、各二级院系辅导员、学生党员、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共青团员等200余名师生,在教学楼701大厅通过网络直播,共同观看了党的十九大开幕式,聆听习总书记的工作报告。会后,师生热议十九大报告,对十八大以来取得的辉煌成就感到欢欣鼓舞,对十九大制定的行动纲领和大政方针倍感振奋。

  作曲系研究生三年级学生李博禅说道,在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大幅提升的背景下,应坚持扎根于中华文化土壤之中,深入体察时代精神与民族意志,以敏锐的艺术感觉和宽广的家国胸怀,创作更多思想性深刻、具有时代气息、能够反映国人审美追求、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优秀艺术作品。不忘初心,以永不懈怠的理想信念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迎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作曲系研究生三年级学生杨青说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我们作为中国最顶尖的艺术学府的创作者,更应该顺着时代的步伐,加强业务,创作出精湛的,以生活和人民为根基的,与国际水准接轨的优秀作品,不仅高精尖,且要立足人民群众,联系生活,并高于生活,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让世界都看到我们中国艺术的繁荣!

  作曲系研究生二年级学生薛亚楠说道,作为作曲专业的学生,无论是在各项实践活动中还是平日的所见所闻,都深切感受到祖国在复兴之路上稳步前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使命感深深地烙在心中,中国即将开启新的征程,中国文化也将迎来新的发展,在这重要的历史阶段,我们青年一代文艺工作者将跟随时代的步伐,牢记历史,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创造新的未来,发扬中华民族奋力前行、艰苦奋斗的优秀品质,展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决心,让中国文化发出世界最强“音”!

  作曲系本科五年级学生胡祉璇说道,盛会召开,万众瞩目,也激奋着年轻一代的心。“笔墨当随时代”,作为音乐创作者,我在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俞峰院长《胸怀家国,放歌人民,奏时代强音》思政课后,领悟到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是音乐创作者的职责所在,我们应在“深扎”中体悟生活温度与艺术深度,讴歌时代精神,创作出优秀音乐作品,讲好中国故事。作为学生干部,应带动身边同学一起关注十九大,凝心聚力促改革。在伟大的时代激扬青春梦想,向党和国家贡献青春力量——让我们撸起袖子加油干,下一个五年更精彩!

  作曲系本科一年级学生尉港垣说道,党的十九大在京胜利召开,作为一名在京学习和生活的共青团员,我深感光荣和自豪;作为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的一名学生,我深知更应坚定不移地听党的话跟党走。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提出:“要创作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优秀文艺作品不仅反映着一个国家的文化创造能力和水平,更应该反映出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和底蕴。中央音乐学院是中国音乐的最高学府,代表着国家最高的艺术水平,我们要肩负起这个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和责任。我们在进行艺术创作和学习中,应该扎实苦练基本功,深入群众生活,了解群众喜好;应该遵循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原则;应该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不仅要创作出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更要创作出代表国家和民族精神风貌的作品。我们要把符合党和国家,人民和群众主旋律的最美乐章,敬献给我们伟大的祖国!

  指挥系本科三年级学生张正宸说道,党的十九大于今日成功召开,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与中国政府深得人心,治国有方的体现!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强大!伟大的中国梦实现指日可待!10月上旬,我受文化部委派与中国著名古筝演奏艺术家袁莎老师等音乐家到访美国,开展'中国文化讲堂'筝与诗--中国音乐文化之旅活动,活动主旨是在大洋彼岸传播中国经典音乐与文化,我们的活动深得中外友人们的赞赏,这让我感到非常骄傲与自豪!这说明中国软实力强,我们的文化可以得到不同政体国家人民的喜爱,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血脉,要代代相传,发扬光大!要坚定不移的实现中国梦!

  音乐学系博士一年级学生张春蕾说道,十九大盛会在2017年10月18日开幕,习总书记的讲话中总结了中国五年来全方位、开放性、深层次、根本性的变化。我们经历着祖国的伟大变革,自豪感油然而生。习总书记的讲话中提到了一带一路的建设,5月份在北京召开的一带一路各国峰会展开了一个崭新区域化发展构想,在此之前我院召开的一带一路教育联盟大会,体现出高等音乐教育紧跟国家步伐,引领音乐文化交流的潮流。一带一路并不只是经济政治上的互交,也是文化上的共通。作为中国传统音乐博士研究生,在新时代中不仅要深入研究本民族音乐,更深感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必要性,促进各国间文化交流的使命感。之后的学习中应在国家政策的引领下更加严于律己,做出改变与进步,为国家的音乐事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音乐学系本科四年级学生权威说道,通过对“经典铸魂”中党史的学习,我意识到了无论音乐、美术,亦或是写作、舞蹈,都要扎根于人民真切的实践。艺术创作来源于真情实感,要创作什么样的作品,就得先体会到与之对应的真情实感。这情感越是贴近人民,往往就越深刻,越富有感染力和艺术价值。作为艺术类专业的学生,我们应当真正把自己融入时代,尊重真相,善于思考,不忘艺术创作的初心,创作出有价值的作品,为祖国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音乐学系本科三年级学生胡敏鸣说道,如果说表演系的同学们通过音乐勇攀新时代文艺的“高峰”,那我们音乐学的同学们则是“撸起袖子”拼命创作,在“文化的大地”上用笔杆奠定艺术理论基石的工匠们。我们年轻一辈的音乐学者将秉承着前辈们优良的学术传统,前仆后继,不忘初心,也开拓视野,另辟蹊径,誓为文艺的大繁荣贡献自己的一片绿!

  音乐学系本科三年级学生郭雯瑾说道,谈改革,谈脱贫攻坚,谈反腐,谈政体改革……十九大对国计民生,内政外交的讨论,让“中国梦”越来越真,越来越美。其中,让我感慨尤深的是对“一带一路”政策的解读。中国倡议始终坚持奉行“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所有国家不分大小、贫富、强弱,一律平等相待、共同参与的合作。

  中央音乐学院于2014年成立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中心",并设立了"丝绸之路音乐考察、研究与创作"项目。2017年5月,我校音乐学系邀请到了哈萨克斯坦,印度,孟加拉,泰国等十余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音乐家,举办了一系列的学术研讨与工作坊。这一系列交流,使我们由衷体会到音乐所承载的民族文化,也认识到了文化平等对学术发展的重要推力。作为音乐学系学生,我们要脚踏实地做好本民族的田野工作,善于分析,在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敢于创造,激发本民族音乐的无限活力。另外,一定要拓宽自己的视野和胸襟,兼收并蓄,汲取优秀的外来文化,积极传播本民族优秀文化,努力走出一条有特色有内涵,长远宽广的中国音乐之路!

  音乐学系本科四年级学生马圆瑞说道,作为一名学生干部,在校期间无论在学习还是工作实践上,都感受到了浓浓的改革气息。学生工作不再是一纸空谈,而是更多的带大家去体验实践。我们更是紧随国家改革发展的脚步,发挥了艺术院校的特点,让经典铸魂,让艺术育人,不忘初心跟党走。在发展新一轮党员与学生干部工作中,学院带领同学们深入革命老区、航天基地等地深入实践,让大家有了更深层次的体验与心灵感悟。而且校内管理越来越规范,同学们反映有渠道,学校也很注重关怀大家,解决有门。十九大到来之际,我们也组织筹办了一些活动来深入贯彻艺术育人的理念,如“艺术育人,经典铸魂”系列红歌微党课。在之后的发展中,我希望继续保持深入发展改革的风貌,能够更好地用音乐弘扬民族精神、传播中国价值、凝聚中国力量,这是中国最高音乐殿堂里学生的神圣职责和使命。我也愿意专注而执着地在音乐道路上不断前行,为祖国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音乐学系本科三年级学生苏哲说道,通过制作“经典铸魂”系列微党课、参加俞院长的市级思政课,我深切体会到红色经典音乐的强大感召力与深刻精神内涵,清楚认识到我们肩负的历史责任与使命。我们要认真学习十九大习主席的讲话精神,不忘初心,一往无前,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努力传承中华民族优秀音乐文化,为我们民族音乐的发展与国人文化自信的提升贡献自己的力量。

  音乐教育学院本科三年级学生陈律说道,不忘初心,方得始终,音乐教育要将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融为一体,实现立德树人、以情感人、以美动人,让学生在教学中充分体验音乐中的真善美,面向全体学生,让音乐使人的精神生活更美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培养学生爱国情感,树立民族自信,形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的共同理想追求。

  钢琴系研究生一年级学生许可卿说道,听了习主席的十九大报告,感受到砥砺奋进的五年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中心的党中央,领导全国人锐意进取,努力创新,创造出了令人瞩目的辉煌业绩!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决心,造福了社会,惠及了人民,造福了人民,真正让我们这些学子感到了国家的强盛,人民的幸福!我们也要借助国家和社会快去发展的高速接车,用尽我们所学,为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服务,为人民多姿多彩的文化需求服务!绝不孤独祖国对我们的培养教育,用一腔热血报效祖国,报效人民!作为一名学习生活在北京的学生,真实体会到了环境的改善,天越来越蓝,水越来越清,我们的生活学习环境一天比一天好!习主席说‘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道理,就是一切围绕造福社会,造福人民!给人民很好,更美的生活体验,也正是彰显了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宗旨!一切为了人民,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更好。

  钢琴系研究生二年级学生周昱彤说道,记得音协副主席徐沛东说过,“音乐就七个音符,但它能够反映人们的喜怒哀乐。”“创作不能炒冷饭,躺在过去的成绩上沾沾自喜没有多大意思。”。中国的经济日新月异,共享经济繁荣发展。不论是最新的共享单车还是电子线上支付,都体现了创新的重要性。作为一名双排键电子管风琴的研究生我认为我自己的专业就是二十一世纪中国少儿音乐教育的创新提高,首先它是一个电子产品,更新的速度远远比想象的快,而且会收集更先进的学习资料来用更高端的方式展现出来。就像是近期一个小视频火爆了我们微信的朋友圈,习总书记提到,“处理中国的问题,要善于弹钢琴,把握好分寸,处理好节奏...”用钢琴处理音乐来比喻处理国家大事实在是妙!

  钢琴系研究生二年级学生田佳男说道,十余年内国际演出交流的保持使我切身感受到,中国民族在前进道路上的突破,皆来自于国家统一领导的优势及民族的坚韧、自强。音乐艺术也是多维度的思想创造,民族的血液传统、文化精神,是保证演奏、创作生命力最坚实的土壤。使命引领未来,紧密联系时代发展的音乐艺术传承与创新,将是我作为央音学子毕生的实践方向。

  钢琴系本科生四年级学生王昕然说道,中国共产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于今天盛大开幕了。转眼间又是五年过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华民族正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还记得当初习总书记在俄罗斯索契接受电视台专访时曾说道:“处理中国的问题,要善于弹钢琴,要把握住分寸,要注意处理好节奏和平衡。”习总书记的一番话不禁让我思忖,作为钢琴演奏者的我们,应该抱持着什么样的态度、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来对待学习工作及生活中所面对的不同人和事。我认为,当务之急我们要思考的是,该如何把专业层面上的所知、所学、所感,结合到实际生活中去加以运用并解决问题。在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引导下,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不负人民重托、无愧历史选择,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精神姿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旗帜,奏响时代的主旋律,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出更加强大的生命力,为实现社会主义事业宏伟的蓝图而不懈奋斗!

  钢琴系本科三年级学生刘增杰说道,作为一名音乐学子,我们要与时俱进,取古之精华为今之所用。自主创作、实践、演绎是艺术创新的一种方式,求真务实、刻苦钻研,坚定文化自信。使命引领担当,使命引领选择,心中艺术之火不灭,并且要让它燃烧得更加旺盛、灿烂。

  管弦系研究生二年级学生张韵涵说道,身为一名音乐演奏者,我所经营的正是对每一部作品背后的时代精神的接力,也是对每一部作品中蕴含着的时代精神的传递。每一代人身上都有与身俱来的时代感,我们身上所释放的生活状态也正是这个时代的缩影与总结。因此,立足于当下最真实最本质的生活,感受,感悟,通过自身的修炼不断提高理解力与表达力,方能更好的诠释与传达这个时代最纯净的声音。我想,这就是一种传承,一种发扬,是对肩上时代使命最有力的践行。

  管弦系研究生三年级学生欧嘉莹说道,音乐艺术本是一味精神食粮,它有着洗涤心灵、振奋人心的作用,习主席在文艺座谈会上强调过“文艺是为谁服务?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双为”是我们开展文艺工作的号角。我作为一名小提琴演奏员,被2017年10月11日俞院长在我校歌剧厅举行的思政理论课深深震撼!我觉得我们在学习演奏我国经典时代名作的同时,也要学习解读并传承每一首作品所代表的时代精神,通过我们的演奏演绎,为表达、推广、传递强国之音,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管弦系本科一年级学生焦子怡说道,作为一名学习西方古典音乐的管弦系学生,深切感受到音乐是世界的语言,能反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灵魂。生长在中国,这片有着五千多年文明史的文化沃土,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自信,而这种文化自信能够在世界舞台上展现出最美的中国精神!学习探索的道路是漫长的,我们要如习近平总书记于党的十九大上所讲:“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牢记俞院长思政课所教导的人民需要文艺、文艺需要人民、文艺热爱人民。时刻提醒自己: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真正做到中西合璧、融会贯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奉献一份力量!

  管弦系本科三年级学生刘潇雨说道,什么样的文化土壤孕育什么样的文化,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虽然现代化的步伐在不断加快,但是土层深处确实是五千年的中国文化土壤,我们应该扎根自己的文化内涵,创作和演奏属于自己的民族作品。虽然我学习的是西方的乐器,但是我有属于中华文化的灵魂,可以为不同的作品注入来自东方的智慧。以美为前提因地制宜、文化融合,以西方技巧为血液、民族文化为灵魂,才是发展道路的正确选择。

  民乐系研究生三年级王一说道,民乐是世界音乐舞台上独特的中国声音,作为民族乐器的学习者与传承者,我们更加有责任和义务去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十八大以来,我们不断带着“文化自信”“走出去”,“一带一路”战略的开启,为民族音乐开辟了一条全新的发展道路。在喜迎十九大胜利召开的新时期,我们更加要扎根于民族,着眼于世界,使中国文化与民族音乐不断提升国际影响力。

  民乐系本科一年级学生高欣然说道,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17年10月18日开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揭开新的一页。 复兴征程之上,必然需要文化的繁荣昌盛。几千年来,中华文化在各个时代孕育出具有各时期风格、气韵的中华音乐。古琴作为几千年中国悠久音乐文化的传承与象征,更于各个时代留下鲜明印记。作为一名古琴音乐的传承人,不仅应传承过去精彩,更应“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俞院长于思政课上讲到:“同学们既是中华民族第一个百年梦想实现的见证者又是第二个百年梦实现的实践者、主力军。”在弘扬古琴音乐与文化之路上,我们应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所讲:“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不忘初心,坚定文化自信,努力为古琴音乐于当代社会的创新性发展,做出新的思考与实践。喜迎十九大,琴韵颂中华!

  民乐系本科一年级学生王月说道,作为一名央音学子,我们必须应为发展中华民族文艺事业出一份力。我们虽年轻,但也应该承担起提高国家软实力的一份责任,鼓足干劲,敢于尝试,精益求精,燃气央音人该有的斗志和使命感,抱着中国青年该有的文化自信,让属于中国的主旋律更加响亮!

  声歌系本科五年级学生孙诗博说道,“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国歌多么响亮” 今天,十九大召开了,时至今日,中国已经不是百年前那个贫穷衰弱的落后国度,而是一个崭新的富强民主的大国。我们看到了经济的腾飞,军事的崛起,人民的富足,“全面依法治国”、“一带一路”建设等等,不光让人民心中透亮,也带着新中国走出包围圈,走向光明。这一百年间的崛起,我们作为见证者,骄傲着自豪着。与此同时,我们也要不断的充实自己,跟着党一起建设我们美丽富强的祖国。

  声歌系本科生五年级学生王硕说道,音乐的定义很广泛,可以说它是跳动的音符,也可以说它是人们喜怒哀乐的表达,但它更是时代精神的展现。如今中华民族正以崭新的面貌,屹立与是世界的东方。音乐也充盈了满满的正能量,展现出祖国的繁荣富强。作为学生的我们,更要在习主席提出的“中国梦”中“砥砺前行,不忘初心。”

  声歌系本科生四年级学生袁泽说道,国家的发展与个人的成长是相同的,质量重于数量,前进到一定阶段时所看重的更多是文化底蕴和个人的综合素质。艺术源于生活,用力用心地扎根生活的每个细节,把每一天过得充实漂亮时,一切事情都会像开挂一样顺水推舟。在习总书记带领我们开启从“高原”迈向“高峰”的旅程中,人人贡己一份力,勿忘初心,吹响文艺界充满底气和底蕴的进军号角!

  不忘初心跟党走,青春共筑中国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预祝十九大圆满成功!愿祖国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