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亮简历
柴亮,小提琴教授。1986—1990年就读于我院管弦系,获学士学位。1991年~1997年先后就读于美国南加州大学音乐学院和朱丽亚音乐学院。1995年获演奏家文凭、1997年获硕士文凭。后担任美国朱丽亚音乐学院教授桃瑞斯·迪蕾的助教。1999至2002年,担任美国纽约市大学副教授职务;2002至2003年,任纽约市歌剧团首席小提琴,2003年回国任教。现任我院管弦系教授、硕士生导师。获资助后拟从事的主要研究工作为建立中国第一支无指挥的弦乐室内乐团,并聘请作曲家为这种表演形式改编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曲目,举办西方古典的经典曲目与中国特色传统曲目相结合的室内乐乐团专场音乐会,用这种演奏形式将高雅音乐以一种喜闻乐见的方式为普通人所接受和欣赏并努力将其推上国际舞台。
朱亦兵简历
朱亦兵,大提琴教授。1983年考入法国巴黎国立高等音乐学院,随当代四大法国大提琴演奏家之一的莫里斯·商德隆(Maurice Gendron)学习,1987年以大提琴一等奖的成绩毕业于法国巴黎国立高等音乐学院。曾任瑞士巴赛尔交响乐团、德国慕尼黑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首席大提琴,2004年回国。现任我院管弦系教授、硕士生导师。获资助后拟从事的主要研究工作为开展乐队和室内乐的训练教学活动,以“协奏曲公开赛”形式乐队训练教学。拟通过此项研究工作使学生增强乐队合奏能力,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丰富乐队作品的积累,有条件使学生得到更多的与乐队合作的机会。
韩国良简历
韩国良,长笛教授。1982—1986年就读于我院管弦系,1988—1991年就读于美国波士顿大学音乐学院,获硕士学位。曾任波士顿斯维克交响乐团、波士顿古典交响乐团、中国国家交响乐团长笛首席。1998年来我院任教。现任管弦系教授、硕士生导师。获资助后拟从事的主要研究工作为:一、利用多媒体手段完善长笛教学,以解决我国部分地区存在的师资不足、教材不足、教师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提高教学效率,节约教学成本,提高边远地区的教学水平;二、开发和推广中国长笛新作品,将中国民歌、中国电影歌曲等改编为长笛作品,在推广中国音乐的同时又填补了我国在长笛教学中缺少中国作品的空白。
背景资料: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推进人才强校战略的实施,大力提升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创新能力和学术水平,带动高等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高,教育部决定从2004年开始启动实施“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包括“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和“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三个层次的人才培养和支持体系。其中第二层次的“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着眼于培养、支持一批学术基础扎实、具有创新能力和突出发展潜力的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这个计划是由过去的“高校青年教师奖”、“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和“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等四个人才计划集成产生的。该计划的资助规模为每年1000人左右,资助期限为3年(此次资助时间为2007-2009年)。资助金额,自然科学类为50万元,哲学社会科学类为20万,资助经费一次核定,分年度拨款。实施“985工程”重点建设项目高等学校入选者的支持经费由所在学校“985工程”建设经费资助;其他高等学校入选者的支持经费由教育部和所在单位按1:1比例共同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