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程总表
时间
内容
地点
6月17日
(星期三)
12:00—22:00
代表报到
琴房楼友谊厅
6月18日
(星期四)
08:30
开幕式代表签到
9:00
-11:30
会议开幕式
琴房楼演奏厅
11:30
午餐
美食楼
12:30—13:45
青年论坛Ⅰ
教学楼413
14:00—17:45
学术研讨
第一分会场:教学楼401
第二分会场:教学楼509
18:00
晚餐
19:00
-20:30
中央音乐学院现代民乐室内乐音乐会
教学楼501
20:30—22:00
走进现代音乐:作曲家与音乐美学家的对话
6月19日
(星期五)
8:00—11:30
青年论坛Ⅱ
19:00
-21:00
南京大学教授周宪学术讲座:剪不断理还乱的艺术边界
教学楼401
6月20日
(星期六)
8:00——9:15
9:30——11:30
分会场汇报及自由讨论
12:30——13:45
青年论坛Ⅲ
14:00——17:45
会员大会暨闭幕式
学术研讨安排
6月18日(星期四)
第一单元:下午14:00-15:45
学科发展 主持:刘承华
杨和平
论中国音乐美学学科研究的学术影响力
王少明
行道、修道、得道——读罗小平、冯长春《乐之道——中国当代音乐美学名家访谈》
罗小平
中国当代音乐心理学的奠基人——张前教授
黄宗权
“走出”蔡仲德与“重审”中国音乐美学史
周海宏
“越来越不靠谱”——音乐美学的学科危机
叶明春
“照着讲”与“接着讲”——论当前中国音乐美学史学科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宋瑾
关于中国音乐美学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问题的思考
第二单元:下午16:00-17:30
中国音乐美学史 主持:叶明春
苗建华
慧皎“高僧传”中的音乐美学思想
王汉武
在音乐美学视阈下探寻古代礼乐的现代价值——以《礼记·乐记》为例
王维
“无中生有”与“心声合一”——魏晋与晚明时期的士人乐论思想研究
方建军
《保训》与“中”的音乐思想本源
许瑞
论朱载堉的音乐审美观点
牛龙菲
“当”与“不当”、“胜”与“不胜”、“公是”与“移是”
6月19日(星期五)
第三单元:上午8:00-9:45
中国音乐美学史 主持:牛龙菲
杨赛
移风易俗,莫善于乐
高迎刚
试论《声无哀乐论》蕴含的中国智慧
罗艺峰
南宋杨简“慈湖乐记”的音乐思想史意义
袁建军
以礼代理——凌廷堪礼乐思想初探
冯长春
近代中国新音乐文化发展中的美学进程
伍维曦
在文人传统与音乐西学的夹缝之间:青主音乐观的思想史意义
任红军
毛泽东音乐思想的时代特征及当代价值
第四单元:上午10:00-11:30
中国传统音乐的美学问题 主持:郭树荟
陈燕婷
南音乐感初探
熊露霞
京胡“风、骨、韵”
侯燕
“欢乐”与“悲伤”之辩——对蒙古族长调跨文化审美价值判断的追问
周雪丰
论昆曲节奏的音势类型——以《游园惊梦》之《皂罗袍》为例
张向东
瑶族音乐中美的寻觅——以湖南瑶族为例
李浩
“根籁”的内涵及其意义
第五单元:下午14:00-15:30
中国传统音乐的美学问题 主持:汪申申
程乾
从孔子到陶渊明——乐教的终结与感性重启
赵坚娣
古琴实际演奏与源谱差异之思考——以古琴曲《流水》为例
铁梅
古琴曲《普庵咒》以中和为准则的禅意美
郭树荟
中国传统音乐美学在当代音乐创作中的表现及理论研究意义
关杰
宗教现象学带给宗教仪式音乐研究的全新视野——以宁古塔满族萨满“鼓”研究为例
池瑾璟
宋代女性词乐的美学特征
第六单元:下午15:45-17:30
音乐创作、作品与批评 主持:孙佳宾
邢维凯
中国当代民族器乐创作中的美学观念问题
——以艾立群的民族室内乐作品《悠然》为例
何宽钊
权力博弈与性别冲突——对歌剧《运之河》的音乐学分析
谢嘉幸
中国当代民族器乐创作中的美学观念问题:音乐美学,今天你“表演”了吗?
蔡麟
论音乐的喜剧意识——从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机智、幽默和嘲讽表现引入
宋佳
“形而上性质”的哲理叙事功能——以贝多芬晚期钢琴奏鸣曲op.109、110、111为例
李鹏程
潘德列茨基美学观念对其创作风格演变的影响
何艳珊
莫教幻识误明月
——佛教视野下的现代音乐审美
6月20日(星期六)
第七单元:上午8:00-9:15
音乐文化批评 主持:冯长春
周钟
船子投江与成连入海
陈建华
慎言流行歌曲入文学史
李河成
“乐治”在法理社会中何以可能
张伯瑜
音乐作为“三界”桥梁
苟英杰
恶与乐
第二分会场:教学楼509
6月18日(星期四)
第一单元:下午2:00至-15:45
聆听与理解 主持:邢维凯
杨燕迪
论音乐作品中的“艺术问题”——音乐理解策略再议
王学佳
当我们体验纯音乐时在体验什么?——评彼得·基维《纯音乐:音乐体验的哲学思考》
孙月
真理自行置入作品与音乐意义的本真敞开——兼论内在谛听作为切进本真意义的意向方式
孙慧
当代音乐我们听什么?如何听?
郭一涟
感性地听,并说着经验——对音乐美学学科语言的运思
赵文怡
音乐怎么听,美学怎么说——一次关于艺术学新领域欲去而归的思考
韩锺恩
基于艺术工艺学的美学情智并及合目的性的哲学终端
第二单元:下午16:00-17:30
音乐与人文 主持:金经言
汪申申
音乐美学,请把目光投向音乐
柯扬
音乐学视域的东方主义批判——阿尔—塔伊《西方音乐中再现的东方形象:暴虐与肉欲》
李晓冬
对西方音乐现代性的若干思考——以记谱法与键盘乐器为例
张璐倩
理性自由的音乐实现及其反思
马卫星
阿多诺音乐社会学的自律与他律的共生关系
叶松荣
从“外位性”理论、“全球化视野”看西方音乐研究的“中国视野”
基础理论问题研究 主持:黄汉华
汪涛
瓦格纳与绝对音乐
李晓囡
“音乐存在方式”的超验、经验与先验问题研究
王肃
音乐存在方式之形态问题初探
王文卓
音乐审美的“具身性”现象
吴海
用音声去雕琢“时间原本”——音乐时间辨析
刘经树
50年代德国学界的教义思维讨论
孙佳宾
论音乐的逻辑基础
基础理论问题研究 主持:冯效刚
金经言
《德奥名人论音乐和音乐美》中译本序
蒋存梅
音乐审美与认知关系探微
黄汉华
埃罗·塔拉斯蒂《音乐符号学理论》的译介及相关问题思考
张晨
埃罗·塔拉斯蒂的音乐符号学观念——以《音乐符号学理论》(1994)为例
刘研
通过身体思考——论理查德·舒斯特曼的身体实用主义及其对音乐研究的启示
崔莹
声音的图案——后现代哲学美学观照下的音乐
第五单元:下午14:00-15:30
应用理论研究 主持:杨和平
范晓峰
音乐表演观念与表演实践关系解析
高拂晓
从表演写作看音乐表演美学的理论与实践
林平
关于构建《音乐审美学》及音乐审美教育学科体系的思考
林东坡
民族器乐表演美学研究之必要性
孙嘉艺
歌唱在歌剧表演中的审美特征
王晓俊
中国民族乐器“母语技法”研究
第六单元:下午15:45-17:15
应用理论研究 主持:范晓峰
卢广瑞
试以思维科学观点透视音乐表演“二度创作”
刘承华
中国古代声乐演唱美学的历时性展开
——从《师乙篇》到明清“唱论”的历史演进轨迹
明言
“夏蔓蒂现象”寻思——为纪念夏国琼百年诞辰而写
徐亚娟
用音乐美学钥匙打开《音乐鉴赏》之门
刘瑾
从感性认知到意义呈现——对民间粤乐“私伙局”演奏的美学解读
邹彦
接受美学视野中的历史的人与当下的人——以莫扎特音乐的多义性为例
第七单元:上午8:00-9:15
应用理论研究 主持:王少明
王韡
传媒音乐文化要注重审美品位
刘莉
从贝内特· 雷默的视角看音乐教育的本质
李甜甜
张映兰
普通地方高校音乐院系音乐美学课程教学研究
单金龙
以电影音乐为例探讨“模糊数学量化”下的音乐分析
大会汇报(教学楼401)
第一分会场汇报(9:30-10:00):罗小平
第二分会场汇报(10:00-10:30):马卫星
自由讨论:10:30-11:45(教学楼401)
主持人:谢嘉幸
会议总结:宋瑾(11:45-11:55)
学会会员大会闭幕 下午14:00-17:30
中国音乐美学学会会员大会 主持:宋瑾
会长作工作报告
青年论坛Ⅰ:教学楼413
中午12:30-13:45 主持:李晓冬
张珊
咏诵调节奏的音乐美学探索
西安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
马文婕
音声观对佛教音乐美学的意义初探
邹如愿
从动态的“关系意义”出发浅谈诠释型的音乐教育哲学
毛睿
世欲与往生的行为驱动——唐代敦煌弥勒经变造像的艺术哲学思想探寻
朱超
赵宋光美育思想元素析理——兼对美、立美、审美概念的释义
浙江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
吴远华
论施光南声乐作品创作的美学追求
杨倩婧
论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说”及其缺陷
青年论坛Ⅱ 教学楼413
中午12:30-13:45 主持:柯扬
张文昭
试论李皖的流行音乐批评方法及其美学理念
上海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
许首秋
音乐批评中“直觉判断”相关问题并成为评价“标准”的可能性探究
周凌霄
音乐想象相关理论问题研究
倪本初
C小调之于贝多芬作品中的特殊立意——一个悬而未决的疑惑
张潇雪
殉葬式悲情——以马勒《第二交响曲“复活”》第一乐章为个案探讨c小调问题
刘雨矽
“听”对应于敞亮的境界——从海德格尔的艺术之思到音乐作品的声音建构
刘姝彤
“迁徙的”古琴传派与地域文化下的听觉审美习惯——以诸城派与梅庵派古琴音乐为例
青年论坛Ⅲ 教学楼413
中午12:30-13:45)主持:高拂晓
杨甜
赵宋光《论美育的功能》
陈曦
钢琴演奏中音乐情感的表现
广西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
冯柱新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论中国古代道家音乐美学的内涵
方迪
音乐美学三十年:一边营造,一边扩展
凌瑞雪
记我国音乐美学事业的开拓者——何乾三
中央音乐学院本科生
高洁荣
中国传统音乐美学思想对古琴演奏艺术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