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25日19:30,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厅弦歌绕梁、笙管和鸣、鼓乐激扬,“九声谐和——九大音乐学院纪念刘天华诞辰120周年暨首届中国民族音乐节闭幕式音乐会”成功举行。代表着全国专业音乐教育最高水准的九大音乐学院首次联袂演出,近百名师生共同奉献了一场美轮美奂、盛况空前的民族音乐盛会。
音乐会之前举行了简短的音乐节闭幕仪式,由本届音乐节艺术总监、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主任、著名二胡演奏家于红梅教授主持,中央音乐学院党委书记郭淑兰代表音乐节组委会致闭幕辞,向参加本届音乐节演出的8大兄弟音乐院校师生和前来观看演出的院校领导表达了诚挚的谢意,对从全国各地赶来参与音乐节各项活动的专家学者、音乐界同仁和热情的观众表示欢迎和感谢。
音乐会第一首作品《楚俏》,是武汉音乐学院教师、青年作曲家龚华华为古筝、四件弦乐器与两位打击乐演奏家而作,曾荣获第十八届全国音乐作品(民乐)评奖“独奏、重奏及其它组合作品组”二等奖的民族室内乐作品,作品具有浓郁的湖北地方音乐风格,由武汉音乐学院“东方俪音”组合演奏。12位青年演奏家的表演富于活力,俏皮灵动,先声夺人,令在场观众耳目一新。
广东音乐是被列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间音乐,音乐会中星海音乐学院“‘粤风’五架头组合”演奏了广东音乐五架头《连环扣》,此次演奏的是广东音乐名家严老烈根据古曲改编的版本。5位青年演奏家的演绎风格纯正,一曲终了,观众意犹未尽。恰好星海音乐学院还带来了另一首曲目,是由余乐夫创作的高胡独奏作品《秋江水云》,值得注意的是担任高胡独奏的正是作曲者本人,这既是对许多老艺术家集创作、表演于一身宝贵传统的继承,也将在青年演奏家中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最能代表西北音乐风格的无疑是西安音乐学院的表演。作为中国西北地区唯一一所独立设置的音乐学院,西安音乐学院此次派出了25人的演出团队,也是本场音乐会京外参演院校中规模最大的一支代表队。他们首先表演的是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西安鼓乐。现场表演的曲目是由焦杰、程天健记谱整理的《尺调双云锣八拍坐乐》片段,研究西安鼓乐的专家程天健教授在乐队中亲自演奏战鼓、座鼓和乐鼓,体现了民族音乐学家的双重音乐能力。西安音乐学院表演的第二首乐曲是由作曲家张晓峰、王方亮创作的民乐小合奏《秦韵》,17位演奏家配合默契,作品气势雄浑,洋溢着浓厚的秦风古韵。
沈阳音乐学院的师生演奏了一首具有鲜明的朝鲜族民族音乐特色的民族室内乐作品《打令调》,乐队成员之间的心领神会,长鼓演奏者的优美舞姿,听众熟悉的《阿里郎》旋律,都令人情绪高涨、印象深刻。另一首民族室内乐《菩提》则充满了禅意,虽然乐队没有现场指挥,但清晰的声部层次、细致的力度变化处理,都展现出乐队作为一个整体的极强的控制能力。这两首作品都是由沈阳音乐学院青年作曲家王云飞创作,两首作品风格各异,一动一静,带给人不同的审美心理体验。
四川音乐学院“中国风”民族室内乐团表演的也是一首原创作品,是四川音乐学院二胡专业梁云江教授创作的民族室内乐组曲《四季》,8位青年演奏家演奏技巧娴熟,风格细腻,充满自信。天津音乐学院带来的节目是在校硕士研究生刘李阳卉表演的笙独奏《雪域欢歌》,这位青年女演奏家出色的表现技惊四座,令人赞叹。上海音乐学院“唐俊乔竹笛乐团”王俊侃、屠化冰、陈泓璇的表现同样令人惊叹,他们演奏的是中央音乐学院著名作曲家郭文景教授创作的竹笛三重奏《竹枝词》。面对以往民族管乐中鲜见的和音奏法,复杂的织体结构,繁难的演奏技巧,三位青年演奏家演奏得游刃有余,完美的诠释了作品,让听众沉醉于优美的意境之中。
中国音乐学院带来的曲目是民乐三重奏《阳关三叠》,由中国音乐学院德高望重的老作曲家高为杰教授根据古曲改编,著名演奏家张尊连(二胡)、张维良(箫)、邱霁(古筝)亲自表演。古朴、悠扬的乐声让人大发思古之悠情,三位演奏家的大家风范与卓越的艺术造诣,超凡脱俗的艺术表现力,凸显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让在场聆听的青年学子们看到自己还有多么大的上升空间。
第九个出场的是音乐节的东道主中央音乐学院,由院内15位青年教师组成的“青年国乐团”演奏了民族室内乐《醉秦》,青年作曲家谢鹏作曲。演出展现了中央音乐学院青年教师高超的室内乐合奏水平。这首《醉秦》与西安音乐学院演出的《秦韵》完成了一场音乐的对话,音乐时而热情豪放,时而深沉委婉,气韵生动,情趣盎然,犹如在听众面前展开一幅幅生动的历史长卷,让人梦回秦汉,思绪万千。
将本场音乐会推向最后高潮的节目是由著名指挥家刘沙指挥九大音乐学院师生合奏刘天华创作的《良宵》(刘天华曲、王甫建编配)和《光明行》(刘天华曲、彭修文编配),参加本场音乐会的全体师生以这一方式纪念刘天华诞辰120周年,向这位中国民族音乐的一代宗师,这位筚路蓝缕,将二胡、琵琶等民族民间音乐引向专业表演舞台、专业音乐创作和专业音乐教育领域的拓荒者致敬。
与刘天华先生同时代的音乐学家王光祈先生曾经以这样一段话表达过20世纪初音乐人对发展民族音乐的强烈愿望:“吾将登昆仑之巅,吹黄钟之律,使中国人固有之音乐血液,重新沸腾。吾将使吾日夜梦想之‘少年中国’,粲然涌现于吾人之前。”21世纪的音乐人,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刘天华、王光祈们的夙愿。九大音乐学院汇聚一堂、盛况空前的集中展演,可以看作是中国专业民族器乐教育的一次大阅兵。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音乐人和中国民族音乐创造新的辉煌,有了首届中国民族音乐节这一新的起点,有全国千千万万音乐工作者的共同努力,音乐人的中国梦不再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