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处

Office of Academic Research

科研处

关于开展2025年度北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招标工作的通知

信息来源:科研处 发布日期:2025-06-27 15:42:00 更新日期:2025-06-27 15:48:16

各位老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北京市贯彻<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的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落实中央和市委部署要求,扎实推动有组织的科研,进一步提升北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和水平。市委教育工委决定开展2025年度北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招标工作。

一、课题分类

2025年度课题分为战略、重点、一般、支持、辅导员专项五个类别,其中战略、重点、支持、辅导员专项课题均为理论研究方向,一般课题分为理论研究、应用对策和决策咨询研究三个方向。战略、重点课题研究周期为2年,列入北京市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一般课题(理论研究和应用对策研究方向)、支持课题、辅导员专项课题研究周期为1年,一般课题(决策咨询研究方向)研究周期为112个月不等(立项时明确)。

二、参考题目

参见2025年度北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指南(附件1)。需注意应用对策研究方向、决策咨询研究方向课题选题须与指南条目一致,自拟选题不予受理。

三、申报要求

(一)课题仅面向北京高等学校,其他科研单位可以作为课题参与单位,但不能直接申报。

(二)课题申请人须具备下列条件: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共产党领导。

2.课题申请人应对承担的课题具有相当的研究基础、条件、能力,能够承担实质性研究工作。每个申请人限报1项,所列课题组成员必须征得本人同意,否则视为违规申报。

3.遵守《北京市市级党政机关课题经费管理办法》《北京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管理办法》,其中战略、重点课题须同时遵循《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管理办法》等相关文件的规定。

4.战略课题申请人应具有正高级职称;重点课题申请人应具有副高级及以上职称;一般课题申请人应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人员;支持课题申请人原则上应为专职辅导员、思想政治理论课专职教师和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辅导员专项课题申请人应为专职辅导员,指在院系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在岗人员,包括院系级党组织副书记、学工组长、团总支书记、学工干部等。

5.北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尚未结题的负责人,不得作为2025年度课题的申请人。2025年度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的项目申请人、有在研项目的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负责人(以结项证书标注日期为准)不得申请2025年度战略、重点项目。

6.在学术诚信等方面存在问题的人员不得申报。

(三)战略、重点课题可由1所高校单独申报,也可由1所高校牵头、组织23所高校共同申报;一般、支持、辅导员专项课题由1所高校申报。

(四)申请人须如实填写申请材料,并保证没有知识产权争议。凡存在弄虚作假、抄袭剽窃等行为的,一经查实,取消五年申报资格;如获立项即予撤项并通报批评,五年内不得申报本课题。

(五)课题负责人要保证亲自参与研究全过程以及开题答辩、中期检查、结题答辩。

四、立项数量及资助额度

战略课题拟设立约2项(理论研究方向),每项研究经费10万元;重点课题拟设立约13项(理论研究方向),每项研究经费5万元;一般课题拟设立约72项(理论研究方向拟设立约56项、应用对策研究方向拟设立约6项、决策咨询研究方向拟设立约10项),每项研究经费2万元;支持课题拟设立约111项,每项研究经费1万元;辅导员专项课题拟设立约100项,每项研究经费0.5万元。

五、成果要求

成果形式共四种,包括专著、论文、研究报告以及基于课题研究成果形成的具体转化应用。具体要求参照《北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鉴定结项工作细则》(附件2)。

六、工作安排

请各位老师于2025822日前,将课题申请书(附件3附件4)电子版发至邮箱kyan@ccom.edu.cn,邮件名为姓名-2025北京高校思政课题。科研处将组织专家进行校内初审,初审通过的课题由学校统一组织上报。


科研处联系人:孔妍 易桦

科研处联系电话:66411965


附件:

1.2025年度北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指南

2.北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鉴定结项工作细则

3.北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战略、重点课题申请书

4.北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一般、支持、辅导员专项课题申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