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中方与西方的碰撞

信息来源:中央音乐学院 发布日期:2012-03-06 16:08:00 更新日期:2023-08-22 21:29:49

 
 

  2月19日晚,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在北京音乐厅奏响了一篇别开生面的乐章——“龙声华韵”王震亚先生古琴音乐改编作品音乐会,为国家交响乐团2011—2012音乐季增添了一抹不一样的意蕴。

  此次音乐会特邀著名指挥家林涛、严良堃职棒,与国家交响乐团和合唱团共同演绎了王震亚先生10首精心改编的古琴音乐作品,分别是五首风格迥异的琴歌改编曲《满江红》、《竹枝词》、《陋室铭》、《胡笳十八拍》、《阳关三叠》,以及五首琴曲改编曲《潇湘水云》、《四大景》、《平沙落雁》、《梅花三弄》、《广陵散组曲》。与以往的古琴音乐会不同,作曲家在这十首改编曲中并没有加入古琴声部,而是用合唱和交响乐队对这些古曲进行全新的演绎与尝试,把自己对古曲的创作理念与思想传达给了每个观众。

  相对于琴曲来说,琴歌的改编会显得较为容易一些。作曲家对前三首琴歌的合唱编配,在尽量忠实于原作的基础上稍作改动,将岳飞忠贞爱国的情操,“竹枝”清韵悠远的情调,诗人身居斗室高雅脱俗的气韵一一表现出来。第四曲《胡笳十八拍》是一曲感人肺腑、流传至今的千古绝唱,为许多琴家所偏爱。作曲家兼用了琴家王迪与陈长龄打谱的版本。为了避免改编后结构过于冗长,他对原琴曲每段的结尾做了适当删节,而将这些音调融汇于钢琴伴奏中,从而保持了原曲的完整性。与此同时,作曲家也将原琴曲做了若干转调处理,为情感表达产生了全新的效果。曲中时而哀怨的呢喃,时而悲愤的诉讼,将蔡文姬复杂的内心充分地展现出来。特别是乐曲结束前极强与极弱的力度对比,宽广、恢宏的合唱,将全曲的情感进一步升华。音乐会上半场最后一曲的《阳关三叠》采用了和《胡笳十八拍》相似的处理手法,作曲家对王维原诗作之外的词句适当删减,并将其音调转变为前奏与间奏,用钢琴缓缓奏出。伴随着第三叠绵延悠长的余音,合唱缓缓收尾,情意绵绵,真切动人的旋律博得了大家阵阵掌声。

  在琴曲中,《潇湘水云》是极富内涵的代表作之一,它以被水云笼罩中的九嶷山来隐喻郭沔对国家的忧思之情。管弦曲的开头很有特点,先以连续清脆的三角铁引入,好似清凉的阵阵流水。紧接着,乐队嘹亮地演奏,仿佛巍峨的九嶷山脉。而之后木管缓缓地吹出旋律,引出了古人淡淡的哀愁。整首作品在演奏中时而圆润时而跳宕,模仿古琴空灵泛音的钢片琴、三角铁和乐队交相呼应,渲染了云水交错,波澜起伏的画面,引起人们的共鸣。第二曲《四大景》原是由明清俗曲小调改编而成,欢快明朗的音乐为整场音乐会带来了一丝春意。《平沙落雁》是几百年来流传最广,最能体现出文人气韵的琴曲之一。改编后的管弦乐基本上遵循了原曲的曲式结构,弦乐与木管悠扬舒展的旋律表现了一片广袤的天地。音乐中隐约交错的小提琴断断续续的擦弦声,就像翱翔在天空中的大雁。古代文人超凡脱俗之韵在这首曲子中得到了新的诠释。第四曲《梅花三弄》中双钟琴的演奏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两架钟琴在音乐的一开始就奏出了原古琴曲第一弄中的泛音主题,古朴清越。在以后的音乐发展中,钟琴的声音都若隐若现地交错于乐队中。加上乐句句尾三角铁清脆的敲击声,将梅花高洁、孤傲的品格体现出来。最后一曲《广陵散组曲》是整场音乐会的一个高潮。作曲家对原琴曲进行解剖,将原古琴曲重组为四大部分,宏伟的气势充分表现了聂政悲愤、壮烈、哀怨的情感。

  然而,不禁令人遗憾的是,由于时间所限本场音乐会的乐队与合唱团并没有更充分的排演,以至于音乐创作与音乐实践之间产生了一定的差距,使作品中所要表达的情感没能更加完美地表现出来,这也为我们的音乐表演提出注意事项。

  音乐会在获得大家阵阵好评的同时,也引发了学界对古琴音乐种种问题的思考。与其他传统乐器相比,古琴因承载了更深的文化内涵而位于八音之首:“八音之中,唯弦为最,而琴为之首”,“众器之中,琴德最优”。[1]它不仅仅是乐器,也具有道器、法器的属性。琴与文人也结下不解之缘。古人弹琴,是为了与自己的心灵、天地自然进行交流。因而琴曲中所传达的情感,表现的深邃意境,是用“心”才能体会的,所谓“琴者,心也”。在充分西化的今天,古琴似乎与当代的审美文化格格不入,成为音乐中的“另类”。音乐家也做了各种尝试,譬如创作新技法的琴曲,将传统琴曲进行改编,在创作西方音乐体裁中融入古琴技法等等,不断探寻古琴在当代的发展道路。然而与西方音乐不同,西方的音乐就像油画,棱角分明;而古琴音乐就像淡淡的水墨画,在宣纸上细细散开,重情、重意、重韵。古琴千百年间形成的特殊技法,譬如其特有的“走手音”,吟、猱、绰、注,以及它模糊的音高,自由的散板节奏,并不是单纯的模仿能够做的到。西方音乐固然宏伟,辉煌,比琴曲更有气势,但要求其表现古琴的神韵,古琴的清微淡远,是不能强求的。与改编其他传统乐器不同,改编古琴曲绝非易事,特别是王震亚先生将琴曲改编为西方管弦乐的形式,更是一次很大的挑战。王震亚古琴音乐改编作品音乐会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供我们思考。在现代化、多元化、商业化的今天,古琴究竟如何应对各方面的挑战,需要我们不懈努力和尝试,任重而道远。

  

  


 

  [1]刘承华《古琴表现力抉微》,《中国音乐学(季刊)》,2000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