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我院召开2013年就业专题工作会

发布日期:2013-11-25 17:00:00 更新日期:2023-08-22 21:29:02

 

  为了更好地推动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我院于2013年11月7日下午4:00在教学楼717,召开了中央音乐学院2013年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会议由党委副书记逄焕磊主持,党委书记郭淑兰、院长王次炤、副院长周海宏、江小艾、叶小钢、副书记苗建华,各系正副主任、党总支书记、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处、学生就业指导中心、教务处、研究生处负责同志参加此次会议。

  会议始终保持在紧张热烈的气氛中进行,首先各位系主任在会上逐一汇报了本系2013年毕业生就业情况的统计数据,并立足本系就业情况,各抒己见,共同探讨了我院人才培养、教学改革、师资配备等方面促进就业工作的好办法、好思路。作曲系郭文景老师首先详细汇报了本系学生的毕业去向,介绍了目前正在进行的作曲创新与表演互动的项目。音乐学系周青青老师发言中谈到在以后的音乐学系教学中,要改变“高不成低不就”的状况,分清本、硕、博的层次,即把本、硕培养成通才,改善教学方式,增加人文素养、赏析能力、音乐技能等方面的学习,以出去适应范围更广阔的工作,而必须把博士生培养成业界学术精英。陈琳老师介绍了指挥系多年来一直倡导“成功的教学是要把学生扶到指挥台上”的理念,系里积极鼓励主科老师通过自己的社会影响,多为学生安排实践机会,多让学生被乐团有所了解,为学生今后的就业打开一些出路。陈谊老师则重点汇报了音乐教育学院在全国建设的众多实习基地的运转情况,以及面对的教师资格证授予,改变毕业生就业观念等问题的应对想法。钢琴系吴迎老师表示,学生毕业后留京的意愿给当前就业造成了巨大的压力,甚至在无奈之下签署了并不满意的就业协议,这些都是系里老师不希望看到的。管弦系赵瑞林老师指出由于乐团企业转改,演员需求饱和,所以北京的就业压力将持续加大,建议乐队学院是否可以吸收我院毕业生继续进修,缓解就业问题。对学生来讲,既可以积累经验,也可以继续寻找工作。同时希望得到学院的支持,进一步加大与各大乐团和各地院校加强沟通,帮助学生寻找就业机会。民乐系章红艳老师认为如何做到真正把人才输送给社会,如何完善教学和学习观念,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并希望学院能够对民乐系开设一些指挥专业的基础课程,让学生把能用到的知识都学会,成为优秀的“通才”。声歌系张立萍老师也强调了学生就业思路应当转变,要培养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到能让自己发挥作用的地方去实现自身价值。随后,郑荃老师和刘明明老师也分别就提琴制作、音乐治疗今年的就业形式进行了分析,并对2014年毕业趋势进行了预判。

  王院长在听完所有系主任的汇报后,与大家一起分析了全国的就业形式,指出就业问题是全国性的问题,近年来教育部、国务院也多次召开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会议。学院将主动调整适应社会的教学设置,真正做到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精尖人才。希望各系辅导员老师共同帮助学生调整他们的就业观,通过平时的教育活动等影响,带着学生回到当地去发挥作用。同时针对近年来,在文化部、教育部、北京市等国家机关我院的学生数量减少,鼓励学生参加公务员考试做文化官员。最后王院长强调,我们学院要一直坚守培养多类型的高精尖人才不变,无论今后到社会上从事什么职业,都要是优秀人才。

  学院党委郭书记最后总结强调,我们面临着这样的文化事业改革的客观背景,要积极寻求解决办法,开辟新的就业渠道,进入综合大学就是其中重要的一条,但综合大学需求并不是单一专业的人才,而是综合全面的音乐人才,比如音乐赏析课、校园艺术生活等需求。因此,我们应该根据社会的音乐需求来调整我们的课程设置,也要学生转变就业观念,眼睛要向下看。在北京音乐团体饱和,更新频率低,地方乐团人才紧缺的现状下,希望各系主课老师能够积极引导学生基层就业。此外,要给毕业生适应就业开设专题课程,例如,如何推荐自己,如何写作基本应用文,提高自己的必备能力,增加自己的整体文化素养;还要与用人单位的联系,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把我们培养的最好人才送到最能发挥作用的地方去,这才是“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我们只有增加毕业生自身的实力,做到多个用人单位抢同一个学生,才能真正帮助学生解决就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