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我院副院长叶小纲的作品《大地之歌》再次荣登北京国际音乐节舞台,与奥地利作曲家古斯塔夫·马勒创作的《大地之歌》同台演出。
20世纪初,马勒受到7首中国唐诗的启发而创作了《大地之歌》。在作品中,马勒以其独到的美学思想和杰出的创造力在东方神秘主义文化和欧洲晚期浪漫注意音乐之间构建了一道桥梁。2005年,受中国爱乐乐团及其音乐总监余隆的委约,叶小纲教授创作了中国版的《大地之歌》。同年,该作品在北京首演获得巨大成功后,随后又由中国爱乐乐团在旧金山、纽约林肯中心、伦敦巴比肯中心、柏林爱乐大厅等世界主要音乐厅先后上演,受到了业界和听众的普遍关注和赞誉,被媒体认为是“中国现代音乐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之一”。
2011年北京国际音乐节上,我国著名导演李六乙全新尝试,在时隔百年之后,两部《大地之歌》得以同台上演,隔空对话,为观众带来了一场“视听狂想”。马勒在《大地之歌》中“表达了他的悲哀和恐惧”,两部作品虽然同题同名,叶小纲教授的作品则用自己的思想和音乐语言创作了一部全新的作品:“马勒所依照的歌词版本并非真正的唐人诗意,更与中华文化无关。但在创作中又不能完全重复古人的诗意,所以我的《大地之歌》是通过唐人诗句的原意发出内心和时代的呐喊声。”在这部作品中,叶小纲教授运用现代东西方音乐结合的表现手法和写作技巧,突破性地将古诗的意境和戏曲的行腔融合在了一起。音乐中川剧锣鼓的使用,更为听众津津乐道。
据悉,《大地之歌》去年在德国由著名的班贝格爱乐乐团成功演出后,明年将在慕尼黑由享誉世界的慕尼黑爱乐乐团演出,并由国外演员演唱其中的声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