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曲系姚恒璐教授应韩国现代音乐三同盟(TACM, Triple Alliance for Contemporary Music)的邀请,出席了刚刚在韩国大邱市(Deagu)举行的“2008东方之声”现代作品音乐会及论坛等系列学术交流活动。
现代音乐三同盟(TACM)由韩国著名作曲家、现代音乐协会国际事务理事李震宇创立并担任音乐总监,该现代音乐组织创建十年来,一直致力于推动和促进亚洲各国现代音乐的创作、研究和学术交流,并每年向东亚的每个国家和地区邀请一位作曲家参加作品交流音乐会和学术研讨。自2002年以来,我系姚恒璐教授每年享有此殊荣,已演过六部作品并出访过四次。今年恰逢TACM成立十周年纪念活动,受到韩国文化体育旅游部的资助和国家电台的大力支持,10月29日晚,在岭南大学(Yougnam University)音乐厅举行的“2008东方之声”音乐会上,姚恒璐教授的新作:四重奏《高丽之风——为长笛、钢琴、小提琴和大提琴而作》获得极大成功。该作品根据东北吉林的朝鲜族民歌《嗯嘿呀》的旋律素材创作而成,其主题带有舞蹈的特征,表现出一种愉快、欢畅的情绪。作品的结构新颖、兼具现代风格但可听性强,精致、独特而引人入胜。在当晚的音乐会上,还上演了日本作曲家、伊丽莎白大学教授伴谷晃二的《光、风和海——为竖笛独奏而作》、中华台北文化大学副教授吕文慈的《太阳、月亮》、中国香港作曲家陈永华教授的《爱之火——为大提琴独奏而作》以及韩国作曲家、岭南大学教授李震宇的《镶嵌——为长笛、小提琴、大提琴和打击乐而作》等。
在10月29日上午举行的主题为 《亚洲从西方音乐所借鉴的作曲技法的改变》学术研讨会上,姚恒璐教授作了《作曲的演变和实践在中国——中国从西方音乐借鉴的过程》的专题演讲。论文从创作观念、创作技法和创作方式三个方面论述了中国自1978年以来当代音乐的创作风貌。在创作观念上,经历了1978年自90年代初从为政治服务的“他律”到研究音乐自身规律的“自律”、90年代到当前的理性与感性的交融;还从西方的调性回归对中国音乐创作的启示和广泛的题材选择与多元的技法实施等方面论述了西方音乐对中国作曲家创作观念的改变。在创作技法的运用上,从传统、民族和现代技法方面、西方“先锋”作曲技法的引入和重视技法与音乐表现、音乐结构的关系上来逐一剖析。让亚洲其他各国了解到中国当代音乐的创作状况。
10月30日晚,在光州市(Guangju)举办的亚洲青年文化节开幕式上,“2008东方之声”音乐会原曲目并再次得到成功上演。本次亚洲青年文化节的主题是:“亚洲、文化和环境”。此外,姚恒璐教授还应邀出席了31日举行的《亚洲文化论坛》。
通过本次的交流音乐会和学术研讨,及时了解到亚洲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现代音乐创作发展的历史与现状,深切感受到亚洲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现代音乐的迥然不同的技法和风格。此外,在互换音响、乐谱的交流过程中,不禁为他们近年来丰硕的创作成果所感慨,其音乐创作数量之众、体裁广泛、风格各异而令人惊叹,显示出对他们对现代音乐创作的不懈探求。本届韩国现代音乐系列活动的成功举办必将推动、促进亚洲现代音乐的创作、交流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