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15日下午3点,“中国中央音乐学院与奥地利勋伯格研究中心合作签约仪式”在北京中央音乐学院举行。出席签约仪式的双方代表有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徐昌俊教授、奥地利勋伯格研究中心主任克里斯蒂安·迈耶(Christian Meyer)博士、音乐学研究所所长戴嘉枋教授、作曲系主任唐建平教授、副主任叶小钢教授,以及学院办公室副主任刘红柱教授等。戴嘉枋教授主持签约仪式。
在签约仪式上,徐昌俊副院长首先代表王次炤院长和中央音乐学院热忱地欢迎迈耶博士的到来,并表示对双方将要开始的合作充满期待。徐院长指出,此次合作的意义将是十分深远的,这不仅是由于勋伯格的音乐创作和思想在二十世纪以来的现代音乐创作中毋庸置疑的重要影响,而且因为中央音乐学院非常珍惜这样一个能与勋伯格及其珍贵的遗产建立直接联系的机会。我们相信,双方的一系列合作计划将更深层地推动中央音乐学院和全国音乐院校在勋伯格研究及其作品演出以及在现代音乐研究方面的发展。
其后,唐建平教授和叶小纲教授在发言中都提到了此次与勋伯格中心建立合作关系对于中央音乐学院师生及国内学者的重要意义。叶小纲教授特别提到了今年五月份所举行的“奥地利作曲家阿诺尔德·勋伯格的音乐作品及其艺术思想研讨会”以及“勋伯格专场音乐会”已充分展示了中国学者及音乐家在勋伯格研究和表演等方面的学术实力;而且,此次研讨会和音乐会也成为真正与勋伯格中心建立合作关系的契机。
迈耶博士在发言中也首先介绍了此次合作的基本情况,尤其提到今年上半年勋伯格专家塞苇林·奈芙(Severine Neff)教授与叶小纲教授的接触,以及此后纽约州立大学金平教授的积极努力最终使我们今天能够坐在这里正式签署合作计划。另外,勋伯格中心与日本和韩国的音乐机构已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此次与中央音乐学院的合作是该机构第一次在中国所进行的项目,这是由于中国音乐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特别是多位中国及华裔作曲家和演奏家的音乐文化活动在奥地利所受到的广泛关注;另外特别重要的原因是,勋伯格家人一直积极热情地寻求与中国艺术家合作的机会,
这都使维也纳勋伯格中心对于此次合作充满信心。迈耶博士强调,他相信,通过双方的合作而推动的对于勋伯格以及新维也纳乐派进一步的认识和研究将使中国的演奏家、作曲家以及音乐学家都受益匪浅。
合作意向书的内容包括在中央音乐学院建立勋伯格研究中心和维也纳勋伯格中心和中央音乐学院在中国联合主办各种比赛及比赛获奖者访奥学习、学者互访、大师班讲学、专题学术研讨会以及大型主题展览等内容。在谈到具体的合作计划时,迈耶博士介绍说,他们已为今后三至五年内的合作计划制定了五万欧元的预算,双方正式的合作将始于下个月即将开幕的“中央音乐学院音乐节”,而2009年春季将在中央音乐学院举办的亚洲首次勋伯格音乐手稿、图片、绘画以及历史照片展览则是这一阶段合作计划的重点。
接下来,迈耶教授向中央音乐学院赠予了礼物,其中包括勋伯格中心的介绍,以及有关勋伯格的两本重要的著作《勋伯格和声学》(Arnold Schoenberg: Theory of Harmony)和2003年出版的 《勋伯格生平文献阅读》(A Shoenberg Reader: Documents of a Life)。其中后者包括了大量首次面世的第一手资料以及约瑟夫·奥纳(Joseph Auner)教授颇有价值的评注,此书尚未有中译本。因此,其中文版的诞生也将成为未来合作计划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徐昌俊副院长也代表中央音乐学院向勋伯格中心回赠了礼物,包括介绍中央音乐学院和学院师生音乐会的DVD,记述了“勋伯格研讨会”活动的2007年北京现代音乐节的宣传册,带有学院标记的工艺品以及我院作曲家室内乐作品的乐谱。
中央音乐学院与勋伯格中心郑重地签署了合作意向书,这将意味着双方的合作将是长期的,合作计划的实施一定会为今后中国学者对勋伯格及现代音乐创作的研究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并产生更深远的影响。
勋伯格研究中心将设在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研究所。该所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维也纳勋伯格研究中心简介:
此中心坐落于维也纳市中心的歌剧院与音乐厅之间。1997年,勋伯格家人同意把勋伯格所遗留下来的大量乐谱、论文及绘画手稿等第一手资料捐赠给奥地利政府,其条件为在维也纳建立专门的勋伯格研究及公众教育机构,这便是维也纳勋伯格中心的起源。该中心保存了勋伯格大约九千多页乐谱手稿、六千多页文字手稿、三千五百多件历史照片及个人文件等,是目前所公认的最权威、资料最丰富的勋伯格文献及研究中心。该中心于1998年3月正式对外开放,面向研究者、作曲家、演奏家以及普通公众。该中心的宗旨为:在维也纳建立勋伯格档案馆、档案馆的维护及保存工作、有关勋伯格的跨学科艺术影响的公共教育,以及教育和宣传勋伯格对音乐的贡献和其他的成就。
* 该中心已与我院建立了友情链接,其网址为:
http://www.schoenberg.at/default_e.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