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多元融汇 实践探索——记2015北京国际作曲大师班

信息来源:中央音乐学院 发布日期:2015-07-31 22:50:00 更新日期:2023-08-22 21:27:39

  

  2015年7月18日,为期九天的2015北京国际作曲大师班在中央音乐学院落下帷幕。北京国际作曲大师班是我国目前唯一的国际性暑期作曲交流平台,活动在立足于东西方交流的基础上,特别加深了对西方现代音乐以及中国民间音乐的探讨。自2011年至今,北京国际作曲大师班已成功举办至第五届,包括陈怡、周龙、西村朗等诸多国际顶尖的知名作曲家参与其中。

  回顾大师班的发展历程,在开幕会上致辞的中央音乐学院王次炤院长讲道:“当代的音乐创作日新月异,丰富多端。而每年大师班都会邀请来自世界各地的作曲家,不仅为学员带来新的创作理念,也通过当代室内乐团的演出来使学员的创作理念得到实践。中国作曲家的参与也带来了基于东西融合思维的表达,这些对于年轻人的音乐创作都大有助益。”

 

    

  从7月18日至7月26日,2015北京国际作曲大师班持续9天之久,来自美国、德国、荷兰、法国及中国的七位知名教授开坛授课,他们的创作思想与音乐风格的差异使得大师班的教学内容更为多元与多样化。

  李吉提教授任教于中央音乐学院,她对中国传统音乐以及中国当代音乐的创都有深入的研究。大师班期间,她以“中国音乐中不确定因素的特有意趣和独特魅力”为题,对中国传统音乐中的细节进行了分析。奥利维·施内勒教授来自德国汉诺威音乐学院,并担任汉诺威新音乐研究所所长一职,此次他以“混合生效·用声学模式创作”为题,与学员们分享了自己的电子音乐创作心得。作为美国密苏里大学的作曲教授陈怡,为学员们介绍了她的《动势》与《宁》等作品。来自中国艺术研究院的项阳研究员是第一次参与到作曲大师班的活动中,作为有着丰富经验的理论研究专家,他的讲座让学员们对中国传统音乐产生更深刻的认知与思考。作为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叶国辉教授的作品曾获得诸多国内及国际大奖,他的作品亦曾被赞为“来自中国的号角”。在大师班讲座上,他以图文并蓄的方式,介绍了自身音乐创作中的图文取向。本届作曲大师班的特邀指挥德尼·柯恩教授身兼作曲家、指挥家与钢琴家,对三个领域都有深入的研究。在讲座中他以著名作曲家作品为例,对比学员作品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建议。乔·邦斯教授是荷兰新音乐团的创始人,对于“创作及如何与乐团合作”有着丰富的经验。在讲座上,邦斯教授即以此为题,分享了他所经历的多元文化创作体验。

  除讲座之外,本届大师班亦包括公开排练与器乐工作坊等活动,而小组课与大师个别课的数量也按照学员诉求进行调整和增设,使学员们有更多机会直面讲座教授,并由此实现更为深入的学习与交流。民乐演奏法讲座与工作坊同样是本届大师班的新增项目。其中民乐演奏法讲座以讲解中国民族乐器的现代演奏技法为主,旨在使学员能够将民族乐器真正应用到音乐作品中,并透过大师班向国际范围内推广。在本届大师班的民乐演奏法讲座上,特邀著名演奏家我院王磊副教授为中外学员们讲解了笙的演奏技法,以及在作曲中的实际应用。现代乐器演奏工作坊则着重介绍西洋乐器,来自法国的NODUS当代室内乐队的几位演奏家为学员们举办了精彩的乐器法讲座,涵盖了新音乐演奏的诸多方面。在此期间,很多学员都尝试了自己从未使用过的演奏技法,对于作曲方式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

 

 

  音乐会始终在北京国际作曲大师班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本届大师班的音乐会共有三场,而在大师班的推动下,许多学生都新音乐产生了极大的兴趣,音乐会场场爆满,座无虚席。

  前两场音乐会以演奏东西方作曲家的新音乐作品为主,在展示中国新音乐发展的同时,亦增添了欧美作曲家的音乐曲目。本届北京国际作曲大师班特别邀请了来自法国的NODUS当代室内乐队为学员作品进行演奏,NODUS室内乐团是在国际上具备高水准的新音乐演奏乐团之一,而此次能够与国际一流的室内乐团合作,无论对于学员还是演奏者而言都是非常宝贵的经验。值得注意的是,大师班音乐会也特邀了刘文佳、胡瑜以及王茜、孙晶及郑杨等多位中国优秀的青年民乐演奏家与NODUS乐团合作,共同诠释了学员们的作品。

  最后的一场音乐会则演奏了此次报名参与大师班的A组学员作品,本次入选的学员包括陈秋成、董令贻、胡旨澄、黄天辉、马昊、南思羽、王尔清、张光一八位。在北京国际作曲大师班中,实践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每位A组学员都要亲自参与作品的排练,以便对作品的不足之处进行修改。本届大师班的特邀指挥家德尼·柯恩教授有着丰富的指挥、演奏及创作经验,在音乐会排练中,他勤恳敬业的工作态度令学员们受益匪浅。

  音乐会结束后,大师班讲座教授对A组学员的八部首演作品进行投票评比,来自美国茱莉亚音乐学院预科班的王尔清以《来自幽灵剧院的三个场景》获得了本届大师班的“最佳作品奖”,而张光一、胡旨澄、南思羽则获得了“优秀作品奖”。

 

 

  为了使本届大师班成功举办,活动的筹备工作从上届大师班结束时便已开始。参与活动的工作人员大多是中央音乐学院的教师与学生,很多甚至是已经持续参与五年的熟面孔。包括艺术总监郭文景、执行总监秦文琛,以及郝维亚、陈泳钢和统筹助理周娟、朱赫、李听非、李婷、刘丽丽等老师均为大师班的顺利举行而贡献良多。

  对于此次活动,各位学员均反响热烈。“大师班真的是太棒了,我见到了来自不同国家的作曲家,他们的课程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一位来自台湾的学员激动地说,“我已经是第二次来大师班了,这里的氛围我非常喜欢。我不仅可以请教授指导我的作品,还可以和很多来自其它国家和地区的学员进行交流,通过大师班我认识了很多新朋友。”

  “这是非常充实的九天,”北京国际作曲大师班的执行总监秦文琛教授说:“作曲大师班的举办是对作曲教学的重要补充,对创作的推动是明显的。”作为我国目前唯一的国际性暑期作曲交流平台,作曲大师班的活动已成功举办五届。美、德、日、法、意等国的专家相继到访,在给北京国际作曲大师班带来新鲜空气的同时,也令中国作曲家的作品漂洋过海,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与日俱增。随着活动的持续举办,北京国际作曲大师班已在海外打响名声,受到中外专家的高度重视与好评,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大师班的影响力还将持续扩大,并最终成为国际作曲活动中至关重要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