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琴坛的财富 国人的骄傲——从音乐会中看陈曦

信息来源:中央音乐学院 发布日期:2006-07-03 00:00:00 更新日期:2023-08-22 21:35:34

       六月二十七日的晚上,正当世界级小提琴演奏家穆特纵情挥洒的时候,在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厅的聚光灯下也会集了三位年轻而又杰出的演奏家,共同上演一场纪念肖斯塔科维奇丹城诞辰一百周年的重奏音乐会。他们是音乐学院的青年大提琴家孙晓琪、室内乐钢琴家施佳佳和蜚声国际的小提琴家陈曦。没有沸沸扬扬的宣传,却更增添了一份专属于古典的低调,让我们玩味了一把“严肃音乐”的清静与内省。
       同许多人认识陈曦的故事一样,始于陈导的《和你在一起》,这部充满了煽情、感人的传记体电影。在他尚未“走访”柯蒂斯之前,常常听人说在央院里偶遇了陈曦,但笔者一直也没目睹过。这期间不断地听到有人反复的念叨他的小提琴有多么的“厉害”,却一直没有好好的欣赏过,因此这一场音乐会决不放过。上下半场是柴可夫斯基的a小调钢琴三重奏和肖斯塔科维奇的e小调钢琴三重奏。
       陈曦的音乐,至少对于我来说,似乎到了一种极致。我不得不一再把他的年纪与实力相对比,实在是太好了,好的我都不知道该怎样称道。而恰恰矛盾的是我又总会忘记他的年纪尚轻,完全一脸成人的神情。他有个很明显的特征:宛如面由心生,他内心感受到的感情都会一一反映到他的面庞上,眼球也似乎在跟随着精神四面八方的“游历”。时而会因为表演到拿手绝活而看到天真无邪的笑容,时而又发现那沉醉投入的庄重,还有因为小小纰漏出现的反射出的微皱眉头。这些自然本真的表情,让我也深深明白了陈曦对音乐传达的如饥似渴和心底那份最纯真的渴望。
       我思索了许久,发现他的音质就像瓷器一般,光洁通透,极少瑕疵。我想界定他的演奏风格是热情如火的,但又不单纯是热得像“火上加了油”。看他拉琴就像在毫不费力的“玩”,让人有说不出的放心。潇洒而又有节制的迸发早就了一种超脱年轮的沉着与大气。音乐的瞬息万变成就了他捉摸不定的音乐个性:有摇篮曲般的温婉,非凡的柔情;还有一泻千里的豪情,震撼的激越。如此宽广的涵盖让我都开始怀疑小提琴为什么被定义为“乐器皇后”?小提琴俨然已经成为了他美妙动人的“歌喉”,清亮、明净的脱俗,就连奏出的泛音也像是逗留在空中盘旋、回响。对作品中情绪控制伸缩性极强且准确的诠释,是我最为佩服陈曦的特质。也许并非所有的听众都能领悟乐曲的含义,但他就有那种魅力,让每一个人都全神贯注的走进了音乐家们营造的“戏剧”里,如痴如醉。
       每逢我遇上喜爱的作品、喜爱的乐器、乃至喜爱的演奏家,总会不由又自主的陷入过分眷恋之中。尽管我明知主观色彩犹为的浓厚,但我丝毫不介意我的“有意偏袒”。因为只要是让人“爱不释手”的音乐就必然是可取的。其实有时候,人何必在乎太多规则。就像陈曦的演奏中就时刻散发着自我与自由。
       演出后的掌声是相当热烈的,能感觉得到是一种从内心的崇拜与欣赏。音乐会返场加演了我的挚爱——巴西国宝级作曲家皮亚佐拉创作的一首抒情探戈,莫名的感动,莫名的流泪。我不得不承认,我倍加喜欢这位年轻的小提琴家了。或者说只有在这个时候,在这样的乐声中,我才真正觉得这个制造美妙乐音的“天使”,不再是舞台上闪耀的明星,不再那么高不可攀,反而凸现得更加的纯净和真实。就像不久前,凑巧听到了他演奏了宫崎骏的动画影片《天空之城》之中的几句简短的旋律,正是这同样的朴实真切深深打动了我,让我终于明白著名的人物都有其过人之处,并非浪得虚名。一直也没有机会当面表达我的想法,谨以此拙文向陈曦献上我最诚挚的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