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由我院与中国艺术医学协会联合举办、我院萧友梅音乐教育促进会和嗓音研究中心具体承办的冯葆富与中国艺术嗓音医学建设学术研讨会在我院举行。今年是我国著名艺术嗓音医学专家、中国艺术医学协会副会长、文化部艺术科技委员会委员、我院嗓音研究中心主任医师冯葆富教授逝世十周年、诞辰八十周年。研讨会旨在彰显冯葆富教授对我国艺术嗓音医学、声乐教育事业所做出的贡献,进一步推动艺术嗓音医学和声乐教育事业的发展。来自全国各地的艺术嗓音医学专家、声乐教育家、歌唱家、耳鼻喉科专家、语言学家、声学家以及冯老生前好友、学生、同事等60余位代表莅会。会上,大家一同观看了由冯老的学生、我院嗓音研究中心主任韩丽艳编辑整理的冯葆富生前图片展,回顾和总结了冯老对我国艺术嗓音医学、声乐教育事业所做出的贡献,并对我国艺术嗓音医学发展的现状和未来进行了交流与展望。
上午的会议在学院演奏厅举行,萧友梅音乐教育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黄旭东主持会议。周海宏副院长代表临时出差的王次炤院长出席会议并致辞。他首先宣读了王院长的开幕词。王院长对冯葆富教授的人品、学识、医术给予了高度评价,指出,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艺术与科学的关系将更加密切。因此,我们应重视声乐教学与嗓音医学的结合,重视理论的学习和研究。之后,周副院长又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指出了艺术嗓音医学的重要性,表达了对会议的祝贺。
中国艺术医学协会会长、北京舞蹈学院舞蹈学系主任刘青弋教授在发言中指出,冯葆富教授是中国艺术医学学会和中国艺术嗓音医学的创建者,今天我们从四面八方赶来,是为了在他的纪念日里献上我们的一份景仰。冯教授用真心、真情酿造了善和爱,被艺术家称为艺术家的保护神。今天我们对他最好的纪念,莫过于继往开来他的事业,和弘扬他那平凡中见不平凡的职业精神。冯教授将声乐教学变成了科学,他将科学的种子播在了艺术医学和艺术教育的领域,也深深植根在了我们的心里。
文化部文化产业司范晓强处长在发言中指出,艺术嗓音医学是艺术科技和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希望它有更好的发展,造福更多的艺术家。
中国音乐学院教授、著名歌唱家温可铮,中央戏剧学院教授、著名配音演员封锡钧,原中国京剧院院长、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刘长喻,我院声乐系教授、著名歌唱家吴天球等老艺术家,在发言中历数了从艺术嗓音医学和冯葆富教授那里获得的收益,感谢艺术嗓音医学对其专业发展的帮助。临时有事没能参会的中国音乐学院院长、著名声乐教育家金铁霖教授也打来电话,表达了对冯葆富教授的敬仰之情和对会议的祝贺。
中国艺术医学协会常务理事、四川省人民艺术剧院弓惠霁主任医师是冯葆富教授的生前好友和同事,回忆起与冯教授共事的情景,弓医师的心情难以平静。
我院原党委书记音乐学教授陈自明、音乐科技部副主任张小夫教授也在会上表达了对冯葆富教授的缅怀和崇敬之情,以及对中国艺术嗓音医学发展的良好祝愿。
下午的会议安排在了学院第二会议室。大家继续怀念和追忆冯葆富教授。在大家的心中,冯老既是一位工作认真、治学严谨、博学多才、对真理执着追求、对事业无限热爱的学者,也是一位生活朴素、谦虚谨慎、乐于助人、诲人不倦、和蔼可亲的师长。大家表示要向冯老学习,将其未尽的事业发扬光大。
谈到艺术嗓音医学的学科建设,与会者认为,艺术嗓音医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既有临床的层面,也有理论的层面,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同时,它又是一个新兴的学科,方兴未艾。为了使学科更快、更顺利的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强学科的理论建设,需要将科学与艺术更好地结合起来,需要有一个学科发展的规划,需要各方面力量(教学、科研、临床等)的合作和联合攻关。
多年来,我们学院已形成了一种制度或传统,这就是:凡是我院已故的、在其生前所从事的专业工作领域做出重要贡献和取得成就的教职工,我们都要适时地开会纪念或对其学术思想及其成果进行学习研究,并结合实际进行研讨,以推动该专业的建设和发展。今天,我们缅怀、纪念我国艺术嗓音医学的主要开拓者和奠基人冯葆富教授,必将对艺术嗓音医学的建设和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