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2006北京·国际古琴音乐文化周隆重开幕

信息来源:中央音乐学院 发布日期:2006-10-23 00:00:00 更新日期:2023-08-22 21:36:21


        10月16日上午,我院琴房楼友谊大厅里,从全国各地艺术院校和文化研究部门赶来的专家、学者、琴人和学生,为纪念古琴大师吴景略先生诞辰100周年而齐聚一堂,老友新朋谈笑风生,喜气洋洋,场面异常热烈。
        9点45分,我院民乐系系主任、本次古琴文化周总指挥李光华教授宣布“2006北京·国际古琴音乐文化周”正式开幕,活动组委会主席王次炤院长致开幕词。
        王院长说,古琴艺术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在三千年的历史发展长河中历经了时代的冲击与文化的碰撞。古琴艺术在不断注入新的理念之中,涌现出了一批批优秀的古琴艺术家。特别是近代古琴艺术的代表人物查阜西、管平湖、吴景略、张子谦,他们对古琴艺术的现代复苏和走向专业化教育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其中,吴景略先生自幼学习多种民族器乐及书法,积累了丰富的民族文化底蕴,自1927年随王端璞学习古琴以来,潜心研究、博采众长,在演奏、打谱和教学中继承发扬了“虞山派”古琴艺术。1956年他北上我院担任古琴教授,并编订了我国第一部供专业教学的《古琴》教材,开创琴人为职业音乐教育者之先河。他一生录制了大量唱片,蜚声海外。他推广琴学、广收弟子,桃李满天下。他对中国古琴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将永载史册,他发展古琴事业孜孜不倦的精神将永为后人所敬仰。今天,在吴景略先生诞辰100周年和从艺80周年之际,由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联合主办的“2006北京·国际古琴音乐文化周”,必将进一步发扬传统音乐文化并推动古琴艺术的现代创新与发展。祝本次活动圆满成功!

 

 

 


        中国音乐学院副院长杨静茂、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所长张振涛、中国音乐家协会秘书长郑会林、古琴家龚一先后上台发言,回顾了吴景略先生生前为弘扬中国古琴艺术、投身古琴传统文化传播和教育的艺术生涯。强调了他在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古琴艺术上重要的历史作用,充分肯定了本次活动集广大琴家于一堂,切磋琴艺、缅怀崇尚传统艺术的深远意义。


        本次古琴文化周艺术总监、中国音乐学院国乐馆馆长吴文光教授作为吴景略先生之子,向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三家主办单位,以及相关单位负责人、各地琴人和国际友人表示了衷心的感谢。嘉宾发言结束后,赵家珍教授当场宣读了由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扬州广陵琴社等单位和个人发来的贺词、贺诗。此外,国家邮政总局为此专门设计了纪念邮折,王次炤院长和邮政总局领导、邮票设计师一同为纪念邮折的发行揭幕。

 

 

 


        开幕式结束后,全体代表在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厅前合影留念,并前往王府大殿参加“2006北京·国际古琴音乐文化周吴景略生平展”、“查阜西捐赠图书展”的剪彩仪式。王次炤院长、郑会林秘书长、吴文光教授一起为展览剪彩,与会嘉宾随后参观了本次展览。本次展览内容非常丰富,既图文并茂的介绍了两位琴坛前辈的生平业绩,而且还有书法、绘画和书籍的展出。
        此后几天,大会还将安排十一个单元的专题研讨会,组织参观中国艺术研究院藏琴展,举行多会场的传统琴曲雅集,各类古琴音乐会、古琴教学工作坊、多媒体视听会等系列活动。相信通过本次系列活动必将提升古琴这门传统音乐文化资源在音乐界乃至整个社会音乐生活中的地位,使国人越来越多地认识到古琴艺术不仅是我国古老的文化艺术品种,更是我国精神文化遗产的代表,而只有立足于本民族独有的文化形式才能在世界文化的生态中更具持久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