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美国钢琴家鲍利斯·贝尔曼大师课侧记

信息来源:中央音乐学院 发布日期:2005-11-28 00:00:00 更新日期:2023-12-01 17:24:54

         2005年11月21~24日,美国耶鲁大学钢琴教授鲍利斯·贝尔曼先生来到中央音乐学院进行了为期3天的讲学活动。在大师课上,贝尔曼先生的授课内容极为丰富,其中包括了巴洛克、古典、浪漫及二十世纪不同风格的经典曲目。笔者有幸聆听了现场教学,目睹了大师风采。贝尔曼先生在教学中许多精辟见解和独到之处令人回味,对钢琴学习者来说无疑会大有裨益。
         在教授贝多芬钢琴奏鸣曲Op.109时,贝尔曼对贝多芬晚期的5首钢琴奏鸣曲作了归纳和总结,指出这个时期的作品与贝多芬晚期的深刻思想息息相关,在作曲上强调对位和变奏技术,有些乐章就是运用变奏曲和赋格曲写作而成的。体现在演奏中的许多细节如触键、力度的把握、如何表达乐曲的主题等都做了十分准确而独到的诠释。奏鸣曲Op.109第一乐章主部主题在演奏时如何做到渐强(cresc.),并指出用指尖触键时要有“飘动着的胳膊肘”的感觉,语言风趣幽默却又十分贴切,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演奏第三乐章变奏曲的主题时,如何做到如歌而富有表情地演奏,就需要演奏者手指触键的速度不要太快、内心歌唱才能准确地表达。
         在教授李斯特地西班牙狂想曲(Spanish Rhapsody)时,启发学生如何准确理解西班牙音乐,并通过自己在西班牙有趣的亲身经历来告诉同学应准确把握音乐的节奏,表现出西班牙民族音乐舞蹈的韵律才能准确表达这首作品,其中的慢板乐章可理解成一位美丽的西班牙女郎的独舞,这种直观形象的比喻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师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了这首作品的教学。
         在指导巴托克的钢琴奏鸣曲S80时,强调如何突出旋律的歌唱性才能有效地吸引听众,成功演绎这部艰深的作品。特别是第二乐章应理解为“宣叙调”,这样才能更好地表达出“独唱”和“二重唱”等。此外,对作曲家指法的理解也独辟蹊径。这些行之有效地方法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贝尔曼先生还针对作品中如何运用踏板等问题给予具体指导,指出在巴赫的作品中应如何运用踏板而又不易让人们感觉到,海顿奏鸣曲中又如何适当加入踏板等进行了精彩讲解和示范。在解决肖邦、拉赫马尼诺夫、普罗科菲耶夫的练习曲的速度问题时,演奏者可理解为节拍概念的扩大,内心将一小节数成“一拍”不失为一种提高演奏速度的良方。
         贝尔曼先生不时对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的同学们的演奏技术大加赞赏,在教学中很大程度上从音乐入手,挖掘其表现的可能性及其丰富深刻的内涵,给在场的钢琴学习者和爱好者上了别开生面的一课。
         在临结束中央音乐学院的讲学前,贝尔曼先生还简要介绍了当今世界的钢琴学派及其演奏特点、美国的教学体制、耶鲁大学的钢琴教学特色等,并向中国的学子们发出了友好的邀请。学院特别为鲍利斯?贝尔曼先生准备了一份精美的礼品,宾主在热烈友好的亲切气氛中结束了这次精彩的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