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庆祝由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以下简称:语合中心)和中文联盟联合发起的2025年“国际中文日”活动,向世界集中展现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宝藏,4月25日至5月2日,在语合中心的支持下,我校音乐孔子学院办公室及国际中文教育(音乐)实践与研究基地主任樊薇、副主任张乐心组织由民乐系副教授王颖、苏畅、刘小菁,及青年教师邸琳、王一、马英俊、冯天石、高欣然组成的巡演团,赴德国、比利时4城市的孔子学院举办“春融乐韵”系列专场音乐会,以高水平、高质量的专业艺术水准,细腻生动的音乐演绎,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让欧洲听众近距离感受到中华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所到之处博得多方赞誉。
4月26日晚,由德国慕尼黑孔子学院组织的首场音乐会在慕尼黑近郊的纽芬堡宫(Schloss Nymphenburg)举办。德国慕尼黑孔子学院成立至今已有16年,2015年入选首批文化试点孔子学院;纽芬堡宫是建于18世纪的德国境内最大的巴洛克式皇宫,至今仍常年举办各类文化活动。中国驻慕尼黑总领事邱学军、领事王从兵,慕尼黑孔子学院德方院长高芳芳、中方院长缪雨露及中德各界百余名嘉宾共同欣赏演出,古典与现代交汇的曲目,技艺精湛的演奏,激发了观众热烈反响。
4月27日晚,巡演团来到德国最早成立的两所孔子学院之一——纽伦堡-埃尔兰根孔子学院,在埃尔兰根市福到大厅(Redoutensaal)继续奏响春天的旋律。可容纳400余人的音乐厅内座无虚席,中国驻慕尼黑副总领事邓铭,领事王从兵、刘山林专程从慕尼黑驱车来到音乐会现场;埃尔兰根市议员布朗(Alexandra Breun)、埃尔兰根市国际关系局中国项目负责人奥托(Tobias Ott),纽伦堡市国际局局长舒斯勒(Christine Schüssler),纽伦堡-埃尔兰根孔院德方院长徐艳等嘉宾共同莅临。在致辞环节,徐艳院长感谢我校巡演团远道而来,带来精彩演出;邓铭副总领事指出:德国巴伐利亚州向来有对华友好的历史传统,文化交往尤其是语言推广与传播领域的合作,是中德及中巴州友好关系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布朗市议员分享道:学生时代曾参加纽伦堡孔院的文化体验课,产生了对中文和中国文化的浓厚兴趣,并对我校音乐家不远万里而来,用音乐搭建文化沟通的桥梁表示感谢。
音乐会后,德国《埃尔兰根日报》(Erlanger Nachrichten)特派记者发表报道称,音乐家们“用充满中国风情的音乐和炉火纯青的演奏惊艳了观众,令人印象深刻……加演曲目以布谷鸟的叫声为主题,令人会心一笑。贝多芬的《欢乐颂》则生动体现了文化交流的意义”。

4月29日,巡演团来到位于德国经济最发达地区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的首府——杜塞尔多夫市。由杜塞尔多夫孔子学院组织的音乐会在当地重要文化地标之一——维特根斯坦宫(Palais Wittgenstein)举办。中国驻杜塞尔多夫代总领事昌海涛、领事陆霞,杜塞尔多夫孔子学院德方院长彼得·哈特格斯(Peter Hartges)及各界代表200余人莅临音乐会现场。最后一首加演曲目之后,观众为音乐家们的精彩表现振奋不已,全体起立长时间鼓掌。一位德国听众主动找到巡演团激动地表示,这是他生平首次现场聆听中国民族器乐音乐会,已被中国音乐的魅力深深折服。
音乐会之前,巡演团一行还拜会了中国驻杜塞尔多夫总领馆,受到昌海涛代总领事、陆霞领事的亲切接见。此外,团长樊薇教授还应杜塞尔多夫孔子学院的邀请,在孔院举办了琵琶经典名曲工作坊。
4月30日,巡演的最后一场音乐会由中国驻比利时大使馆主办,布鲁塞尔中国文化中心和比利时列日孔子学院联合承办,中国驻比利时大使费胜潮、参赞黎慧、中国文化中心主任龚毅、列日孔子学院的比方合作单位——比中交流协会主席居琅琊(Jean-Jacques Cuvelier), 副主席潘颖颖,列日孔院比方院长顾玛莉(Marie Lacour)和中方院长张迎旋等中外嘉宾莅临,与接近200名热爱中华文化的各界人士共赏音乐会。费胜潮大使在演出前与全体团员合影留念,充分肯定此次巡演对向世界弘扬中华优秀音乐文化的积极意义,并在音乐会致辞中指出:汉字不仅是中华文明的基因,更是世界了解中国的窗口。今晚的专场音乐会是用另一种无须翻译的“世界语言”——音乐,向大家传递中国传统文化的深邃与灵动。我们也期待未来与比利时艺术家携手,用更多元的创作续写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篇章!
孔子学院作为遍布全球的中国文化教育及传播网络,汇聚了世界各国热爱中华文化的友好人士,我校作为全国唯一承办音乐特色孔子学院/孔子课堂的院校,自2012年以来就积极响应号召,多次组织赴境外孔子学院的巡演活动,点滴汇聚,涓流成河,用一次次交流与各国观众分享中华音乐文化之美,用一场场演出让中国之声响彻世界舞台,为构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世界文化和谐共生贡献力量。

供稿:音乐孔子学院办公室、
国际中文教育(音乐)实践与研究基地
责任编辑:静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