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冬季学期

Latest News

新闻与资讯

新时代·新使命·新作为|“琴屿论道”全国11所音乐学院系主任交流会在厦成功举行

信息来源:中央音乐学院

11月4日,“琴屿论道”全国11所音乐学院系主任交流会在厦门国际会展酒店成功举行。交流会作为2025中国·PIANO中央音乐学院厦门国际钢琴音乐季的重要学术活动之一,汇聚了来自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等全国11所音乐学院的钢琴教育学科带头人,旨在凝聚共识、擘画未来,深入研讨新时代中国钢琴教育的核心议题与发展前景。

交流会由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主任、2025中国·PIANO中央音乐学院厦门国际钢琴音乐季音乐总监韦丹文主持。与会专家立足于新时代钢琴教育的宏观背景,从各自院校钢琴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难点与特点出发,议题涵盖中国钢琴教育事业的全生态,深入行业当前面对的前沿领域,围绕“钢琴表演拔尖人才的选拔与培养模式创新”“钢琴教育生态的学术引领与区域协作机制”“人工智能时代钢琴艺术的挑战与机遇”以及“钢琴教育事业的价值转向与人文本质”等核心议题展开了深入而富有建设性的研讨。

E813A

韦丹文在开场致辞中指出,系主任交流会已稳固成为中央音乐学院厦门国际钢琴音乐季的标志性思想平台。他强调,本届交流会不设固定主题,以开放、务实之姿,广泛凝聚来自全国各大音乐院校的专家共识,旨在回归教育本真,直面行业核心关切,共同擘画中国钢琴艺术未来的发展蓝图。

“应该把曲目完成的质量作为评判的第一标准”

1A3345

上海音乐学院钢琴系教授、音乐教育系主任唐哲在发言中,深刻剖析了中国钢琴事业繁荣景象下潜伏的同质化竞争隐忧。他认为,无论是国内赛事在中国作品选择上的“扎堆”,还是国际舞台上的“曲目迷信”,均折射出钢琴教育中偏重技巧与难度的单一价值取向。结合多个国际赛事案例,唐哲认为,艺术成就的高下取决于作品的完成质量与诠释深度,而非曲目本身的难易与冷热。他呼吁,中国钢琴教育必须完成从“技术本位”到“艺术本位”的根本性转向,将评判核心真正回归音乐表达本身,以此开拓艺术视野,与国际最高水准实现深层对话。

“舞台是我们最重要的练兵场”

E2334

中央音乐学院鼓浪屿钢琴学校首任校长杨鸣在发言中强调,音乐表演专业必须坚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定位。他直面当前教育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实问题,系统构建了一个以“舞台”为核心、以“应用”为导向、以“技法史”“风格史”“文献史”为理论修养支撑的清晰培养蓝图,并大力推行“以赛代练、以演代练”的教学模式,旨在将理论知识无缝转化为舞台表现力,最终培养出技艺精湛、修养深厚、实践能力突出的卓越演奏人才。韦丹文对此表示高度认同,并呼吁各院校的钢琴专业教育深入梳理钢琴艺术的本体发展脉络,从而建立起真正服务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科学的教学体系。

协同共进、以点带面

1BF76A

哈尔滨音乐学院副院长元杰在发言中,高度赞赏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的创新实践与引领价值,并分享了地方院校近年来的快速发展之势。他倡议,建立常态化的校际协作机制,由顶尖院校发挥引领作用,整合全国资源,将“领头优势”转化为促进钢琴教育事业整体进步的“共同财富”,从而提升中国钢琴教育的整体发展水平。

对此,韦丹文作出积极回应,表明中央音乐学院“义不容辞”的担当态度,并强调此举关键在于构建系统性的共享导向与长效机制,通过院校协同,最终让学生成为优质教育资源的真正受益者。

培养,不止在于“得奖”

DB7F7

西安音乐学院钢琴系主任李佳以本校发展为例,提出地方音乐学院必须立足于自身实际,走出一条以“解决学生就业与后续发展”为核心,以“区域特色和跨学科创新”为驱动,以“精细化师资培养和课程建设”为抓手的差异化发展道路。

钢琴教育的核心不是“作品”而是“人”

CC228

星海音乐学院钢琴系主任陈舒华直面人工智能时代下钢琴行业的存续焦虑问题,他呼吁教育要回归以“感受”而不是功利目的为主的价值导向。他认为,现在的钢琴教育存在惯性和局限性,对于感受力和想象力欠缺重视,他主张钢琴教育的核心不是作品,而是人,成功的标志是学生能通过音乐流露自己真实的内心感受。

韦丹文在回应中强调,钢琴教育的核心在于让学生体验到学琴的快乐、感受音乐的美好,因而必须为学生创造安全、充满鼓励的环境,而非制造“逢错必罚”的恐惧,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练琴主动性,从而“让钢琴教育真正变成学音乐,而不仅仅是学‘音’。”

精英引领,普及固本

E4BC3

浙江音乐学院钢琴系主任朱楣从地方院校和教育机构的生存焦虑出发,面对生源减少、人工智能技术冲击的行业困境,提出了务实而清晰的“双轨”发展策略:一方面利用数字化教学与远程协作等科技手段提升效率、培养能在国际赛场竞争的“尖子生”;另一方面,更核心的使命是广泛“培养爱音乐的人”,通过基层演出与分类实践平台,将学生培养成能传播美的音乐爱好者乃至艺术投资者,从而拓宽行业根基。

育人为本,德在艺先

EBA79

沈阳音乐学院钢琴系主任冯子祥在发言中深刻揭示了当下钢琴教育面临的发展困境。外部社会环境的多重压力,要求教育机构以成绩为成果导向,挤压着教育中本应用于沉淀品味和体验音乐的空间;同时,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进一步加剧了人们的惰性与浮躁。在这一问题语境下,他提出沈音的应对之道——坚守“鲁艺精神”与儒家“居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育人传统,将健全人格与自主学习能力置于首要目标,并通过与剧院签约等实践平台让学生呈现所学,培养既能为个人职业生涯负责、又能为社会文艺建设所用的音乐人才。

培育面向未来的复合型音乐人才

243374

武汉音乐学院钢琴系副主任田园对武音师资状况、学科建设特色课程和项目作详细的介绍。该校着力构建聚焦全面素质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推动从“科技代替艺术”到“科技赋能艺术”的思维转变,将科技深度融入教学与艺术创作,培养适应未来的新型音乐人才。

在专业音乐教育与大众美育之间搭建桥梁

1A6235

中央音乐学院鼓浪屿钢琴学校校长李昕对中央音乐学院鼓浪屿钢琴学校的教学改革情况和成果进行了整体的介绍。作为央音唯一的异地办学基地,该校充分依托总校顶尖资源进行系统性教学改革。学校通过实施国内首创的混龄分级视唱练耳教学、打造智慧琴房系统、开辟双专业培养路径等创新举措,构建了专业教育与文化素养并重、科技赋能与艺术实践深度融合的特色办学体系,成为连接专业音乐教育与大众美育的重要桥梁。

形成行业命运共同体,团结致远

246093

中国音乐学院钢琴系副主任韩冰从中国钢琴行业的基层生态切入,提出当前存在行业萎缩和社会舆论质疑的双重危机,仅依靠地方院校的内部改革远远不够,必须由顶尖院校和社会权威机构牵头,形成团结的行业共同体,为行业集体发声、正名,从而维护好钢琴教育坚实的行业基础。

196BC2

韦丹文在讨论的最后呼吁,中国钢琴教育事业的发展,不仅仅依赖于个人或单一院校的能力,而是要所有音乐院校共同努力、协同发展。同时,他再次强调本次会议中一以贯之的价值导向:“音乐不是给高考加分,是给人生加分。”如果社会将音乐视为工具,那么当工具“无用”时,整个行业必然面临危机,唯有回归艺术丰富感受、滋养人生的本质价值,才能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为音乐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根基。

本次“琴屿论道”系主任交流会的成功举办,标志着中国钢琴教育界又一次达成了从行业发展、育人观念到教学实践上的重要共识。在价值导向层面,本次交流会展现出对音乐艺术感性体验与人文本质的反思;在行业生态层面,本次交流会提出了校际协同发展新范式的倡议;在教学实践层面,本次交流会呈现出多元并进的探索路径十一位与会专家的精彩发言和思想交流,无不彰显着中国钢琴教育正在形成的集体自觉。以开放姿态消弭地域壁垒,以交流互鉴替代孤立发展,以人文价值引领专业追求。这场汇聚行业前沿探索与尖端智慧的“琴屿论道”,不仅勾勒出中国钢琴事业从“高原”迈向“高峰”的清晰路径,更彰显了钢琴教育界在面对时代变局时的思想深度与使命担当。

14F888

在新时代的征程上,中国钢琴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既需要顶尖院校的引领,也需要全行业的共建;既要立足艺术本体,坚守教育初心,也要勇于拥抱科技,拓展人文新境。在面向未来的征途上,中央音乐学院将继续以国家音乐教育的担当与高度,携手全国兄弟院校,共同构建开放共享、协同创新的钢琴教育共同体,让钢琴艺术在新时代的中国大地上,奏出更加恢宏、更加深情的时代乐章。


供稿:党委宣传部

文:杨其睿

责任编辑:静静